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穿成武则天的长女: 210-22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大唐]穿成武则天的长女》 210-220(第17/37页)

了一份喜色。

    这番由刘仁轨当先发起的争论,本就是为了借机给李清月再赢得一份在朝堂与民间的威望。

    而今日所得到的结果,甚至比她们此前估计的还要更好。

    吐蕃的突然来袭,还让她在朝堂之上无可替代的地位越发昭然,也等同于是在李治做出决定的想法上推了一把!

    安定公主的领兵出征,恰恰是在为这场救灾调控中的争执给出一个台阶。

    至于刘仁轨会否因为“治河不成”而丢了官位?

    此前李清月如此果断地申请开辟黄河故道,为许穆言争取下来了这个度支巡官的位置,将辽东实践过的种种手段用恰当的方式呈现在这片中原土地上,难道是为了看着它失败的吗?

    力争地方灵活救灾的刘仁轨在做出了这等先斩后奏的举动后,非但没有被革职查办,反而继续被留在救灾前线,从某种意义上,都该当算是李治做出的退让了!

    ……

    “阿娘,疾病果然是会消磨人心志的……”李清月随同武媚娘走出含元殿的时候,便以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说道。

    武媚娘握住了女儿的手,“那你怎么不说,这是因为你我的能力与地位,都已越来越能让说出的话传往四海了呢?”

    第216章

    是啊, 这份加重的话语权,已越来越鲜明地摆在了台面上。

    就算今日不是天皇心气渐丧而做出了让步,就算今日太子并未身在洛阳救灾, 而是能在朝堂之上提出异议,就算吐蕃并未恰好选择在此时发难,让她有了借机请战的机会——

    最后的结果也不会变的。

    最多就是, 还需要多耗费一点心力罢了。

    “要不是天后不适合在今日商议之事上做出太多偏私,就应该让阿娘帮我再对这个李敬玄训斥几句, 免得这等德不配位的家伙身居相位,还真觉自己有了统领群臣、指点朝纲的本事。”

    所幸他这只是以吏部尚书的身份出任的宰相, 不像是老师那个右相的身份一般, 对于朝堂要务有更多的插手谏言权柄。

    “你以为我不想吗?”

    听到女儿这句既像是打趣,又不无认真的话,武媚娘的目光中也闪过了一缕寒芒。

    早在六年之前, 李敬玄的表现就已经被她记在了账上,偏偏此人惊人的记忆力和把控官员遴选规章的本事都相当惊人, 在精简官员、规范铨选这件事上还需要依靠于他的本事。

    此外,陛下在失去了上官仪和薛元超后, 也确实需要一批“心腹”取代这两人的位置。

    正因如此,李敬玄的升迁几乎是无可避免的。

    “不过无妨,昔年薛元超说恨不能娶五姓女,这个李敬玄倒是达成了这个心愿,可惜也因此触犯了天皇。我看你今日的那句话, 说得简直恰到好处, 再有他平日里自以为是的结党营私, 这个官员选拔的职务应当不会在他手里继续多久了。”

    规则都已经制定好了,又已有了诸多协办此事的副手, 逐渐铺开成新的人脉,何必还要将一个无知无畏的家伙,放在这样一个要职之上,给自己添堵呢?

    “到时候便如你所说,找个需要人切实去体察民情的职务,将他给打发去一并感受一下民间疾苦。”

    当然,在武媚娘看来,需要解决的何止是李敬玄这个出头鸟,还有这朝堂之上诸多尸位素餐、食古不化的家伙!

    现在只是希望让灾情之中,由地方官员承载起更多的职责,就会招来这样多的反对,仿佛是影响到了他们京官地位的特殊性,可想而知,若要为国家强盛,做出更多在政令上的改变,将会招来多少非议和抵抗。

    总得为朝堂各处填补上足够的后备人才,然后寻找契机,将这些人给替换下去。

    “罢了,先不想这些了。”武媚娘当先坐上了回返内宫的鸾辇,将出得含元殿后便凛冽起来的北风给阻挡在了外头,见李清月也已跳上了车,这才继续说道,“还是先说说你这个出征的事情吧。”

    “你在河北道那边的事务,随后有你老师前去接手,不必担心会有人分薄你的功劳,也总算你阿耶的头脑清醒。但就算有凉国公负责督办军粮与府兵调拨之事……”

    她还是觉得有些担心。

    饶是深知阿菟在兵法谋略之上的天资过人,在这几年间也从未有过懈怠,反而是借着东西作战的机会,训练出了一支作为头阵的精兵,她也难免去想,在方今这个国中刚遭天灾的当口发起大规模作战,倘若在某处出现了调度失误,对于战场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吐蕃的大规模动兵,也绝不可能再如当年一般,被安定找到那等逐个击破的机会。

    这意味着,唐军的粮草和后备兵力,都需要有更为小心的筹措。

    各地遭灾的环境里,这些府兵能否全心投入到战事之中,也是一件未知之事。

    再加上,就算定期有派遣府兵前往西海都护,以图适应这高原之上的气候,要想让士卒尽数处在巅峰的作战状态,终究还是没那么容易。

    可惜有些话在出征之前说出,难免有些扫兴。

    这其中大约也因母女之间多年的相互依托,将担忧的情绪给放大了不少。

    倒是向来敏锐的女儿已察觉出了她的那些未尽之言,将手搭在了她的手背上。

    “阿娘,我很清楚的。”李清月郑重答道,“此次应战吐蕃,大唐增兵西海的人数必然要比此前我经历的任何一次战事都要多,倘若此战不能得胜,我此前所享有的威名尊荣或许都将不复存在,但再如何担心,我都必须选择将其扛下来,绝不容半步退缩。”

    “何况,就算我们这边有种种顾虑与隐患,吐蕃又何尝不是!正如我在殿上所说,我已为此战筹划了数年,从促成西海都护府的设立、结盟东女国,到联手文成公主绘制吐蕃图志,都是为了促成今日之胜。相比于吐蕃对大唐的了解,始终还是我们这边更占上风。”

    她说到这里的时候,武媚娘正对上了女儿饱含果决坦荡之意的眼睛,仿佛还在同时说,这其中的危险她看得到,但这其中的希望她也同样看得到。

    比起在此时操心记挂,还不如……

    “好,我信你。”武媚娘只有片刻的思虑,便已坚定地说出了这句话,“自你出征之后,朝堂之上绝不会有任何人有机会干扰到西海增兵的进程,这是我给你的承诺。”

    “无论中原内部灾情如何,是否有人对此战存有异议,我都不会让人给你添乱。”

    这承诺之中的分量绝不轻。

    尤其是,倘若明年的灾情还会延续下去的话,作为坐镇中央的主事者,天后身上会面临何等压力,李清月心知肚明。

    除非……她能将这场战事以最快的速度结束。

    但战场局势瞬息万变,这当真是一个她不敢做出的许诺。

    想到这里,李清月不觉心中因动容的情绪有些发沉,却并未说什么道谢之言,而是扬眉笑道:“您看,这便是我比钦陵赞卓最大的一个优势了。”

    虽说吐蕃应当不会如此短视,在这等两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哇叽文学网】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