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 150-160(第9/24页)
酸泪。
太难了!
想象一下,如果现在的大唐和突厥之间互调一下。
突厥有着让万邦来朝的王城,天下商人云集,文采锦绣之地,而大唐却荒凉穷苦。房玄龄都不敢想下去。
李世民可能和他心有灵犀,也想到了这一点,眼中闪过深意: “但是,我们的这些后世子孙们,没有一昧的向往更加繁华风流之地,反倒是纷纷从那边历尽艰辛的赶了回来。
他还记得在之前几期毅然选择回国的科学家们。
他们舍弃更优厚的薪资和条件,只是想要回到祖国,只是想要建设祖国。李世民震撼于这种凝聚力。
饱读诗书的国子监祭酒说了一句: “辉煌和苦难都能让人永远铭记。”李世民挑眉,缓缓颔首。
华夏……他喃喃道,咀嚼着这两个字的含义。
若有一天,他的大唐,子民们也如此勇敢如此坚定如此热烈,
那大唐就不会倒!
【1953年,咱们启动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领导人们正坐在一起,探讨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
一个湖南口音道: “最重要的当然是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嘛,我们的工业,比起美国和苏联老大哥还是差得有些远呀。
“要进行工业化建设,有一个很关键的就是电。”另一个慢悠悠的儒雅声音补充, 没有电,什么工业化都别想要完成。
所以,当务之急是把咱们的发电量给提上去。
“先别想家家户户都通电这样的长远目标,好歹要先把那些工业城市的电给堆上去。别这边正生产着呢,结果一下子断电咯。
我赞成。
我也赞成。
【第一个五年计划就这样定了下来,和基建有关的主要就是路以及电力系统。】
【到了1957年,咱们超额完成了任务,然后开始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第三个五年计划。到如今,
已经是第十四个五年计划。】
【而电力电网的建设,一直都是五年计划中的重要部分。】
在庆祝国庆的一些节目中,有老电力人接受过采访。
“那个时候,情况真的很不乐观。”
咱们的第一条110千伏输电线路是1955年的时候才有的。这比国外同等级要晚了将近50年!
后来,又有了第一条220千伏的线路,主要是用来恢复辽南地区的工业生产需求。当时世界上同等级的电路已经问世31年了!
“但没办法呀,只能硬着头皮往上赶。”
“到后来,差距就越来越小,二十年、十年……到了八九十年代,算是终于赶上了。”
“五年计划?”天幕前的嬴政在思索这个词。他转身看向身后。
这个词之前也曾经提到过几次,他身后的笔吏迅速的翻了一下过往的笔记——用纸张制成的书,好翻多了——然后立刻告诉了他这个词在哪里出现过。
嬴政点点头。
这个词不难懂。
但却让他和朝臣们都无比震惊。
扶苏略带一些疑问的道: 这是他们以每五年作为一个周期提出来的计划?“而且这些计划是五年内一定要实现的。”蒙毅也听懂了,补充道。“并且,他们真的实现了。”李斯笃定的道, 而且还持续了十几期。扶苏算了一下,顿时吸了口凉气: “已经持续了将近七十年了!”制定计划这个事情并不新鲜,大秦也会制定计划,不然朝会岂不是白开?
但是!他们制定的计划并不会以五年来作为一个周期,对时间的限制并不是很严格,并且很有可能中途会改来改去,或者是无疾而终。
嬴政对此颇有体会,以他千古一帝之能,都只能无奈。
还有,七十年是个什么概念?
每一个五年计划都实现是个什么概念?
这其中的精密程度、执行的完成度和决断力足以让人惊叹!
最重要的就是——嬴政心头飘过阴翳: “我绝无可能再活七十年!”
或者二十年,或许三十年,等到他逝世之后,那定下来的计划,新皇是不是还会执行?嬴政看向扶苏,心弦动了动。
或许,这是个好方法啊!
只要按照计划来执行,新皇登基后也不能随意更改,并且最好是他也能延续这种方式。就不用担心大秦到了二世之后,所有过往的政令都变得面目全非。
即使他是个庸人,也能挺一阵子。
但求无过,不求有功。
妙啊!
嬴政睁开眼,嘴角上忽然挂上了愉悦的笑意。
绝妙!
而且,他本就是规则狂人,不然秦律也不会细致到那个程度。那将计划也制定下来,严格的按照它来执行,又有什么问题呢?
严密、执行力、按计划进行,这几个词很符合他的喜好。嬴政一瞬间已经想到了很远。宋朝。
赵匡胤也想到了这个妙处: “五年,这个时间刚刚好,不长不短。若世间形势发生变化,也能相对轻松的进行调整。
他也觉得这个做法极妙!
五年,真要实行起来,估计前三年都花在各种争辩上了。呵呵。
【我们开始有了许多的火力发电站、水力发电站和核电站。】
【其中,火电占了大概70%的份额。】
大量的煤和石油等能源被输送到大大小小的火电站里。火电站的锅炉没日没夜的在冒出灰白色的烟雾和气体。
【水电站依托于大坝,同时还能起到蓄水和调节洪流的作用。】【一座座大坝往往就是一座座水力发电站。】
【咱们的世纪工程三峡大坝就是如今世界上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年发电量可以达到千亿千瓦时。】
在三峡还没有建起来之前,长江上游只是一片片险滩和老码头。
三峡动工后,一百多万安居在家乡的百姓们为了大局,拖家携口,搬迁到了新的地方从头开始。
文物和古建筑开始了抢救行动。
待到工程启动,库区蓄水后,水位急剧上升,从几十米到90多米,再到135米,十来天的时间,
淹没了7.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129个城镇永沉江底。
人们流泪和自己的家乡告别。
万州、涪陵、秭归、巴东、巫山.…时间飞快。
如今,巍峨的三峡大坝盘踞在长江上游,将宽阔的长江拦腰截断。
当它开闸泄水的时候,壮观如同天上飞瀑。
无数装运着货物的轮船依次排队,等待着从船闸当中通过。
三峡也成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它所产生的电直供下游的西南、华中、华东等地区。而由移民们新建起来的城市,由土胚房、砖瓦房变成了小楼房,整洁崭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哇叽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