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穿成武则天的长女: 210-22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大唐]穿成武则天的长女》 210-220(第12/37页)

李清月……

    她觉得但凡自己不是个瞎子,就不难看出这两人此时的碰撞。

    算了,当没看见吧,反正过会儿各干各的差事去了。

    这片安置灾民的田地开垦范围相当之大,能将下属都凑在一处吃饭的情况才是少有。

    而且这种孩子气的斗气说白了也没什么杀伤力……

    何况她也暂时顾不上这个了。

    李清月刚听到许穆言在被问她是不是很冷后,反问能不能让将作监再分出个人手来改良一下供暖设施,就听到了一个耳熟的声音在后头响起。

    她回头就见澄心匆匆行来,在抵达她面前时附耳在她身边低声说了两句。

    李清月面色微动,当即放下了碗筷离席而起,“走,我去写一封信送往长安。”

    想到澄心送来的这个消息,李清月确信,自己早在两月前便谋划的另外一项改变已到眼前。

    但在她和澄心的身影相继消失在此地后,太平却忽然低头憋不住笑出了声。

    “噗……先来后到。”

    要这么说的话,还真没错。

    她听人说起过的,澄心自阿姊才刚出生的时候便跟在她的身边,几乎等同于是阿姊的大管家,这个情谊确实是和其他人多有不同。

    只是笑完了这一阵后,她又忍不住好奇了起来。

    “你们说,能让阿姊放下用饭忽然去办的,到底是什么要紧事呢?”

    这话,真是把在场众人都给问倒了。

    毕竟也没人知道,此前安定公主在为巡抚赈给的右相送行之时,给他送上了一把代表特权的宝剑,也将一个特殊的任务交给了他。

    而当李清月在黄河以北,将开河修田之事办得如火如荼之时,为查验各地租赋蠲免之事,刘仁轨和狄仁杰也从未停下他们的脚步。

    刘仁轨本以为,就算真要在抵达各地后破格做出决断,也得是转到次年元月禁止采捕禁令实行的时候。

    哪知道,河南道因灾情而兴起的逃民隐户情况远比他想象得严重得多,越是往南走,也就越是容易出现官员在当地赈灾主动权不足的情况。

    这些逐条上报的消息,并未及时得到各级州府的反馈,反而让救灾不及的情况屡屡发生。

    若是上头派来巡查的官员是个走过场的也就算了,毕竟大唐除却受灾最为严重的四十多个州外,还有一二百寻常遭逢降雨减少的州,就算是中央勒令各地上报险情,也总有照看不及的情况。

    偏偏,刘仁轨和狄仁杰都是格外较真的人。

    这位右相还身负代表大权的宝剑出行,本就是要将这灾情之中的弊病给捅破天去!

    “可就算如此,刘仁轨身为右相,怎能……怎能当街砸了徐州刺史的马车,将上头的装饰品全给拆了,融了他府上的金银器具。此等霸王行径,成何体统啊!”

    “那莫非刘相只是砸了刺史的马车?”武媚娘出声问道。

    “倒……倒也不是。”获知消息上表弹劾的官员哑然了一瞬,这才继续答道,“他还提剑胁迫刺史,将当地的佛寺道观中,因与当地豪强勾结而藏匿的隐户清算了一遍,将其中数年间盘剥偷漏的税款全给查抄了出来,还提前代表刺史宣告,明年正月也准许在山林之中采集狩猎,取消禁令。”

    “但就算如此,他此等行事是否也过于偏激了!若非大唐自永徽律颁布至今,刑法日益严明,他是不是都敢直接在当地杀人了?”

    “……他也不是没杀过吧。”李治嘀咕了一句。

    他当年做个县尉的时候,不是都敢打死折冲都尉吗?现在只是提剑审查民情,算起来都算是收敛起来办事了。

    先干出的打砸刺史马车,说不定还是为了迷惑当地的豪强富户,让他们以为这个巡抚官员只知道归罪于当地父母官,结果剑早就指到这些人的头上了,就等着他们露出马脚呢。

    只是他这句吐槽的话刚一说出,就看到天后和那位提请弹劾的御史全将目光落到了他的身上。

    李治轻咳了一声,“倘若徐州灾情确有上报不及,未能抚恤得当的情况,刘相选择以快刀斩乱麻之法破局,也情有可原吧。”

    “陛下,话不是这样说的。”御史厉声回道,“既有国法便当遵照而为,若是各地官员都有情有可原一说,在必要的时候破格办事,只怕今日可以拆毁寺庙,解禁山林,明日便能代表陛下随意开放粮仓,统筹兵马,此事可大可小,切莫玩笑而谈。”

    不错,刘仁轨此次办事确实是为尽快筹措赈济民众的款项,也为了让灾民从山林中获取补给。

    但要知道,不是人人都能有刘仁轨这等办事周密的本事,能在查抄出这样一笔庞大财富的时候岿然不动。

    他还能即刻自宣州采购了一批稻米和良种,填补徐州府库亏空。又在赈抚灾情的同时,还将当地的历年案宗都让狄仁杰协助查验了个明白。

    就差没将“肃清风气”四个大字给贴在徐州州府的门前。

    但这所谓的“临时应变,地方决断”到底应该以何为标准,显然得有个定论!

    就在当日,刘仁轨也有一封奏书抵达了长安。

    在这封信中,他又站在了另外一个角度解释了他的所作所为。

    他说,他所经过的各州之中,平庸保守、按部就班办事的占多,唯独徐州,是当地豪强压制住了官员办事。

    所以他想冒险一试,若是灾情当头,官员能不管上书获得批复的往来时间,直接抓住要害快速清扫局面,到底能带来多大的改变。

    事实证明,只要官员胆敢坚信自己所做之事能在事后一五一十地上表朝廷,也胆敢无视当地势力的盘根错节,便能一鼓作气地挽回摇摇欲坠的民心,让更多人平安度过这个冬天。

    他刘仁轨此次违背法令办事确有不妥,也愿意在随后返京接受律法制裁,但希望陛下酌情考虑,在灾情期间准许当地官员在地方抢险上,做出有针对性的举措,可在必要之时先斩后奏。

    此外,朝廷不仅该当给予官员一定的自主权,还应当对民间的灾害自救设立一套完整的体系,并对愿意参与赈灾的百姓团体和富户给出褒奖制度。

    只要中央大权不失,整体把控局势的力量稳固,地方救灾的活跃并非是在做出冒犯,而是令大唐境内的大灾能以更快的速度翻篇。

    当然,人命关天,再派遣他人接替巡查,恐怕耽误时间,请求陛下准允,等到他将河南道各州各县全部走访完毕后,再回长安来接受问责。

    反正他都活到这个岁数了,到时候提头来见也不算什么大问题。

    ……

    李治看得又是欣慰,又觉额角青筋直跳。

    饶是他知道刘仁轨就是这么一番脾性,要想让他循规蹈矩可能本就有些困难,也知道他是想要做出改变救济民生,还是觉得这奏表之中死不旋踵的傲气让人憋得慌。

    他现在算知道什么叫做师徒相似了。

    此前刘仁轨干得最为惊天动地的事情,就是火烧倭国海船——那怎么说也是弘扬大唐国威的天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哇叽文学网】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