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林氏第一神医: 第97章 拖字诀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红楼]林氏第一神医》 第97章 拖字诀(第2/3页)

上叫她作甚,只是按着往日一般,给皇上诊脉。

    自从战起,皇上年前歇的那半个月,又全都倒退回去了。再次进入了宵衣旰食阶段,每日是与六部开不完的会,看不完的折子,见不完的大臣。偶尔还得像林姜索要些振奋精神,止劳累性头疼的药物。

    林姜能做的,就是尽可能提供高质量的安眠药,让皇上在那有限的几个时辰里睡的好一些。

    待诊完脉后,林姜接过画眉公公递过来的膳食单子:这是自打皇上病后的新项目。

    林姜要把上头不适合皇上吃的东西踢出去。

    比如这几日皇上火气重,那易上火的辛辣刺激与羊肉发物等就要与他说拜拜了。

    只是为了皇上的食品安全,林姜从来不提议,皇上应该吃哪一道具体的菜,御膳房也依旧是把剩下的菜肴都做了来,如常奉上。

    皇上看她划完自己的菜单子,接过来一看,颇为心痛,昨晚上他咳嗽了一阵子,果然今天辣子类的菜就无了。

    而皇上放下单子后,就问她:“你这个太医,怎么只瞧别人,不看自己?”

    林姜不免一愕。

    皇上就转头问画眉公公:“她是不是比前年瘦了好些?”

    画眉公公在边上猛点头,然后唏嘘道:“陛下慧眼如炬,只是想想卫将军在边关做先锋将,想来林院正自然是寝食不安。”

    皇上也感慨,比起从前那几年,林姜在太医院再忙,也看起来优哉游哉的,现在的林姜,无端就让人觉得身上担着许多东西,笑容虽然依旧明亮,但总是带着一种别样的分量。

    林姜听皇上这么说,忽然心里一酸。

    所有亲戚的关心,她其实都能受得住。比如在林如海与黛玉跟前,她都依旧是掌的住一切的模样,与林如海商议起朝局来也头头是道。

    而在太医院和卫家一众人跟前,她更是壁立千仞,是他们眼里的柱石。

    在卫刃离开后,林姜才更真切的知道,他原来替自己担下了多少担子:之前他在京城的时候,哪怕是京营贪污案最紧绷的那段时日,林姜名下所有的庄院铺子,府里这家里人的安排,也从未让林姜操过心。

    可现在,她都要一手抓起来了。

    现如今,在面对皇上这样的温和,林姜才忽然觉得疲累与酸楚,她索性就借着这情绪直接道:“陛下,臣不但是担心他在边关出事,更担心他在这朝堂出事。”

    “陛下圣明烛照,难道瞧不出那些人心里坏得很,嘴上夸得跟神仙下凡一样,心里却恨不得他从天上掉下来,还是脸先着地摔个头破血流那种。”

    这比喻给皇上直接逗笑了。

    林姜既然开口了,就起身行了官礼,与皇上说明:“臣的一些小动作,在陛下眼里想必是一清二楚吧。臣怕这烈火烹油似的名声把他烧死,就求了叔父也求了绍王府,请他们帮着在朝上想想办法,别让他被人架到墙上去下不来。”

    皇上也收了方才的笑:“朕真是少见你这样失态。”

    “谣言猛于虎啊。”皇上敲了敲桌子;“这件事朕会留意的,原本朕派他去,就是让他做先锋奖挫掉北戎王的锐气。这件事他已经做的很好,朕都记着。”

    原本让卫刃去,也不是让他一朝战事通神,排兵布阵,打垮北戎的。

    林姜在皇上跟前,这样情绪外露还真是第一次,之后自己也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所来也巧,正是在这两日间,卫刃的折子也到了京城。

    他折子上的很恳切,说一应布兵围城,皆是理国公安排,领兵追敌收回两座城镇,则是两位将军分别带东西两路大军合围的结果。

    并不贪图一点别人的功劳,表示自己只是做了一个先锋将的本职,真正在把持这西北大局的还是柳提督等人。

    就这折子一上,留守在京城的老理国公都觉得这孩子不错,可以处。

    而他也不辜负自己的国公封号,再有那位姓黄的御史阴阳怪气道:“卫大人真是太谦了,他可是一个照面,就把北戎王吓的望风而逃的人,怎么倒把功劳往旁人身上推。有卫将军在,想必西北平定指日可待,通城唾手可得。”

    柳老将军就发飙了:“你说的这样简单,那你就去西北唾手如何?人家小卫也是拼了性命,在战场最前头直面北戎刀锋,让人把刀尖抵在鼻子上拼出来的功绩。”

    “多少将士阵亡西北,叫你这么一说,既然是唾手可得,那将士们全都是白死?现在的将领都是蠢材才没夺回城池?”

    “如此看来,你倒是沙场遗珠。”

    然后向皇上请命,这这位黄御史上前线去。

    皇上点头允准。

    黄御史唾手可得地晕了过去。

    -

    说来,林姜还是很感谢黄御史跳出来这一回,舍己为人,替西北军分担了压力。

    因在这场大胜之后,西北的战局就陷入了胶着状态。

    不是输赢的问题,而是根本摸不着人。

    北戎王在通城中固守,大周的军队在尝试两次攻城无果后,也就放弃了无畏的伤亡,而是跟西北军比起了耐力。

    理国公的作战作风可收可放,北戎不急,他更不急:比起谁的国力耗得起,北戎就算所有部落把帐篷都当了,也耗不起一年。

    需知战争起时,乃是春末,当时西北这边的粮食还没收呢,正是所谓的青黄不接之时。

    并不是以往秋收时分,北戎过来抢劫能盆满钵满:这回北戎故意春日出其不意攻城,固然打了西宁郡王一个措手不及丢盔弃甲,但也让北戎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

    他们抢来的通城中,余粮也不丰厚啊。虽说可以从北戎运送粮草到通城,但问题是,要是北戎粮草丰厚,他们也就不老惦记着抢劫了。

    这样两军对峙下去,油尽灯枯的肯定是北戎。

    大周军队这边,可是在自家的土地上,群众基础坚实。理国公为了减少耗损国家的钱粮,甚至已经开始安排士兵去帮当地的群众搞搞基础建设,顺便开始垦荒——反正大军数目多,大部分闲着也是闲着。

    而少部分有特殊技能的将士,则被安排了在通城城外挖地道,建高台,准备各种击木礌石,战车牛马,给城内的北戎将士制造紧张恐怖氛围。

    上兵伐谋,卫刃给皇上进上的私折里,也深以理国公举动为然。若是被北戎激的心浮气躁,非要强行攻城,说不得才损失惨痛。

    故而林姜才越发感谢黄御史,以身试法刹住了流言。

    不然按照前段时间朝野上下沸沸腾腾,说的好像大军明日就能打到北戎王庭里,彻底剿灭北戎似的,如今这大军一旦陷入停滞,少不得就有闲言碎语出来了:什么战事不利啊,什么领导无能啊,什么畏战怕死啊。

    无数历史证明,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是有缘故的。

    很多时候名将的战败,都不是输在对手身上,而是输在了朝廷的不信任,输在了自己人手上。

    这会子就体现出挑事精的好处来了,有几个他这样的人,在朝上被皇上摁下去,就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哇叽文学网】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