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梁山跑腿的日子: 51. 第 51 章 这帮刁民又蠢又坏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我在梁山跑腿的日子》 51. 第 51 章 这帮刁民又蠢又坏(第1/3页)

    说也奇怪,鲁智深这鼾声虽吵,但几天之后,大家都神奇地适应了。睡觉时听见大师打呼,就能安心不少,不怕贼惦记。

    晓行夜宿,路人的口音慢慢变化。逢州过县,墙上贴的通缉令也慢慢变化,熟面孔越来越少,逐渐换成了不认识的江湖豪杰。

    出了山东地界,居然还开始有绿林宵小不识大佬,作死拦路剪径,当然是被狠狠收拾一番,从此脑海中刻了梁山和二龙山的名字。

    天气越来越和暖,乡村田舍透着青绿之色,路上也多了山丘、渡船和小桥。

    走了十来天,便到揭阳岭。过了揭阳岭,便是浔阳江。但见远山渺黛,水天同碧,端的是江南风物。江边一串渡船渔船,好似那随波的鱼,徐徐凑向四面八方。

    终于见着片比梁山还大的水了。晁盖连声感叹“好山好水好风光”,只恨自己肚里没墨水,说不出别的词儿来。

    鲁智深是关西糙汉,头一次体味那江南风光,连声叫好,说以后要常来玩。

    公孙胜:“船家,来渡江!”

    扯开嗓子叫了半天,叫来好几艘渡船。可那艄公看看江边这几位重量级北方大汉,又看看自己的小破船,全都远远的摇头摆手,表示恕不接单。

    孙二娘焦躁:“江南风景不错,就是人忒小气。我们又不会劫他的船!”

    阮晓露实话说:“咱们中间有几个人,看着确实挺像劫匪的。”

    武松眼神指指远处:“那边有津渡,必有官船,价钱贵点而已。”

    孙二娘白他一眼:“你有度牒你不怕,老娘可不去自投罗网。”

    武松笑道:“此处离山东千里远,谁认得你?”

    孙二娘坚决不去官渡,就要私渡安心。

    其余几个人也意见不一,谁也说不服谁,眼看日头近午。

    鲁智深:“不吵了不吵了!找吃的去。”

    渡口人多,酒肆也多。找了间最大的,门口扎着彩棚,雅间里歌女唱曲儿,几个闲汉门口晃。

    鲁智深:“酒家……”

    不用他喊,那酒保迎来送往,啥人没见过,一看这和尚行者,知道是硬茬,伺候好了还没事,万一有怠慢,乒乒乓乓打起来,这酒店就等着重新装修吧。

    赶紧低头一拱手,“师父们请!客人们请!”

    给请进个最大最豪华的包间,然后连声吩咐小二,菜蔬果品海鲜按酒流水价上来。又端上来一壶酒,说是江州有名的上色好酒“玉壶春”,给您尝尝?

    服务态度如此完美,再愣的刺儿头也挑不出错处。鲁智深呵呵大笑,招呼大家坐下。

    那酒保布好菜,迅速开溜,躲在厨房里忐忑不安,就怕里头喝高了撒酒疯,可别牵累自己。

    不过那酒保多虑了。“玉壶春”打开,鲁智深和武松各自尝了一杯,就十分克制地放下了盏子,专心吃肉。

    还互相客气起来:

    “师兄多喝点。”

    “你喝,你喝!”

    别说撒酒疯,连脸都不带红的。

    没办法,喝过梁山“仙人酿”,再喝什么好酒都像是甜水儿。

    倒是晁盖、公孙胜和孙二娘,一杯杯喝得很尽兴。

    孙二娘有点上头,尝了一筷子鱼,又捏了一块羊肉,忽然啪的放下筷子,一只脚踏在凳子上,叫道:“酒家!”

    那酒保垂头丧气。该来的总要来。赶紧叫来掌柜的,不能他一个人挨骂。

    “客人……客人有何吩咐,小店小本经营,有怠慢之处万望恕罪……”

    孙二娘指着那一桌好菜,柳眉倒竖,杀气横波。

    “我说你们这江南的菜蔬,没葱也就算了,也忒寡淡了一点儿!怎么,买不起盐?你自己尝尝,这是汤吗,这就是水!放条活鱼进去都能游!……”

    阮晓露心平气和:“这菜确实太淡,你们回锅去加点盐。”

    鲁智深:“盐罐子拿来,洒家自己倒!”

    北方人口重,受不得如此养生的菜。

    那掌柜的听了哭笑不得,随后面露难色,左右看看,觉得还是阮晓露最好说话。

    “娘子您不知,此间的盐确实值钱。本地那个官派的盐一斤,而且都掺了沙和水,难以入口。小店买了这盐,还得自己过滤煎煮,三斤劣盐熬成一斤粗盐。今日的存盐正好用完了,没办法,菜蔬味道淡了些,只能多加姜醋调味。您要想回锅重烧,那……那……”

    掌柜的看看鲁智深,又看看武松,又看看晁盖,又看看满面杀气的孙二娘,视死如归地吐出最后三个字。

    “得加钱。”

    然后深吸口气,等着挨骂。

    谁知没人骂他钻钱眼儿。大伙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他的前几句话上了。

    “一斤盐两百文?”晁盖觉得难以置信,“前些年在我们东溪村,一斤不过五十文!如今什么世道,物价涨得那么厉害?”

    那为什么梁山兄弟拦路抢劫,收入没跟着涨呢?

    孙二娘摇头:“世道没变。就说最近,孟州那里,一斤也就六十文。”

    掌柜的见这伙江湖豪杰还算讲理,陪笑道:“那是你们北方地界。客人也知,如今官府管着盐引,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定额。我们这地方年年缺盐,一勺盐贵过一锅饭,一斤两百文还算好的呢!”

    公孙胜游历山川,胸中有点地理知识,当即表示不信。

    “两淮地方向来产盐,怎么会缺盐?”

    掌柜的苦笑:“小的若知道这些,小的也不卖酒了,府衙里当官去。”

    武松一直不吭声,此时开口。

    “掌柜的,你也莫诉苦哭穷。谁不知道官盐贵,我就不信你们这里没私盐。喏,这里是五十文,你去给我们买一斤来。”

    掌柜的挺胸抬头,正义凛然:“小的做合法生意,向来只买官盐!私盐是什么,不知道,不清楚,从来不买。”

    一桌子人都笑了。

    这年头谁没买过私盐?官盐那么贵,谁顿顿吃得起?他装给谁看呢?

    孙二娘喝口酒:“你怕啥,我们像是微服私访的官差吗?”

    那掌柜的犹豫。

    武松往窗外探半个身子,回过头,指一指。

    “就那个在你们楼下挑担子卖茶水的妇人,她那担子里肯定有盐卖。你去吧。”

    掌柜的无话可说,只能赔笑,小声说:“师父惯走江湖,果然火眼金睛。最近官府查私盐查得紧,小的听你们是外地口音,只能小心着些……”

    免得碰见钓鱼执法的。

    武松笑道:“去吧!”

    掌柜的往外看看,还是不太敢。

    食盐是民之根本,是国家战略物资,向来为朝廷所垄断。每逢朝廷缺钱,总会把主意打到盐上——哪个老百姓不吃盐呢?

    官僚垄断的结果就是,官盐价格奇高,且只在繁华市镇有少数销售点,买起来很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