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红楼]大清富贵闲人: 140-15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清穿+红楼]大清富贵闲人》 140-150(第6/18页)

往下流淌,嘴角却高高扬起。

    皇太后笑着接过胤祺与黛玉献上的茶,揭开紫檀木托盘上的暗黄色绸缎,光华闪耀的丹凤衔珠钗赫然入目。

    这珠子由最好的匠人手工錾刻而成,上头每一片羽翼,都栩栩如生,姿态各异的凤鸟身上镶嵌着米粒大的珍珠,足有数百之数,被凤鸟衔在口中的主珠,更是如拇指大小,璀璨夺目。

    这个簪子,放在富贵人家,都是难得的宝贝。

    黛玉双手接过皇太后亲自递过来的簪子,笑盈盈地向皇太后谢恩,眼中满满的都是对皇太后的孺慕之情。心意能够被接受,是最让人高兴的事情,皇太后喜不自胜地拍着黛玉的手背:“我已经与万岁爷说好了,胤祺也已经成家,是要顶门立户了,再住在宫中反倒不妥当,你们俩新婚夫妻的,在宫中住过头个月,也算全了规矩,找钦天监算个好日子,搬出去吧。”

    黛玉自是不愿意久居宫中,宫中贵人多,规矩重,时时刻刻都得谨慎着,哪有在外头当家做主来得自在。

    黛玉与胤祺对视一眼,两人眼中流露着同样愉悦的气息,眼神相接,又迅速转开,将喜意遮掩几分。

    宜妃见着胤祺与黛玉欲盖弥彰的模样,心里好似冷不丁地被针扎了一下,她心中本就觉着愧对胤祺,一直想着要好生弥补,然而一转眼,胤祺就已经大了,有了自己的家庭,她这个额娘能做的事情越来越少。

    宜妃心里酸涩难忍,脸上却丝毫没有露出来,嘴角高高扬着,周身流露出来的喜色,简直让惠妃、荣妃和德妃无法理解。她们也是有了儿媳妇的人,谁与儿媳妇见面的时候不是雍容华贵,尽显天家气象,这宜妃又何必将姿态摆得如此低。

    没想到,宜妃用帕子擦了擦嘴角,说出了让她们更不能理解的事情:“黛玉是好孩子,胤祺你可不能欺负她,你们小俩口新婚燕尔,出宫后好好过日子,我就放心了,你们不用惦记着每天给我请安,每个月初一十五让我瞧瞧,也尽够了。”

    惠妃等人骤然抬起头,脸色难看的看着宜妃,她们几个的儿媳妇,自成亲以来,日日晨昏定省从未疏漏,宜妃突然来这一遭,却显得她们不慈。

    然而宜妃对于殿中打量的眼神视而不见,她轻轻地摸着指甲上的玳瑁,指腹拂过微凉的指甲,从旁边的托盘中取出一双手镯,亲自戴到黛玉的手上,只见那碧莹莹、绿汪汪的镯子正正好卡住了黛玉的手腕,动作间一截手腕从袖中探出,纤细而轻巧,那镯子被那白瓷般的肌肤衬地,水头都足了几分。

    黛玉同样地向宜妃谢恩,眉眼弯弯的模样将宜妃心里头那丝丝的不自在逐去。

    这边婆媳在母慈子孝,那边惠妃几人眼神乱飞,站在她们身后伺候的福晋们,眼中更是期待地,自她们嫁入宫以来,每日都得提着心的伺候婆母,虽说此事也是女子本份,但哪个做人儿媳妇的,真心实意地愿意每日两次去伺候婆婆。

    果然,只见惠妃干笑了两声,她握着大福晋伊尔根觉罗氏的手,赞叹地说道:“我的儿,我知你最是守礼,自你入了宫,每日的晨昏定省从未懈怠,你的孝心我是尽知的,但你孝顺我,我也得心疼你,日后你便和五福晋一样,只初一十五向我请安足矣。”

    荣妃与惠妃也低低地与他们的福晋说着类似的话。

    伊尔根觉罗氏、董鄂氏和乌拉那拉氏看向黛玉的目光中,多了许多善意,无论如何,她们确实是沾了这个妯娌好处,这份情,她们认。

    但此时黛玉顾不上与她们闲话,她冲着几人笑了笑,转过头去认真听着皇太后与宜妃的谆谆叮嘱。

    黛玉这般认真的模样,让皇太后与宜妃更加满意,是个沉得住气的,日后胤祺出宫开府,后院里有个能主事的,她们也放心了。

    外头跪着的喇嘛又念诵完了一卷经,苏曼轻手轻脚地走了过来,向皇太后请示是否摆饭。皇太后愣了一瞬,见着日头的影子已经投到的殿中,时辰已经不早,显然是皇太后与黛玉说得高兴,都忽略了时间的流逝。

    皇太后点了点头,宫人们提着沉重的盒子走了进来,迅速在桌上摆好了朝食,黛玉挽起袖子,拿起桌上象牙白的筷子,笑着站在皇太后身后,为她布菜。

    至于其余人,就连布菜的机会也没有,只能站在一旁,候着皇太后用膳。

    等到皇太后用完膳,她对黛玉的印象愈发的好了,不骄不躁,不疾不徐,不愧是林家养出的女儿。

    皇太后笑眯眯指着桌上没动过的汤:“膳房里这道菜味道还成,你好胤祺将这汤喝了,昨儿个累找了,好生补补。”

    不知内情的惠妃等人揶揄地打量着,就连大福晋几人也悄悄笑了。

    黛玉被这眼神乱飞的打量羞地耳垂几要滴血,胤祺连忙借着袖子的遮掩,捏了捏黛玉的手,随后慢条斯理地盛出一小碗汤,仰头一饮而尽,这才笑着与皇太后说道:“谢皇玛嬷念着孙儿,这汤孙儿尝了,味道确实上佳,足见师傅手艺不错,一会儿我令弄墨给他送几两银子赏,也讨个方子,日后开府了也能时时尝到您这儿的味道。”

    皇太后见胤祺喝得痛快,已经笑眯了眼,听了他这话,更是高兴,她挥挥手:“什么方子不方子,你将这厨子带回去,我也能放心。”

    就这样,胤祺与黛玉从宁寿宫中出来时,跟在他们身后的队伍,更加壮大了几分。

    循着长幼的顺序,黛玉与胤祺在宁寿宫门口等着宫妃坐着肩舆离开,又微微行礼,为大福晋、三福晋以及四福晋让出道来,几个人温和笑着寒暄,并约好了等搬出宫后,再彼此正式拜访做客。

    毕竟他们此时住着的院子里,实在过于拥挤,连个正经待客的地方都没有。

    这个惨淡的事实,让黛玉再次确定了要尽快搬出宫去。

    等回了院子,黛玉也不急着认伺候的宫人,反正他们住不了多少天就要搬出宫去,这些伺候的宫人们基本都要留在宫中,等着下一个主子的到来。

    等着黛玉的事情实在太多,她忙着与胤祺商量屋子布置,又忙着收拾胤祺在宫中的行李,还记得派人去林府,将胤祺住着时候的用品全部拉到新的阿哥府中。

    如此这般忙忙碌碌的,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在阿哥府将将收拾出能住人的模样,胤祺的行李勉强收拾妥当后,康熙下了圣旨,令在宫中居住的大阿哥、三阿哥、四阿哥、五阿哥出宫开府。

    与康熙的圣旨一道送来的,还有康熙给几个儿子的安家银子,每个人六万两白银。

    胤祺从梁九功手中接过银票,又从怀中掏出一个绘着西洋画的珐琅鼻烟壶,递到梁九功手上,等梁九功满意地离开后,胤祺转头就将那一摞银票全部塞到黛玉怀里:“这安家银子,便辛苦妹妹你管着了。”

    黛玉心知胤祺此时没有爵位,日后阖府上下靠的就是这笔银子以及他每个月五百两银子的俸禄过活,她也没有推辞,心里头盘算着如何用这些银子置办家产,将这些银票放入了她的钱匣子里头。

    就这样,黛玉拿着六万两白银,随着胤祺出了宫,搬入了阿哥府,开始了新的生活。

    第144章 琉璃

    五阿哥府里,乌若一大早便领着内务府派来的下人,恭敬地站在大门口,迎接着即将到来的主子。

    车马骈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哇叽文学网】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