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221、两相心平气和的第一次会谈(我才不留给不肖子孙...)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221、两相心平气和的第一次会谈(我才不留给不肖子孙...)(第1/2页)

    听天后问起能至江南西道的武将,三位重臣心底都浮现出人选。

    不管理智思考的人选是谁,但近来心力交瘁的裴行俭还是试着开口道:"回天后,臣......"

    王神玉闻言和颜悦色回头道:"守约有什么好人选?"

    裴行俭:?这打断的怎么如此恰到好处呢?

    他再次挣扎开口道:"王相,我是说我。"

    王神玉一改方才的恼火,恢复了如常神态,风雅一笑。只是笑容里写满了''''胡闹''''两个字。

    然后转过头去,甚至开始愿意主动问刘仁轨:"刘相正在整顿军伍,多知军中将士为人,不知心中有什么合适人选?"

    刘仁轨颔首,他心中还真有人选:其实要是年轻个二十岁,他就请命自己去了。

    "此去之人,最要紧是可靠,不与当地世家宦场牵扯;其次,也不能有勇无谋,叫人诓骗了去;最后,也要通些农桑丁口庶务--如王相所言,姜侯到底还病着,且姜侯离京之时只带了几个擅诗文的书令官吧,那么此去之人,当通庶务。"

    两人同时报出了一个人名:"黑齿常之。"

    原将领,别说跟江南西道的世家,他跟大唐十道的世家都挨不着。且其为人''''骁勇有谋略'''',也不单是刘仁轨,甚至是李勣和苏定方两位盖章过的。

    因他出自,刘仁轨对他更熟悉一点:"他之前在也不单是武将,曾兼过郡将,相当于大唐的刺史。"

    职官制明定:刺史之责也包括于当地州县检阅丁口、劝课农桑。

    曾在做过多年郡将,也曾亲睹并随从刘仁轨为重整户籍的黑齿常之,实是很合适的人选。

    王神玉听完还回头对裴行俭再次笑道:"那与守约也有几分相像,是个兼才文武之人。"

    裴行俭:为什么还要回头补这一刀?

    不过他心中也明白,谁走他也是走不了的--比起亲至江南西道,他留在京城的任务更重。

    要选合适的''''劝农使''''和''''劝农判官'''',还要拟定各种章程细则并监察制度。毕竟度量田亩,清查户籍之事,不是一个诏令下去,数目就会自动从田垄上冒出来。

    而思及此,裴行俭不由还想起一事:十来年前,吏部初改''''资考授官''''之时,姜侯就曾特意提出,诸如户部等官员必得考算学。

    在此前,算学、律学等制科的学子极少。

    而崔少卿在国子监做司业时,曾经多开算学之科。

    户部多年来负责仓库、租赋、市肆的掌固、计史等官员胥吏,算学皆是年年考核,都是过关的。

    最后,由天后钦定此事:黑齿常之任左鹰扬卫大将军领京畿之兵至江南西道,且于当地调兵一如该道行军大总管。

    此人是刘仁轨整饬南衙府卫后,新提拔的年轻统将。他之前削了一大批虚浮于事的勋贵之后,也提拔了些出身微寒,是从普通兵丁做起的考核优异者。

    初提的官位都不高,多是仓曹、兵曹、中候等七八品武将之职。

    而能在一批七八品的基层武将中,被刘仁轨记住,格外举荐给天后,便可见其才能。

    此番议事足有一个时辰,从紫宸殿出来后,裴行俭行了个礼就先走了,准备回去着手料理此事。

    同时在脑海中如同分饼一般,把自己手头上千头万绪的事情,分成了几块。

    准备回去就抓几个人过来''''吃饼''''--

    他观察过了,裴炎此人是天生的官场苗子,对官位有毫不掩饰的野心,只要有前程有功绩的差事,他能比谁都卷。

    再有......裴行俭觉得自己就好似那传说中,淹死的水鬼必须抓一个替身,才能解脱一样,开始寻找''''替身'''',不,是替身们了。

    如果什么都自己撑着,就会永远在''''水里''''无法脱身。

    在这一刻,裴行俭忽然又悟了:这,大概才是宰相的真谛吧。

    虽然他官职未至,但境界已到。

    而裴行俭先行离开后,紫宸殿外,刘仁轨道:"王相请留步。"

    刘仁轨性子急且傲,自回京后,与王神玉争论了也不知有多少次了。此时还是第一回与王神玉庄然致歉:"方才天后之前,我以出身指于王相,实是狭隘偏私了。"

    在刘仁轨看来,太原王氏出身之人,能做到本身不出错,就已经不容易了。

    他感慨道:"如今朝中王相这种恪守律法之人少,多有朝臣借口荒灾之事,便侵占熟田。"

    还是那句话,在许多官员看来:日子过不下去了,先卖田再卖儿卖女,这是侵占吗?这是救苦救难啊。

    至于为什么他们看上的良田,那日子"忽然就过不下去了'''',他们自然也是''''不知情''''的。

    两位宰相边走边说,难得气氛平和,以至于殿门外的严承财都揉了揉眼睛。

    这是刘相和王相吗?

    两人穿过宫道上的门户,刘仁轨继续道:"就算有些朝臣对朝廷律法还有所畏惧,不会侵占田亩,但也会广置宅院、庄园、商铺,为子孙计。"毕竟官员多占地是违律的,但买些房产是不违法的。

    说到这儿,刘仁轨也实在有些好奇:"但听闻王相,从不置产?"

    世家人口众多,也分支分房,一族中各房产业自贫富有别。以王神玉此时的官高位重,若要置产,都不用他去勒索,多的是人愿意主动献宅或是低价卖宅,必是能拿到京城最好的宅院,京郊最好的田庄。

    这些都是可以传于子孙的。

    他们世家最重的,不就是传承吗?

    刘仁轨当时在听闻王神玉在做''''宰相第一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