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君是未来首辅[基建]: 第196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夫君是未来首辅[基建]》 第196章(第1/2页)

    许大夫拔了针, 看向林昭,“还需要些时日,这段时间我一直用一些上好的药材给他补身体, 但是他亏空的比较厉害,不能大补,只能一点一点的来。不要着急, 要相信我的医术。”

    林昭点点头, “那就辛苦许大夫了, 如果需要什么稀缺的药你就直说, 我想办法弄来。”

    许大夫走了之后冯轲守在床边,冯毅经过这段时间的调养,面色没有之前那么颓败了, 不过身子骨仍然不好。

    身上的皮肉伤都是次要的, 只是他头上的伤有点严重,脑子经常浑浑噩噩, 不清不楚。

    按照许大夫之前的话来说,他应该全凭着心里的一股信念才撑到了现在。

    如今见到冯轲之后, 这心中的信念陡然降低了不少, 身体终于扛不下去,周身各种并发症也都出来了。

    看冯毅的模样林昭就知道这件事急不得,当务之急还是先处理好临安这边的公务, 想办法回京城才是。

    回到衙门之后, 林昭问师爷,“最近二期工程的路修的怎么样了?”

    “回大人,已经修的差不多了, 现在在修桥了, 等桥修完把两头的路接上, 就成了。”

    “好。”

    这边姜子延也没闲着,如今水泥厂越做越大,光在临安已经新建了三个了。

    另外便是织布坊,学徒们现在都已经上手织布了,京城那边供不应求。

    他们的这些不也不光全都往京城那边供应,在周幸的操持下,还会卖给往来的布商。

    甚至前段时间还有人过来专门打听这里的织布机的,说是听闻这里的织布机织布效率高,想买一些回去。

    路修的通了,渐渐往来的客商也多了。

    整个临安城焕发出了不一样的面貌。以前因为客少,城里的许多小摊小贩也少,因为东西卖不出去,渐渐的来摆摊的就少了。

    更别提各大小吃糕点了,开店的人能赚到的钱也就能维持基本的日常生活。

    现在不一样了,往来的客商变多了,这城里的人流量一下子就大了。

    外地的人到这里来,看到小商小贩们卖的东西感到很新奇,毕竟他们没吃过,走的时候买些带走,给家里人尝尝也是有的。

    往来经商的人谁都有些人脉,大家一传二传的,就都知晓如今的临安城不一样了。

    来到城里进布匹的布商逐渐增多,还有那些新衣服的样式,全都挂在织布坊的墙上,那些商人都看直了眼,每人都买了几件带回去,到时候让人研究一下这衣服是怎么做的,然后经过他的手,在当地卖出去。

    而且卖的理由这些人都想好了,只要说这是京城中流行的款式,那必定会一抢而空。

    于是织造纺的生意越来越好,也越做越大。

    这么一来人手就有些不太够用了。

    于是姜子延让人在织布坊门口贴上告示,开始招收第二批学徒。

    只是这招收的条件和第一次有些不太一样。第一批招收学徒的时候都没有经验,基本上是姜子延亲自把关挑选的。

    而这第二批学徒招收的时候便有经验了。而且姜子延特地注明了,城外的乞丐、贫民也招收,一律不看家世。

    预计招收六十个,其中有三十个名额都是预留给乞儿的。

    这个告示一出来,不说是临安城附近的村子了,只要是得了消息的,家中有合适的女娃,有的赶着牛车,赶了几十里的路,就为了把家中适龄的女儿送过来。

    而且织布坊教学徒们的东西也不全都是织布之类的,还特地开设了认字的课程。

    学会认字是做其他事情的基础,有关于许多针法还有织法的书,不能全靠着师父给讲解,也要自己看得懂才行。

    姜子延特地请了一个女夫子过来兼职上课,一周只上一节,一节大概两个时辰。

    这个消息一出,前来报名的人几乎都踩烂了织布坊的门槛。

    得益于往来交易的人增多,姜子延的酒馆生意更加红火了。

    虽然临安和京城离得近,但京城的城门口排查的也严格,有些人嫌麻烦,不太往京城走。

    所以京城里姜子延的那家酒馆他们只有所耳闻,但并没去过。却没想到在这贫瘠的临安县竟然也有一模一样的酒。

    此时临安城中的一家酒楼里,几个南北往来的客商正在说话。

    其中一个李姓的客商道:“王老弟当真是没骗我,没想到这小小的临安几年不见,发展的竟然如此之快。他当时说这里有美酒,还有好看的衣服时我都不信。

    眼见着他带回去的那些布料和衣服卖的越来越红火,我这才忍不住来看看。没想到啊,这一来发现曾经的临安城如今大变样啊!”

    另一个客商接话道:“谁说不是呢?我刚来的时候也很惊讶,这大街上的人竟然如此之多。尤其是那家酒馆,门前排了好长的队。

    我想着既然这么多人排队买酒,说明这家的酒应该还不错,干脆让下人跑腿帮我买回来了半斤酒,结果一喝,好家伙,真带劲儿!这不这次过来就带老弟你去了吗?就知道你好这一口,味道如何呀?”

    “哈哈哈哈,老哥诚不欺我,这就是味道真不错。入口一股醇香,咽下时还有一股辛辣绕在喉间,当真是绝!”

    这一桌总共坐了四个客商,其中三个应该是以前就认识,但来自不同的地方,这次相约着一块过来的。

    第三个客商说道:“这你们就不知道了吧?这酒啊,可是京城中那些贵人们爱喝的酒。我之前去过一趟京城,知道京中有一家姜记酒坊卖的酒就是这种味道。

    虽然地方偏,但真是酒香不怕巷子深,没事,去买酒的人仍旧排长队,而且他们还限量,有的九去的晚了就没有了。”

    那个爱喝酒的客商闻言眼前一亮,“这么说,咱和那些达官贵人喝的都是同一种酒了?”

    “那是自然。”

    “那等咱们回去的时候,我要买几坛子带回去!”

    不过他说完又有几分忧愁,“只是这几坛子酒不太好带啊。倒不是说它沉,就是这一路上定经不起颠簸啊!唉!要是这临安的水泥路能够修到我们县口就好了。”

    一直坐在那里,没出过声的那个客商开口了,他放下手中的酒杯,“倒也不无可能。”

    “郑兄这是何意?”

    这个姓郑的客商和他们本来不是一路的,只是在水泥官道上碰到了,几个人聊的来,便在一处了。

    “不瞒大家,我家中有远房亲戚在朝堂里做官,听说这水泥路只是在临安城作为一个试点,如果效果好的话,就可以在全国内进行推广。”

    “这敢情好啊!要是都修了水泥路,那咱们这以后出门在外经商多方便呀。别的不说,单这马车赶路的时间就缩短了不少。以前我回家少说也要一个月,要是修了水泥路,说不准我半个月就能到家。”

    另外一个客商道:“郑兄,你说的这消息准不准啊?”

    “准不准我不知道,因为能不能推行到全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