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穿成武则天的长女: 210-22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大唐]穿成武则天的长女》 210-220(第10/37页)

和脑海里都负载了相当之多的东西。

    又在第二日醒来的时候变成积蓄在心中的经验。

    她并不笨,还应该说是很聪明,便已在身处这样的环境中渐渐意识到,对于这些遭受天灾袭击的民众来说,所谓的宰相请辞、天子太子祈福,都是太过虚无缥缈的东西,可能还不如一碗从寺庙道观中请来的赐福之水,更能让他们感到心安。

    而往年救灾之中所用的低价兜售义仓谷米,甚至是施粥于民,也只能解除一时之急,更不可能持久。

    那只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办法。

    反倒是这开河辟田的举动,虽因正值冬季,河道结冰,并未看出这其中已有明年收成的征兆,但沿着河道修筑的一处处民宅,因河道挖掘推进而被标示了姓名的一处处田地,却好像在以一种更为具象的方式,让人看到一种百废待兴、只待春日的希望。

    若是往日,这场灾劫被记载在史书之中,可能只有一句“大旱及霜,百姓饥乏”,而后出现在她的面前。

    但现在看到实地的景象,她知道了到底是何种景象才会被记载以“大旱”而非“旱”。

    也知道了要用何种手段,才能让置身其中的百姓不是被天灾随意玩弄的存在,而像是涓流灌注入这条新修的河道中一般,重新归于平静。

    “公主,抓稳一点!”李长仪听到田垄的那头,自上官婉儿的口中发出的声音,连忙将目光集中在眼前。

    她此时正坐在一种特殊辕犁的横把之上,踩踏着上头的脚踏。

    拉拽着这座辕犁的两头牛,都是她亲自选出来的。

    这座辕犁为了能让她这个年纪的孩子也能蹬到脚踏,是她自己请教了师傅,跟着那些木工一起折腾出来的。

    这个两牛三人组合里,负责在前面拉牛和在后面扶持犁把的两名妇人,也都是李长仪在寻访山中流民的时候带来此地的,等同于是除了上官婉儿之外,她在真正意义上得到的下属。

    而当这架大型辕犁往前推进的时候,李长仪可以清楚地感觉到下方的田地带来的阻碍,却也看到了她们几乎没有停滞地往前推进,在这块被冻硬的土地上,划出了一道深深破土的印痕。

    李长仪自辕犁横把之上望去,后方经过的田地都已被笼罩在了一层暮色中,被划开的痕迹因为阴影的缘故显得格外的深,也就让她更为清晰地看见,这条被她开垦出来的路径。

    也就是在这时,她看到阿姊正和许夫人一边商谈着什么,一边朝着她所在的方向走了过来。

    “快快快,往边上停停。”她连忙吩咐道。

    李清月都还没将目光转向那头,就已先听见了太平饱含满足感的一句高呼:“阿姊,我在这边!”

    见她已一边挥手,一边踩着犁车行到近前,真是好一派活力满满的样子,李清月也扬起了笑容,伸手张开了臂膀,朝着她问道:“要不要直接跳下来,我接着你。”

    “要!”

    李长仪话音刚落,就一点没犹豫地跳了下来,让谁都能看得出,她对于姐姐有着多大的信任。

    做姐姐的也显然没有辜负妹妹的这份信任。

    这个跳下来的身影正被李清月揽了个正着,而后放在了田垄的土地之上站定。

    也不知道是因为这一连串动作的缘故,还是她蹬车许久的气血上涌,李清月看到她的脸上泛着一层红晕,目光发亮地拉着她往那边走去炫耀:“阿姊你看,这是我开出来的路!”

    落日的余晖在这个孩子的眼睛里铺了一层灿金色的明光。

    没等李清月说话,她便已继续说了下去:“我也好像知道,为什么你喜欢往外走了。”

    在这晴空之下,真是好一片广阔的天地,而她所开辟的那条路,才只占据了很小的一道而已。

    但不管怎么说,比起她在蓬莱宫花园里抄近路时候踩出来的小道,一定要长得多,也宽得多了。

    那么,当一架架辕车被改变了命运的流民推动踩动,交织成一条绵亘数百里的路线之时,谁又会觉得,这只是很渺小的一道呢?

    第214章

    事实上, 这一道道自高空俯瞰便能看到的痕迹,都不需要等到数年之后,才能发觉其中的改变。

    太平的年纪小, 就算将脚踏犁车经过了一番改良,在运作上的效率也比不过其他的那些。

    其他的轨迹早已走得更远了。

    在十二月到来之前,从濮阳到平原沿线的数处大营都已尽数修建完毕, 也已相继开启了各地的田地规划,只等各处都朝着东西扩张, 最终连缀成片。

    “幸好大都督是先在辽东有封地经营。”

    “辽东土地荒废多年,寒冻板结的不在少数, 与黄河故道沿线土地在冬日的情况恰好相似, 能将部分农具经由水路运送过来,暂时缓解此地的短缺。”

    有这头一批的十字镐与犁车的借调,能节省不少的时间, 冬日期间,随着流民聚集日多, 也就逐渐有了新生产出来的农具。

    算算看,等到明年三月之前, 应该足够将这些农具给归还回去。

    也不会耽误辽东那边的进程。

    泊汋聚集的人口日多,同样也是物资紧缺之时。总不能让那边因为出借的物资过多,反而引发了动乱。

    “这不是还应该归功于你吗?”李清月朝着身边同行的马长曦说道。

    自出任将作少监后,马长曦所需要管的东西比之前多了太多,尤其是彼时被李清月指定的纺车改良, 占据了她在这几年间绝大部分的精力。

    此次前来河道修缮开辟之地, 还是在百忙之中抽调出来的。

    好在, 都水监负责水渠河道修建,将作监负责土木工匠政务, 彼此分工明确,马长曦这边主持的部分在后,晚到那么半月一月的,出不了问题。

    “大都督还是别这么夸我了,我这几年地位爬升得太快,眼下将作大匠又被陛下擢升为左相,我都快觉得自己能坐上这个位置了。”马长曦感慨道。

    “这也未尝不可吧?若我没记错的话,现任将作大匠的李广德由滑州刺史直接升任而来。虽是李唐宗亲,更适于筹措皇室园林庙堂营建,但若论起对民事兵械之物的了解,就还是差了你不少。”

    马长曦当年是那等在专业知识上较真的脾性,在今日也还是如此。

    听李清月这么说,她还真是一点都不带客气的,“那倒也是。不过我也清楚,我能坐到将作少监的位置上,都已是托了大都督的鼎力支持,再要往上难上加难。”

    将作监的业务太广泛了,特别是为皇室服务的部分。

    便如今年英国公那三山陵墓,就是将作监的手笔。

    这样的一份职务,是很难被交到出任外朝官员都尤其困难的女子手中的。

    或者更准确的说,这就不是一个完全唯才是举的位置。

    上一任将作大匠阎立本和其兄长阎立德都跟李唐皇室有点关系,他们两人的母亲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女儿,而太穆皇后则是宇文邕的外甥女。

    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哇叽文学网】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