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穿成武则天的长女: 210-22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大唐]穿成武则天的长女》 210-220(第15/37页)

点觉得自己面前的纱帘去掉,在某些时候可能不是个好事。

    比如现在听到安定这句异常辛辣的发问,眼看着李敬玄的脸色当即涨红了起来,她是真的很有想要笑出来的冲动。

    用李敬玄今年成婚之时给自己面上贴金的话,用来打他自己的脸,当真不可谓不高明。

    同为荒年应急救民的周礼,确实可以算是师出同源了。

    可李敬玄娶妻,还是娶了第三任高门出身的妻子,是为自己的仕途助力,刘仁轨开山舍禁,虽有贸然变更朝廷休养生息政策的嫌疑,却只是在为百姓牟利而已。

    这其中的高下之分不言而喻。

    当武媚娘以余光朝着李治的脸上看去的时候,便不难发现,安定这句为了替老师洗脱罪名的“无心”对比,可以说是提醒了李治,李敬玄此人已又多干了一件踩在他雷区上的事情。

    天皇陛下虽未在此时发表什么想法,却在神情中潜藏了几分对李敬玄的不满。

    更别说,安定方才的那番话里,还有一句也打在了李敬玄的痛脚,不,应该说是绝大多数反对刘仁轨的官员的痛脚上。

    这些人里,真正有应对灾情经验的人,恐怕真可以说是少之又少。

    可就连皇后尚且主动减免了用度,亲自带着儿子前往受灾严重之地,这些人到底是凭什么享有这样的特权,还能在此时站着说话不腰疼!

    刘仁轨纵然行事有错,可他这等耿直作风很难结党营私,也是先以大唐民生为重,到底是该当重判,还是应该趁机让地方救灾多出些创举,陛下心中该当有些评判了。

    不过当下,可不能让话题被李敬玄为自己娶亲之事做出解释而跑偏了。

    武媚娘沉声说道:“行了,下一项罪名吧。”

    李敬玄哽塞了一瞬,只能说道:“那妄动寺庙,给当地增添隐患之事呢?”

    李清月扯了扯嘴角,“李相应该还记得,泰山封禅之后,天皇传诏各州,令各州新增寺庙道观,各自度化七人,为李唐基业祈福,是七人而不是七十人、七百人,甚至七千人。”

    “若是府兵之中多出这等人数,我能即刻带着他们往边境走一趟,再为我大唐建立功勋。这等阳奉阴违之举,你这吏部选出的朝集使不曾上奏,在灾年之前解决,现在怪起旁人以雷霆手段将其一网打尽,是何道理啊?”

    “还有!你若还要例举某某之过,必定要说,他还将当地富户缺漏上缴的税钱不经上报,直接用于粮草采购,那我也要同你说道说道。”

    “若非他先将徐州刺史仅存不多用于妆点门面的金银都给尽数融了,也觉不够,何必做出此等举动。”

    “我倒是想要问问你,在此等窘迫处境之下,他是该当以大唐官员楷模榜样,号召当地在无有名望奖励的情况下主动募捐,还是该当持我宝剑,调度当地府兵,直接大肆抢掠?不,真要如此的话,我看你今日的指控,便应该是请求天皇处斩刘仁轨了!”

    李清月这劈头盖脸的一番话说到此,已越显激烈铿锵,“李相若觉自己有此高招,能以德行感化,让人等待朝廷施恩,而非应变时局从中自救,为何不在此地,向天皇请求巡抚江南道岭南道。料来你也不怵前往更为蛮荒动乱之地,为某某做个表率!”

    “我……”李敬玄卡壳在了当场。

    他如何胆敢向陛下提出这样的请愿。

    他自己有多少本事,他还是再清楚不过的。他长于记忆,就算是数千上万的官员信息存放在脑海中,也并不会将其记错,甚至还能为他们找到合适的位置。

    这才是为何他能够坐到吏部尚书的位置上,也因为陛下的重用,位列同中书门下三品,成为宰相之一。

    可若是真要让他前往南方赈灾,恐怕他是真不知道该当从何做起了。

    “还是说……李相觉得自己比起文治更长于战略,想要主动请缨,往边境走一趟,好教外邦知道,我李唐的文臣里,既能出一个火烧海船的刘仁轨,也能出一个水淹七军的李敬玄?”

    李敬玄:“……公主说笑了。”

    这自然更无可能!

    眼见对方这一派意图后退的表现,李清月毫不犹豫地转头朝着李治拱手表奏:“陛下明鉴,所谓的有罪之论,也需将其放在时政局势之中来看。以臣看来,自天灾降世到如今,朝廷的种种举措,已将保民救世贯彻得人尽皆知,但大唐疆域之广阔,凡人毕生都难以由南到北尽数走遍,更何况是汇聚于长安的官员。”

    “既然如此,为何不在中央把控之余,集合当地官员与能人的智慧,在必要之时,行必要之举。多给应变得体的官员与富户以奖励,取代擅自开仓赈济的弹劾惩处,难道不更是我泱泱大国的气度吗?”

    “规矩规矩!若是样样都要先讲规矩,这天下户口减少之过,究竟要由谁来背?”

    “你?”

    被安定公主忽然转头看来,李敬玄险些下意识地后退一步。

    “还是你?”

    明明此次并未参与其中的郝处俊面色一变,不知安定公主这算不算是在记着当年的仇,趁机施加报复。

    李清月厉声:“看来好像没人愿意背负这样的罪责,可为何对于同僚的应急之举,诸位却个个表现得像是遭到利益侵害的受害者,拿出此等着急问罪的态度!”

    若非殿堂之上不得携带武器,李治望着女儿稍有些模糊的身影,恍惚觉得她说到这里的时候,好像都该将剑给拔出来了。

    这份自她幼年之时便不曾改过的果断,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啊……

    而她显然还未说完。

    “倘若朝堂之上仍有官员存有异议——”李清月的目光朝着在场众人的脸上徐徐逡巡。

    或许是因含元殿内的热力上涌,先前落在她大氅之上的飞雪已融化了不少,将赤红的外披给浸染出了数道更深的颜色,竟是让人恍惚生出了一种衣上带血的错觉。

    但站在那些本就觉得刘仁轨行事情有可原官员的角度,安定公主今日表现,却是让人不知生出了多少安全感。

    她已继续说了下去:“不如往关东走一趟。开辟黄河故道虽已步入正轨,但也仍缺人手,我此次回返关中便是为调人而来,诸位但可亲身体验一番,再来发表言论好了!届时我必定洗耳恭听。”

    “不知各位,觉得如何?”

    朝堂之上又再一次陷入了沉寂,一如她方才刚刚抵达此地的时候。

    不过此刻各位官员的心情,怕是又已发生了不小的转变。

    尤其是已被安定公主抢夺了几句台词的李敬玄,现在差点觉得自己和英国公的长孙李敬业是一辈的,只有听她厉声训斥的份。

    好在总算是在这大殿之中传来了一声轻咳,像是忽然为他解了围。

    “我能说一句话吗?”

    众人循声望去,就见开口之人,竟是凉国公契苾何力。

    他其实很少在朝堂上开口。

    既因他知道自己是个出身外族的将领,回纥部落还时常出现叛乱,所以他一向恪守言行之间的分寸,就算早在数十年前,他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哇叽文学网】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