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属院里那个漂亮白月光[年代]: 15-2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家属院里那个漂亮白月光[年代]》 15-20(第3/11页)

    韩有福手摸着笔筒道,“但做得这么滑这么好看就难,还有这刻的花画的这些,我们可没办法做。”

    可不是谁都能做木匠活。

    他们守着这山林,可是一直以来想要打点家具都还得寻隔壁村的木匠。

    平时那木头也不过是劈来当材烧罢了。

    现在木场大家伙干得那些活,都是韩东塬教的粗浅活。

    韩东塬道:“前两天我去县里时已经打了电话让人帮忙联系了我以前单位退休的木工师傅,请他过来帮忙教大家,等过些日子山上的雪化了他就能过来。这些天我已经看了大家手上的活,初步列了一个名单,选了五个村民先跟木工师傅学精细活,其他的人就还继续做前期的锯木削板的工作。”

    只要认识,师傅并不难请。

    这会儿大家的日子都不富裕,退休了能做点活给家里补贴点都会愿意。

    韩东塬跟那木工师傅熟,信得过,虽然要走这远路,他也愿意。

    韩有福周朴槐等人听了大喜。

    要知道一直以来这手艺可不是好学的。

    像邻村的老木匠师傅,那手艺除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就是女婿那都是不肯教精细活的。

    外面的人想拜门学艺,那是不可能的,就他亲侄儿,跟着他学了三年,还是只能做些粗浅活。

    要是韩东塬真请了木工师傅来教,不说他说的这竹木制品厂成立了到底能不能给大队赚多少钱,就是大家伙学会了这技术,已经是恵及子孙后代的大好事了。

    “只是,东塬……这请人来,要花钱不?你也知道,咱们大队的情况……”

    韩有福面有赧色。

    他们没问,但退休的木工师傅,级别稍微高一点,那一个月工资至少也五六十块。

    他们整个大队搜集了一个秋天的山货,托韩东塬卖到北城去,也就卖了两百块钱,几百斤的粮票。

    那些钱可是村民们这个冬天的救命钱。

    韩东塬淡淡,道:“没事,还是跟先前说的一样,前期的这些花费投入,我先垫着。”

    事实上,这些天村民们在木场干活的工分,有一半都是他先垫上的。

    他跟队里签了协议,他先垫上成立竹木制品厂前期需要的花费,但竹木制品厂所有的事,包括筹备,人员安排,账务,这些都要跟大队独立开,大队不能插手,全部由他安排。

    他去年秋冬暗中用组装的收音机和粮票收购了一批山货,跟大队里的山货一起运了出去,赚了一笔钱。

    但要垫上成立竹木制品厂前期所有的花费,还是得精打细算,好在程柠突然送来了一大笔钱票,倒是一下子解决了资金投入的问题。

    “也不能全由你垫着。”

    韩有福和周朴槐对视一眼,咬了咬牙,道,“大队里该支持的还是要支持。”

    “资金上不用,”

    韩东塬摆手,道,“大队里的情况我再清楚不过,你们能信任我已经是最大的支持。不过,说好了,以后厂子的事,我说了算。”

    他说着目光就看向了大队书记。

    “当然,”

    大队书记周朴槐搓了搓手,笑着一口应下。

    他刚刚已经看了名单,里面有他小儿子周良山的名字,这小儿子下地干活不行,愁死他了,能学木匠手艺,简直能让他心花怒放。

    他努力收了收笑,道,“这厂子什么都是你搞起来的,卖去哪里也只有你有门道,我们铁定不会插手。”

    韩东塬点了点头,道:“题画和题字方面不用担心,我会在知青里面挑选。还有,说好了,将来厂子赚的钱,扣掉工人的工资材料等花费,剩下的,我有权力用来发展厂子,购买设备,给员工发奖金,再剩下的,一半我会用来发展别的项目,例如给村子里办个小学,再办别的厂子这些,最后那一半,才会交给队里。”

    这大队长大队书记当然也没意见。

    大队里常年都缺钱缺量,能有收入就不错了,更何况韩东塬说的都是为了村子着想?

    为了村里的娃娃能上学,他们想办个小学这事也不是想了一天两天了。

    事情定下之后韩东塬并没有跟大队长大队书记他们再说具体的事务。

    他原本就没打算让他们参与太多。

    回去木场他就叫了廖盛徐建国一起开了个小会,具体商议了竹木制品厂的各项安排,中午就在木场外面挂了个巨大显眼的木制标牌“上韩竹木制品厂”,跟现场的村民还有知青们一起宣布了成立厂子的事,以及跟师傅学木工活的安排。

    “这只是先挂着,等后面咱们会选个好日子,正式办个剪彩仪式。先挂着,方便我们后续的工作安排。”

    他慢慢道,“我们这个竹木制品厂要生产各种竹木制品,会有许多道工序,这五个人选出来,只是因为这些天我观察了,他们比较适合将要学的这些工序,另外还有锯木,打磨,安装很多的活,都需要人,大家只要肯干,愿意干,我们竹木制品厂就欢迎。另外大家干的活也不是一层不变的,大家想要申请转做其他的工序,只要技术过关了,做得好做得快,态度端正,就可以转。”

    这标牌一挂再加上下午的宣布,犹如一颗石子砸进了一锅沸水里。

    村民们兴奋。

    知青们则是激动还有更多的思量。

    他们都知道,一个厂子不仅需要具体干活的人,还有其他岗位呢。

    例如管理,例如质量检查,例如会计,还有宣传,销售等等岗位呢。

    所以心里都痒痒着。

    跟韩东塬稍微熟悉的问韩东塬,不敢直接问他的就跑去问廖盛和徐建国。

    整个下午木场上的人都没什么心思干活。

    整个木场都热闹着。

    就是王晓娟许冬梅马婷婷闵然她们都围了程柠,时不时问上一两句。

    问她知不知道这竹木制品厂对知青是个怎么安排法。

    程柠当然不知道。

    她连这个“上韩竹木制品厂”都是第一次听说。

    前世除了韩奶奶偶尔的絮叨,并没有人跟她说过韩东塬的事。

    很多关于他在下乡时候的事,都是她在韩家听别人的对话,或者多年之后根据他跟人打电话时的只言片语拼凑出来的。

    这个厂……

    她看着挂在木场门口大木头柱子上“上韩竹木制品厂”的大匾牌若有所思,听到王晓娟的问话才回过神来,摇头,道:“韩知青没有跟我说过,我才来,知道的比你们还少。”

    赵枝一直竖着耳朵注意着程柠这边的动静。

    听到她这么说,一下子松了一口气。

    韩东塬果然并不在意这个跟他一个大院里出来,追着他过来的“邻居”。

    并不在意追着他过来的“邻居”的韩东塬下午的时候收到了三个超大麻袋的包裹。

    彼时他还在木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哇叽文学网】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