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元: 第1003、1004节 开国勋贵,与国同休!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葬元》 第1003、1004节 开国勋贵,与国同休!(第1/2页)

    最后,五等爵位共封二百四十人,两等勋爵共封一百二十人。这加起来,大唐开国勋贵刚好三百六十人。
    开国勋贵,全部世袭罔替!
    最算最低的七品云骑尉,也能代代世袭。不过,按照的规定,世袭者必须要经过基本考试,不合格的,不予袭爵。另外,失贞叛道者,轻则降爵递减,重则革除爵位。
    从一品国公到七品云骑尉,这三百六十人就是与国同休的勋贵阶层。他们的薪俸由皇室支给,不走国库。这样就保证勋贵阶层牢牢和皇室绑在一起,成为皇室最核心的基本盘。
    这个数量,多不多呢?
    可以说,大唐的世爵数量,比明朝少得多了。
    明朝世袭罔替的可不止公侯伯三等爵位,光是世袭罔替的都指挥、指挥使、同知、佥事、千户官、百户官等,就何止千人。比如戚继光,就世袭六品四品佥事。
    认为明朝世爵少,纯粹是个误解。明朝开国世爵不但不少,还是历代之最。很多人认为明朝开国世爵少,那是因为只计算了公侯伯,没有计算伯爵以下的都督,指挥使等世职。
    除此之外,明朝世职的增加也很快。
    因为明朝还有一个不小的世职体系:朝天女户。
    明朝受元朝影响不小,比如殉葬制度。而为皇帝和太后殉葬的女子,其家属被称为“朝天女户”。殉葬宫女的父兄,都要封赏世袭罔替的世职,最小的也是百户官。
    截止正统帝废除殉葬制度,朝天女户总有数百户,这又增加了大量世袭罔替的职位。
    这么多的中低级世爵,也是要俸禄的。明朝不光要养庞大的宗室,还要养数量巨大的世爵。
    明朝的财政压力可想而知。
    李洛和崔秀宁充分汲取了明朝的教训,爵位制度就先进多了。
    首先,除了越王李律等三个开国亲王是世袭罔替之外,从二代之君开始,后世所有皇子不一定都能封亲王,可能只封郡王。而且,原则上一律爵位递减,不像开国亲王那样世袭罔替。
    除非,能分封到海外做诸侯国君。
    从这个意义上讲,后世一个等闲皇子皇孙的爵位,还没有一个世袭罔替的开国公候爵位值钱。
    这种爵位制度,能将宗室和功臣贵族的俸禄开支控制在很小的范围之内,不会影响到国家财政,也不会太影响皇帝内库。
    眼下所有功臣世职,不过三百六十,就算后世缓慢增长,几百年后也增长不了多少,五六百人顶天了。
    那么,大唐勋贵的待遇如何呢?
    一句话概括,不如先秦两汉,强过唐宋明清。
    大唐土地国有,任何人只有使用权,勋贵当然没有封地,但是有封邑。
    封邑也就是庄园爵田,世代拥有使用权。但是不能像封地那样封君可以自成小国。
    封邑上的劳动力,主要是朝廷分配的官奴,勋贵有使用权和管理权,却没有任意处置的权力。
    如此一来,既保证了勋贵的经济利益和地位,又限制了他们,让他们无法扩张土地,垄断田亩。
    为了不把勋贵宗室当猪养,还规定他们可以自由出仕。通过科举、报考学宫、从军、选充侍卫等方式做官,而且有官职或有功者优先袭爵。
    勋贵还有一项重要的职责,那就是必要时率领家兵护卫天子。平时监视地方的吏治和道治教化,作为国民的礼仪典范,但不能干扰地方政务军务。
    同时所有勋贵的家政家风,也受到地方官员的监督。
    三百六十人名开国勋贵,超过八成是江华和海东时期的元从。不到两成是起兵后加入李唐阵营的。
    这充分说明,光跟对老板还不行,还要跟的早。
    没有爵位的人,小有功劳的也都升官提衔。就算没有功劳只有苦劳的,也都有赏赐。
    朝廷上下,满朝文武,可谓皆大欢喜。
    天下一太平,立功机会大减,爵位数量也很难增长了。
    不过,接下来天子的一些很特别的封爵,让百官都有些愕然。
    就是念圣旨的吴镇楼,念起来也有点神色不自然了。
    “…是以草木山川皆有灵哉。今封昆仑山为华夏神圣太皇;封黄河为华夏慈圣太后。”
    这也就罢了,封昆仑山和黄河为华夏太皇和太后,其实还不奇怪。
    奇怪的是,陛下竟然还封了皇后陛下老家青州崂山墨水河弯的一颗银杏树,封那株银杏树为参天公。
    但是,别说一棵银杏树了,就算一株草,陛下要封为参天公,那就是参天公。
    陛下乃天降圣人。陛下这么做,自然有陛下的道理。
    这一道圣旨,倒是提醒了有心人。
    晋爵大朝会结束了,李洛宣布退大朝,改为常朝。
    五品以下官员出宫,五品以及五品以上,又离开大朝会专用的含元殿,来到召开常朝的宣政殿。
    常朝又开始了。
    首先华池乡侯、鸿胪寺卿李签出列奏道:“启奏陛下,古来天下一统,天子多要封禅泰山。今陛下再开天日,功莫大焉,微臣请圣驾东巡,封禅岱岳。”
    韦素也出列道:“大鸿胪之言,善哉!陛下之功业,远迈秦皇汉武,当此之时,应该东巡封禅了。臣请明年春,东巡封禅。否则,天下人不忍陛下之谦。”
    群臣纷纷出言附和,认为要是陛下不东巡封禅,那就太对不起自己了,百姓们都觉得不忍心。
    李洛摸着小胡子,冠冕上的十二旈玉珠微微摇摆,“诸卿之心,朕岂不知。只是,朕之功业虽能行封禅之礼,可朕数月前北巡,这东巡就暂作罢。中原和齐鲁,恢复不过两年多,可谓百废俱兴,东巡之事,还是过个三年五载再说吧。”
    群臣还以为天子客气,再三恳请,而皇帝“终不允”。
    不是李洛不喜欢封禅,而是他这些年就像马上天子一样东奔西走,在京的日子实在不多,真的有些累了。
    “眼下有两件大事,朕才最为关心。”李洛说道。
    “这第一件事嘛,还是赋税。马上就腊月了,洪武六年眼看就要翻过去,朝廷的收入,财部该是心中有数了吧?”
    财部尚书出列回答:“回陛下话,大概的数目是估摸出来了。可大唐地域广大,这秋税之统计,还有很多地方没有递交账目。最快,也要等到腊月底,才能有精当的数目出来。以臣估摸,洪武六年的国库收入,比洪武五年略少。”
    李洛皱眉:“这是为何?今年年景不差,应该比去年更多一些才是。”
    财部尚书解释道:“陛下勿忧,这也是有缘由的。年初朝廷迁入长安,使得很多大商户,纷纷办理迁入长安事宜,影响了他们的生意。而且今年西征打了半年仗,东西商路贸易大减,出入阳关的商队只有去年的三成不到。这两个缘由,导致商税比去年略低。”
    “还有就是,之前南迁的河北河东百姓,今年开始北归了。他们一时半会无法恢复生产,而河南的免费劳力又少了不少,这使得农税也比去年略低。”
    “再就是,今年大唐对波斯和大食海等地用兵,导致海贸受到影响,外国商船减少了大半,这瓷器、茶叶、丝绸、雪糖等大宗货物滞销,南海市舶司的关税也大减。”
    “最后就是,就是…”财部尚书期期艾艾,似乎有难言之隐。
    李洛道:“大司赋但说无妨,最后什么?”
    财部尚书苦笑道:“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