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对照组一心只想搞事业[六零]》 40-50(第7/20页)
国家。
只要他们能做到,苏曼就绝不言败。
……
这一次的招工考试,从决定开始到宣传报名,到笔试、面试、实操考试的完成,再到苏曼根据这223名知青所具备、表现出来的能力,将他们划分到了各个小组,以帮自己实现整个公社我的大改革的时候,已经是六月份的事情了。
206名知青,和17名来自各大队的社员里,合格通过三项考试的人,一共是102个人。其中,通过考试的知青有95个,社员是7个人。
这个通过率不算低,其中有一部分是因为笔试成绩和实操成绩上表现得不够出彩,让苏曼对于他们的学习能力有所质疑。另一部分则是在面试中,由苏曼提出的对于同大队知青中人际交往问题中,几乎是被全员提名,侧面证实了品行存在一定问题的人。
如果不是苏曼对这次考试的要求过于严苛的话,这个合格人数可能还能更多一些。
不过合格率是合格率,苏曼可不是那种被人一吹说能力有多强就飘飘然到不知道自己姓甚名谁的人。她清楚,以自己目前的能力来看,她还没有办法将这一百多人全部安排上岗到位,必须要分批来进行才可以。
苏曼看着自己手写出来的人名单,对负责通知考试成绩的同事小汪说道:“先从这合格的102个人里面,选出擅长教学的人出来,以全科擅长为主,选30个人左右,到时候给每个大队安排五个人,主要负责被分配到的整个大队成年人的扫盲工作。”
“只负责扫盲工作吗?”小汪忍不住问道,“咱们公社早几年也响应过上级号召进行过扫盲,但大队群众们学习的热情并不算高涨,效果也很一般。”
“从前学习热情不高涨,是因为大家都觉得学这个没用,学来学去也只能回家种红薯。但现在不一样了,被选出来的这三十个人就是活例子,能让这些人在跟着学习的时候,就想到他们原本也跟自己一样是要下地干活的,可现在却只需要教他们念书就能不用干活还能得工分,轻轻松松的。这要是换做你,看见这个,心里头刺挠不刺挠?想不想也跟他们也一样?”
小汪听完苏曼的解释,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要不得说是苏主任呢,就是厉害!”
“先别顾着夸我,活儿还没安排完呢。小汪你这去一趟大队不容易,可不能光通知这几个人就完事儿。”
“这我当然知道,所以苏主任您有啥事儿尽管安排,我保证给您办得妥妥当当的!”
苏曼看了一眼越来越像小刘的小汪,继续说道:“不光是要挑这三十个人负责各大队扫盲班的工作,之前我记得有几个知青因为父母都是纺织厂或是服装厂的工人,所以也都有点手艺,还有那几个通过考试的社员们,也有擅长做衣服的,对吧?”
小汪点头:“这个我也记得,有个知青在实操的时候还带了特意让爹妈给邮过来的家伙什,直接染起了布,最后出来的花样还挺好看的呢。”
“那就把这些人也调动起来!”苏曼说着,将自己那本不过几个月就已经快要写满的本子拿了出来,翻到她之前画过的各大队地理建筑图那一页,认真说道,“各大队都有暂时废弃的平房可以用,你要调动起那些有手艺的人聚在一起,成立一个妇女培训基地。”
“妇女培训基地?”小汪又不明白了,“苏主任,您是想要培训整个公社的妇女学习纺织,染织和制衣的技术?可是咱们县虽说没有制衣厂,但是是有纺织厂的,那里有专门干这个工人,就算是学会了,人家厂子也不会招她们当工人的。”
苏曼笑道:“我当然知道县里面是有纺织厂的。我还知道,县里纺织厂的工人数量已经饱和了,但这些工人所能够完成的产量却远远达不到厂里头所要求的需求量,如今已经是一年比一年盈利少,县里领导对此都很不满意。”
这个讯息是苏曼早在高中毕业后,迟迟没有找到工作的时候,为了能够尽快找到一份适合的工作,好能够让当时还不知道穿书事实,过上理想中的悠闲又有钱的生活时,所调查出来的。
对于麦秆公社而言,花阳县是值得人向往的,全是工人的地方。但实际上,这里并非是工业县,又加上地处偏远的原因,各厂子所生产、制造的东西,基本上都是地区内自产自销,在全国的县级单位而言,经济发展基本上可以说是得从后往前数的那种,根本算不上是什么厉害地方。
除了苏刚山所在的机械厂是属于市机械厂的分厂,不用担心厂盈利和销售,香烟厂又向来闷声发大财以外,花阳县其他的厂子,包括纺织厂,基本上在这个特殊年代,在花阳县这个道路并不发达方便的地方,也都只能是勉强达到收支平衡。
而这,也是苏曼打算以公社为单位,成立一个妇女培训基地的原因。
妇女想要平等,想要真正拥有话语权,想要摆脱现在虽有她顶在前面的家暴男,真正改变男人想法,得到尊重的生活,就必须要先得到一份能挣钱的工作。
有一句话说得好,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
首先要有钱,才能有底气、有话语权,
然后才能通过继续努力,得到地位和尊重。
你说妇女在家里家外忙活累不累?
肯定是累的。但这在男人看来,这就不叫累。
为什么?因为他们内心没有对家庭妇女应有的尊重。
苏曼现在要做的,就是要打破封建思想,让妇女从家庭中解放出来,能够凭借自己的双手获取金钱、平等和尊重。
所以,她现在的想法很简单。
第一,就是先扫盲,让大队的男女老少学知识,明事理,人人都要学习法律,知法懂法才能知耻,并对自己从前的行为有所顾虑与限制。
第二,就是开展妇女培训基地的工作,啥样的技术都要拿出来共享,尤其是纺织相关的手艺是一定要学会的,这样才能方便苏曼到时候去和县里的纺织厂联系。哪怕是先做廉价劳动力,她也要让这些妇女同志们知道,她们不是白吃饱饭的,而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赚到钱的。
对了,在大队成年社员们进行全体扫盲的过程中,还得同时进行重建大队小学的事情。
想要彻底改变麦秆公社整体落后思想的风气,靠这些只能通过约束与规范才能有所改变的成年人是不可能了,只能靠这些祖国的花骨朵们了。
不光要教授他们知识,还要教他们做人的道理,与独立的意识。
只有这样,才能从最原始的根子上改变这个公社。
所谓,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基础教育是必须要从现在开始——
苏曼在本子上认真写着:每个生产大队都必须要有一间供给孩子们读书的教室,与配套的桌椅板凳、课本和任课老师,力求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学习与发展!
想到这,苏曼又对小汪说道:“我记得在之前的调查问卷关于家属那一栏的填写内容里,有两个男知青的父亲是在砖厂工作?我记得一个叫赵磊,还有一个是叫周爱国吧。小汪你去各大队通知的时候,辛苦帮我找一下这两位知青,让他们过来公社一趟……”
“还有,告诉其他那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哇叽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