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被读心后我助始皇一统四海》 110-120(第15/32页)
了100钱而不肯吃亏的他,便硬缠着巫师为自己占了一卦,无比珍惜性命的他暗暗决定:若卦象显示,他拥有的一切将被那帮王八蛋毁掉,余生又要过上穷困潦倒的生活,他宁肯冲上去跟楚国混蛋们拼了,以此报效王上知遇之恩!
自然,若是换成从前的刘季,绝不至于会这般偏激,纵便秦国真挺不过去了,他也会乐观地安慰自己“好死不如赖活着,当个穷鬼也比无头鬼好”,可如今已饱尝锦衣玉食的刘季,哪还想当个处处受人白眼的穷鬼?
然而,巫师占出的结果,却与他的设想刚好相反。巫师指着蓍草告诉他,若能忠心报效秦国君王,及时为秦国解忧,此生自能富贵无边。
刘季是极信占卜箴言的,毕竟他的发家史,全靠当日、劝他前往大梁的巫师神机妙算。
是以,他在听完巫师这番占词后,是这样理解的:若我永远效忠王上,永远及时挺身而出为秦国皆有,那我刘季这辈子都能富贵无边!
既然如此,眼下秦国最大的忧患,便是楚军攻城,只要他主动请缨为王上守城,不就是“及时为秦国解忧”吗?
至于会不会战死,他压根想都没想这事,既然“此生富贵无边”,一个死鬼又怎能享受到这富贵?巫师占词言外之意,不就暗示着他刘季福大命大,每回为秦国解忧皆不会有性命之忧么?
正是在这股子无敌的自信驱使下,他喜冲冲一路将燕齐匈奴东胡楚国骂得狗血淋头,一路雄赳赳进了宫表忠心。
嬴政细细打量着他的神色,见其言辞恳切不似作伪,亦疑惑道,“爱卿身为典客文官,又何懂打仗之道?”
刘季急忙解释道,“王上,臣虽从未打过仗,却颇懂些糊弄敌军的法子,届时,若王上拨给臣五百人,臣定能将他们发挥出五万人之效力”
反正又死不了,牛皮要往大了吹才好,以免王上舍不得让他上阵。
嬴政此刻是“并不知晓刘季挺能打仗”的君王,自然不能一口答应下来,便寻了个由头将对方打发了回去。
明赫目瞪口呆地看着哭喊着不肯走,拼命咚咚咚磕头恳求为国上阵、最后被卫尉押出殿的刘季,一时竟产生一种时空错乱的荒唐感,这人真是刘季?
按他一直以来的揣测,刘季对父王定然是忠心的,但这忠心的源头,是他极力想保住当前的荣华富贵,若要说,他忠心到自愿捐躯赴国难的份上明赫是半点也不信的。
原本他还有些发愁,按刘季的性子,父王回头任命他上战场领兵,恐怕还得敲打一番,不然,没准他打着打着一见势头不对就跑了
毕竟,如今的刘季从未上过战场,还不是史书中与秦末诸侯大战数回的刘季
他伸长脖子望向趴在殿门不肯走,大喊着“要亲自为秦国赶走楚军”的刘季,心头的疑惑越来越浓重:这个“刘季”,该不会是被我父王的铁粉夺舍了灵魂吧?
当晚,“老神仙”将镇守咸阳的将领名单交给君王后,嬴政这才在次日早朝“惊喜”地下诏,任命刘季、章邯、钟离眜为临时守城将领,届时各率一支大军做迎敌准备。
铁了心这辈子要效忠秦王、为秦国解忧的刘季,接到诏令时,高兴得恨不得长翅飞上天显摆一通:嘿嘿,王上被我的忠心打动了!我刘季,又有升官晋爵的机会了!
此战必胜!
一心想报答秦王知遇之恩的钟离眜,对这诏令倒并不惊讶,他本就是古邗国开国名将之后,完美继承了先祖卓越的行兵布阵基因,来到秦国短短三年的他,如今已凭屡次军功升至三级爵位——年轻的他,俨然已是秦军中令人瞩目的新秀。
倒是在少府担任统筹小吏的年轻章邯,被这莫名的诏令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让他领军抗敌?可他从未学过兵法啊!
章邯是个实诚人,当即便焦眉愁眼来到一处工坊找到上司张苍,恳请对方带自己进宫找王上求情,忙着为迎敌筹备三弓巨弩的张苍,在百忙中拍了拍他的肩膀,鼓励道,
“王上如此安排定有他的缘由,我来秦国三年,从未见过王上胡乱安排人手的,想来,我王自有一番慧眼识珠之法,早察觉出你有领兵之才世间之事行则必易,咸阳之安危,便交付与尔等身上了,莫要辜负王上信任!”
他这话确是真心之言,因为从前在阳武数十年间,张苍从未碰过墨者这等稀奇古怪的器具机关,但他来到秦国后,不也一上手便做得极好么?
他是生而知之的某方面天才,如此以己度人,再结合王上素来行事有章法的性子,定是察觉出章邯亦是对军事生而知之的天才——王上纵便真被楚军的到来忙慌了阵脚,亦绝不会来少府找个文吏做守将。
不得不说,张苍的这番话让章邯生出了无限灵感:是啊,王上如此英明,怎会胡乱指派人手当守将?定是上回,王上前来少府观看巨弩之时,在仙人的提示下,看出我有领军之才!
既然王上与仙人认为我能守住咸阳,我章邯便定能守住咸阳!
接下来,君王便亲自召见他们密议战略部署
不得不说,在嬴政有条不紊的指挥下,秦国在咸阳的军事部署十分英明。
因为楚军这趟的袭击目标,确实不是临淄与蓟城,而是直奔秦都咸阳而来。
促使楚王与屈景昭三族共同做出这个决定的,仍然是“秦王要大修秦赵韩魏四地道路”一事。
是的,无论燕齐两国还是楚国,他们接到的探子情报,皆是“秦国已开始修路”。
而列国探子之所以会得出这个结论,是他们无数趟亲眼看见,秦国颍川郡与东郡各地,有成千上万的农人、商贩、刑徒,在扛着竹篓铁锄运土修路——在他们贫乏的见识中,列国道路皆是以黄土修建的,想来此番秦国自然也不例外。
探子们并不知道,这是韩魏旧地的百姓、在自发修复旧道,朝廷压根未曾明面插手此事。
所以,在他们看来,秦王前脚下令修路,后脚便急吼吼大肆召集人手修路,岂非前明后昏之君?这才迫不及待将好消息传回了国内。
凑巧的是,虽然今年冬日极冷,但有些道路破损严重的韩魏郡县之中,农闲的百姓仍在乡中豪强的伙食资助下,自发成群结队运着黄土来修补道路——如今秦国百姓冬日皆买得起煤石取暖,而火炕中烧完的滚烫煤渣,刚好能混着黄土融化其间冰雪。
是以,留在秦国观察的探子们,源源发回的情报,无一不是“秦国大肆征召民夫修路”之言。
须知,修路在任何时代,都需耗费大量钱财与劳力,正因笃定秦国抽调出大量人手修路、以致军中留守的士卒不足,燕齐两国才敢趁机发兵。
而匈奴与东胡等草原各国,历来喜欢趁中原大乱时趁火打劫,这才纠集数国人马在北境观望。
若燕齐联军大败,他们便可从燕国北面入境抢劫一番;若秦国不敌,李牧数郡边军必要驰援咸阳,届时他们便可掠夺北地数郡。
当然,这群虎视眈眈的外夷首领,更盼着燕齐与秦国两败俱伤,届时能劫掠的财物将不胜其数,甚至能趁机夺上几座阴山以南的城池
而楚国,正是瞄准了千载难逢的秦国左右受敌之机,准备奔袭占领咸阳。
楚王与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哇叽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