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相之子(清穿): 第23章 御前侍卫(二)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权相之子(清穿)》 第23章 御前侍卫(二)(第1/2页)

    书致很快就发现了明珠为什么要花这一千两银子。

    “早上开锁前巡视各处城门是你在做,晚上宫门落锁前巡视各处膳房、茶房防火防盗是你在做,每月例行抽查护军仪容军备是你在做,各宫侍卫出入宫登记也是你在做。”

    书致看完了费扬古长长的工作簿,震惊得无以复加,问对方:“那其他人在做什么?”

    “嗯,大约是陪皇上狩猎,到宫外大臣府上传旨传话,作为钦差大臣到各部、各地方巡视工作。”费扬古回忆了一下,认真地说。

    e......书致不禁沉默了,很想问问他“同是御前侍卫,你就没有发现你的工作和别人的工作,有‘亿点点’区别吗”。

    书致总算知道为什么董鄂妃得罪了皇帝皇太后、外带80以上的满洲亲贵,费扬古作为她的亲弟弟,居然还能在宫廷里继续混下去、甚至还颇受佟国维倚重了。

    因为就像后世电力烟/草等垄断国企,每一个关系户聚集的部门都需要一个没背景但能干脏活累活的冤大头。

    费扬古显然也非常清楚自己在宫里的定位,小麦色的脸庞上顿时浮现一丝羞赫:“要不你还是回去跟着佟国维大人吧。”

    “罢罢罢。我还是安心跟着你吧。”书致扶额道。前世他也是大学毕业之后孤身一身来到外省,全靠自己加班加点、熬更守夜埋头苦干,才从实习生混成了主治医师,最看不得这种联合起来欺负老实人的事情。

    书致坐回椅子上,继续查看办公桌上的文件。

    总的来说,宫廷侍卫是个介于文职和武职之间、内廷与外朝之间,承上启下的一个职位。

    首先是皇宫的安保工作。皇宫内廷有内监负责伺候皇族起居,外廷有城门护军负责守卫城门。御前侍卫的职责就是监督这两种人,要督促内监们做好防火防盗、开锁落锁的工作,也要确保护军仪容齐整、按时上下班——这部分工作较为繁琐细致,而且不容易出成绩,就被佟国维丢给了费扬古在做。

    其次就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传旨、拟招、奉旨巡视地方等等。作为天子使臣,御前侍卫们不管是到中/央部委,还是地方官衙都会被奉为上宾、成为众多官员争相讨好的对象,不仅风光无限,也很容易收获各种“外快”,这就属于不折不扣的肥差了。

    明珠之所以花费重金贿/赂佟国维,就是想让书致做这种轻松省力、“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差事。

    而侍卫作为一个皇帝身边的“特设职位”,有很多种不同的工作地点,比如:乾清门侍卫、大门侍卫、奏蒙古事侍卫、上驷院侍卫、养鹰狗处侍卫、谙达侍卫、鹰鹞房侍卫、鹘房侍卫、搜检侍卫、厩长侍卫等等。

    其中佟国维等一干乾清门侍卫,就在离乾清宫一步之遥的地方办公,当然是所有宫廷侍卫当中身份最高的,也只有他们才能够被称为“御前侍卫”。

    而守卫其他宫殿的普通侍卫,虽然也有一等(正三品)、二等(正四品)、三等(正五品)的品级,但却只能被称为“宫廷侍卫”。

    宫廷侍卫通常只做守卫皇宫安保的工作,很少能见皇帝一面,自然也几乎不可能被选中做传旨这种光鲜差事——明珠当日做蓝翎侍卫的时候,就是在淑慧太妃的宫殿里任职,严格来说,并不算是御前侍卫。

    现如今,算上书致等几个没有品级、仅仅是“在乾清门行走”的人,御前侍卫也仅有二十七人,其中只有佟国维、阿达海二人是一等侍卫,费扬古和另外六个人是二等侍卫,余者都是三等侍卫或蓝翎侍卫的品级。

    但书致看费扬古造的宫廷侍卫出入登记表,上面显示孝庄的慈宁宫,却有着六个一等侍卫,十多个二等侍卫;孝惠太后住的寿康宫,也有四个一等侍卫,七八个二等侍卫。这些普通侍卫的品级居然比费扬古等守卫乾清宫的“御前侍卫”更高。

    “这是为什么呢?”吃晚饭的时候,书致不禁问道。

    “因为侍卫这差事,并不是干得越久、品级越高越好。”费扬古坦言道,“乾清宫的高级侍卫人少,是因为他们在做二、三等侍卫的时候就被调到六部或者军队里面,任更高的职位去了。”

    书致顿时明白过来,当御前侍卫就好比后世一毕业就进中央部委、给国家级领导当秘书,日后不管是外放到地方,还是到其他下属部门,都至少官升一级。但是如果当了十年、二十年的秘书,还不能转正做一方主官,那就有些虚耗年华、耽误仕途了。

    按照这个逻辑,费扬古如今二十有六,已经在乾清门做了七年侍卫,却仍然没有调到其他地方任职,应该算是混得不怎么如意了。

    “我将来会是什么样子呢?”书致不禁幻想道。

    作为一个曾经的现代人,他对于给爱新觉罗家打工这件事情,是“不排斥”,完全没有封侯拜相、权倾朝野的野心。

    书致为自己设想的道路,就是安安分分当几年侍卫,等年龄到了再寻个机会,外放到直隶、山东等离家近的省份,做个知府、巡抚之类的主官,工作的时候造福一方百姓,休沐的时候就回家省亲,与父母兄弟共聚天伦,就这样安安稳稳地过一辈子,也就罢了。

    “别光吃饭,多吃菜。”见书致沉默地端着碗扒饭,费扬古挤出一个腼腆的笑容,给他夹了一筷子菜,“你正是长个子的时候,多吃点肉,个头还能再蹿一蹿。”

    “多谢大人。”书致惊讶道,莫名回想起了以前当规培生的时候,在手术室里和老师一起匆忙就着牛奶啃面包的经历。当时那位带他的老教授也是个北京人,操着一口京片子一个劲儿地劝他“年轻人就要多吃,日子还长得很呐”。

    书致笑笑,主动与他攀谈起来。两人互相问了些家里几口人、住哪里、喜欢什么兵器一类的话,彼此都觉得很投契。

    费扬古免不了说起当日擒鳌拜的情形:“其实那天你们擒下鳌拜之后,我也跟着众人进了乾清宫,只是你当时太紧张了,可能没注意到。”他回忆道:“你把弓落在丹陛上了,是我捡起来递给你的。”

    书致这才想起那日给自己递弓的侍卫,连忙起身道谢。

    “坐下坐下,随便聊聊而已,”费扬古摆摆手,“我恍惚看了一眼,你使的那把弓似乎很不错——那牛骨弦垫的凹槽磨得将将好,弓弦卡进去不会滑落也不至于过分紧绷,一看就是盛京皇宫中老匠人的手艺,如今能做这种弦垫的匠人少之又少了,你那把应该是明珠大人从关外带进来的吧?”

    “额。”书致不好意思说你看错了,那弓是明朝大将的遗物、我外祖父的战利品,只好顺势笑笑。

    好在费扬古很快又赞道:“那‘砭镰’两个字也刻得好,用汉人的话说,筋骨俱全。”

    “那是家兄的手笔,”听他夸纳兰成德,书致顿时来了兴致,“他最喜欢给人、给东西起名字,我们家现在用的这个汉姓就是他给翻译的,说是‘要取一个虚字(纳)一个实词(兰),一个去声(四声)一个扬声(二声),如此一来,无论意象还是读音都不显得单调’。文绉绉的话说了一大通,我阿玛也听不懂,只好胡乱依了他。”

    费扬古恍然笑道:“难怪别人家都叫‘那拉氏’、‘呐喇氏’,独你们家有这个姓。大爷好文采!”

    书致不禁露出与有荣焉的笑容。两人聊得投机,费扬古索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