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后我抢了男主剧本: 340-35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穿书后我抢了男主剧本》 340-350(第1/30页)

    341.  受降(三合一)   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不仅是献城, 更重要的是来请求齐国军队帮忙驱逐不知何时绕开了北部战线,一路烧杀抢掠打到信州关外不远的狄罗人。

    信州关是堡垒,信州关内迁来的百姓绝大多数家都不在城内。许将军无师自通的坚壁清野策略, 虽然看上去保全了全城的人不受外面乱兵和可能到来的狄罗人抢掠影响, 但到底不是所有人都迁了进来,迁入城中的百姓收拾的东西到底也不是他们拥有的全部。

    面对战火烧到自家, 想想快到收获季节的耕田,谁心里都是滴着血一样的疼。

    他们有人身上还穿着皱巴巴的陈旧军服, 早先许将军把人迁入城中,为的既是保存实力,也是稳固自己城池的力量。只要是到了年纪的儿郎,都一人发了一套衣裳,在巡城轮值时领上兵器扛在身上, 就是招到的新兵了。

    但比起不断传来他们耳中的黎国国内状态,信州关的征兵手段都还算温和了。普通百姓不知道十室九空这个词, 但也看得到空掉的处处民居, 家中的男人从还不到车轮高的小豆丁, 到老得快走不动的白发老人,不是逃跑了,就是被天知道是哪一派的人征兵拉走了。

    信州关里的兵卒没有信心战胜狄罗人,求援就成了唯一选项。

    “陛下乃天子,受降自当陛下亲去才是。”

    早先被调去了东南的伍明这次一起被带了出来, 原本安排的出击是他带兵从中出发, 皇帝率先上前线,前面的劝说全部没能派上用场,这下总算是找到了合情合理地劝皇帝别冲在第一线的理由。

    “正是,陛下在此, 何人堪替陛下前去?”

    “陛下收复黎土,名正言顺!”

    随驾的几个朝臣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异口同声。

    要是太子在,皇帝派薛瑜去受降还正常,换成旁人,怎么都得算僭越。

    再往前五十里就是最佳的分兵处,皇帝脸色不善地看了他们几眼,没想到反驳理由,一甩马鞭,调转马头向南,哼了一声,“楚国使者入关,怎么无人来报?”

    探子随驾在旁,快速汇报其他的事。

    楚国调军的痕迹在十天前就送到了,但具体人数不明。齐国不长于水战,从荆南渡江前往楚国两线作战是非常不明智的选择,因此,只安排了人留守防备。火器在手,防守还是做得到的。

    但与楚国接壤的不止有荆州,信州也同样接壤。一直在巡视着荆信边境的第一卫,在背后援军到达后减轻了不少压力,信州关传出来的消息正是城中丢给外面堵门的兵卒们的。

    昨夜楚国使臣自小路进城,带兵千人前来接收城池。信州已经许久没有好事发生,将军府的张灯结彩的接风宴就引起了城中百姓和驻军的注意。

    当原本的将军府主人狼狈的呼唤驻军里他最讨厌的转不过弯的养子帮忙,满身血腥杀人出逃,却被追上来的队伍杀死在将军府门前,整个信州就陷入了暴动。

    许将军不是什么好人,但他也守了信州关这么多年。

    楚国拿了城池,会北上抗狄吗?

    黎楚相邻,楚国拿了城池,会让他们继续做自由民、会让他们继续拥有土地吗?

    这些问题,在将军养子率人为父亲报仇,从府中翻出来了许子与楚国使者的盟约后,都得到了否定的答案。

    许子用信州关,交换他们一家可以南下,拥有一个小贵族身份的机会,满纸盟约,没有提狄罗人、提百姓一个字。

    既然国家守不住,既然都要寻找新主,比起楚国,他们更相信齐国。

    ——起码齐国出兵是实实在在的!收留他们、帮助他们也是实实在在的!

    背后的这些声音,并没有传入皇帝耳中。临时改变的兵马安排,让他与伍明交换了位置,考虑到有狄罗人南下突入到了信州关,从中间切入黎国的兵马前进速度进一步加快了。

    信州关已经封闭许久,迎接齐国王师的百姓,以许将军养子为首,步行出城,将兵符举过头顶,跪请皇帝接收。

    两侧和被拦在城中的百姓,或提着肉菜,或举着水瓢,眼巴巴地看着对面来人,蜂拥着想要军卒们收下他们的好意。

    跟在皇帝身边的朝臣,不自觉脑中浮现了一句话:

    “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自古以来,人们对正统的追求就十分强烈,皇帝出兵踏足外国土地,能被这样热烈欢迎,青史上当有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这个念头刚浮出来,就听许小将军傻乎乎地询问道,“陛下,襄王殿下不曾来吗?”

    信州关听说的襄王事迹,不要太多。此前的龙江堤,后来的亲卫巡城,中间还有各种帮助交易和帮助农耕的故事,荆州和信州暗地里的交流很多,流传出的大多都是襄王又在东荆做了什么好事,齐国又有了什么新的东西、多么好的变化。

    不夸张的说,抱着希望的信州关百姓,对齐国的信任,大半来自襄王。

    但就算没见过襄王,许小将军也知道襄王是个少年人,在迎接到的军队核心中,明显没看到少年人,年轻些的大多都是边缘将领的模样。

    听到这个问题,跟出来的朝臣心里咯噔一声,对面将军府幸存的谋臣心里也咯噔一声。但再拦已经晚了,只能看着自家直肠子主将即将面临齐皇的不悦。

    谋臣眼看着皇帝的脸色更紧绷了几分,心知“只知襄王而不知齐王”这种事,放到谁身上都受不了,大脑飞速运转,试图打一个圆场,就看皇帝上下打量了一下许小将军。

    “许卿说错了,那是我大齐的太子。”

    仔细听,认真的声音里似乎还有几分骄傲。

    谋臣愣住了,料想中的心情复杂、父子矛盾一个都没出现!

    这只是一个小插曲,并没有影响接手信州关的大局。皇帝没有下马,只点了□□后被推举为新将军的养子许小将军随行,边走边汇报外面的局势,一路直奔东城门。

    几万的军队沉默地跟在他们身后,如钢铁洪流般涌入信州关,马蹄和车辆震得地面嗡嗡作响,震动传出很远,兵卒们严肃的神色,让忐忑的信州关百姓心里更慌张了几分。

    他们迎来的是希望,还是灾难?

    兵马入城,却一步未停,皇帝统帅的军队里军纪要求极高,就算有坏苗子,也不会在皇帝在的时候胡闹撩拨虎须。是以,秋毫无犯的军卒们给惊慌恐惧的百姓留下了深刻印象。

    皇帝骑马在紧闭的东城门下停下,看了一眼许小将军,“怎么不开城门?”

    许小将军一时愕然,没说出口的请皇帝移驾将军府暂住的话被咽了回去,他眼睛发亮,“这就开!”

    齐国人真的是来救人的。

    皇帝安排了一人为信州关守将,接手和巩固如今的关卡状态,调动人手准备增援北部,他率主力出了城门,全盘接手信州关探子,直奔信州关探到的狄罗人入境位置。

    在爆炸声和喊杀声中,狄罗人大败,枭首悬于城门之上。

    突入的狄罗人为齐国的帮助名声添砖加瓦,固守不出的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哇叽文学网】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