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穿成武则天的长女: 290-30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大唐]穿成武则天的长女》 290-300(第6/15页)

神都变得比先前清亮了许多。

    这让他此刻明明只披着那件棉衣,却已经难以避免地在想,若是他能从那囊氏的奴隶变成武周的子民,会不会也能过上和先前截然不同的生活。

    按照使者所说,两税法的收税方式,是按照拥有的土地来定收税的数额,若是没有固定田产的行脚商人,就按照另外的方式来计算。

    但无论是哪一种,都能让自己劳作所得的大部分东西落在自己的手中。

    谁能不为这样的未来而心绪沸腾呢?

    起码在看到了这一线光亮之后,他是绝不愿意再身处混沌之中了!

    先前禄东赞、钦陵赞卓战败,现在吐蕃门前雄关被破,让他们明明还是藏巴牧民,却已经下意识地觉得,武周大军必定能开赴逻些城。

    那么在隐约窥见了那道势不可挡的洪流之后,他们又怎能还想先前一般置身事外,只希冀于对方尽快过境!

    当次日,武周来使们重新收拾好了车舆,预备向下一处部落进发的时候,那位头人已经带着一小队部落青壮等在了营门之外。

    他们说,若这是一出传教的话,他们愿意相信一次这样的教义,也为它能通行于此地,再添一份助力!

    ……

    这样的场面并不仅仅发生在此地。

    后方的逻些城贵族所听到的消息,也应当并不能准确地将如今的局势给反映出来。

    用于牵扯出话题的,可以是一碗不一样的米,可以是一份拓印出的书稿,可以是一件崭新的棉衣,但最后都是导向了同一个结局,那就是唤醒这片土地上的奴隶做一个正常人的心愿。

    在其中当然也有推行宣讲失败的,但在后方的兵力不断填补推进之中,这样的小范围交锋反而成了武周大军展示拳头的最好机会。

    零星汇聚起来的消息,也终于像是一锅热汤之中一个个沸腾升起的气泡,让置身其中快要被煮熟的“青蛙们”,感到了一种迫近而来的恐慌。

    “愚民!真是一群愚民!”赤玛伦冷眼看到,那囊氏的一位头人愤怒出声。“那些外来人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当真是愚昧至极!”

    赤玛伦抬眸问道:“那你现在是什么意思,觉得先前对他们好一些,让他们多会一些本事,现在就能不那么轻易地接受外来的消息和变革?”

    可或许,知道得更多,才更容易被带到更为正确的路上。

    就像此刻——

    当藏原之上正在掀起一场对奴隶的策反宣言,实现武周的文化渗透之时,在中原的土地上,也正在酝酿着另外的一场文化浪潮。

    毕竟,此刻距离六月时候武周的第一场科举取士,已经过去了三个月的时间。

    一批新的人才已经经过了初步的考量,站在了朝堂之上,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天子门生。

    而印刷术也已在科举的考场上证明了其无可替代的地位,现在也合该在另外的地方发挥出作用来!

    这一次,武清月也没非要等到正式凯旋之前,才将藏原之上的军情汇报到朝中,而是在大军突破了唐古拉山脉这道屏障之后,便已让人将这振奋人心的好消息送向了神都。

    所有人都知道,武周的对外战争又一次取得了胜果。

    朝堂之上的变革背后,还有着一支常胜的队伍作为支持。

    那么圣神皇帝所提出的东西,他们到底要不要持反对建议,最好是想清楚来回答了。

    ……

    太平摆弄着手中的纸张,好奇地朝着母亲问道:“所以此物的作用,就是让那些略微识得几个字的人,也能更为快速地获知天下的消息,知道该当做些什么事,才能为我大周效力?”

    “不错。”武曌回道,“你阿姊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报纸。”

    第295章

    “报纸?”

    太平轻声念了念这两个字, 顿觉这名字虽是简单,却也当真恰如其分。

    “报”这个东西,在方今的政务之中也算常见。

    天下各地的消息, 并不只是到了年末朝集使齐聚入京的时候,才会汇总到帝王的案头。

    天子诏令和其他的官方文书,需要由信使传递到各方州郡长官的手中, 各地的政务民情也需要汇总至京师官邸之内,都可称之为“报”。

    那么当其被写在这些经由改良而来的竹纸之上, 不再以竹简绢帛等物作为载体,甚至还能在印刷术的助力下大批发行, 不再只是将消息往来于地方官员和中央之间的时候, 将其叫做“报纸”,也算是有其由来。

    太平又听母亲继续说道:“还有,你说此物是为了让那些略微识得几个字的人能快速获知天下的消息, 为我大周效力,对, 但也并不完全对。”

    “这东西既可以叫做报纸,也叫神都月报, 将会在随后定期刊载发行。”

    “如果说,铜匦上书,是将消息自下而上地传递上来,就连目不识丁的人也可以借此表达自己的建议,那么神都月报, 就是将消息尽可能地自上而下传递出去。”

    “……自上而下?”太平歪着脑袋思量了片刻, “也就是说, 阿娘希望此物一经推行于天下,哪怕是乡野之间最寻常之人也能知道这其中说了些什么, 而不是让政令在抵达州郡官员后便到此为止,便常有地方官吏行阳奉阴违之事?”

    “不错。”武曌回答得很是果断。

    她在说话之间,也颇为赞赏地朝着女儿投去了一个眼神。

    太平虽然年纪尚小,前头又有安定为之遮风挡雨,并不需要揠苗助长,但如今武周已立,身为武周开国君主的女儿,自然也有不少目光聚焦在她的身上,能将一些事情看个清楚,显然是很有必要的。

    今日她的表现,便已很是让人满意了。她的老师们,将她教得也很出色。

    武曌继续说道:“若是先前你阿姊没拿出那套完善的印刷术成果,我可能还未必能将这条上下相合的言路给彻底打通。但现在,一份月报只需雕刻数十份模板,便能在几日内制造出数万份的文书,令其分发于各州各县,甚至是当地的学馆街亭之内,也便迟早能以口口相传的方式,将消息传递至五湖四海的每一个武周子民面前。”

    “那这就不应该叫做神都月报了,而该当叫做大周民报。”太平认真听完认真分析道。

    但她话刚出口又忍不住在想,若是按照阿娘一贯以来的取名方式,只叫什么大周民报,她是必定不太乐意的。

    上有圣神皇帝、神都和万象神宫,下有凤阁鸾台,那这个报纸也该当有个与之匹配的名字。

    “你在想什么奇怪的东西。”武曌颇觉有趣地看着太平脸上变幻的表情,出声打断了她的遐思,“之所以叫神都月报,是因为你阿姊觉得,天下诸州之中,真正参与到改朝换代之中的,其实并不多。”

    “但人总是有好奇心的,就算身处江湖之远,也会想要知道,在神都洛阳到底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更想知道,现在的这个朝廷到底与先前有什么区别。”

    她对上了太平欲言又止的神情,坦然说道:“既然如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哇叽文学网】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