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高门寒婿的科举路》 230-240(第2/15页)
许多商行已经走投无路,常平仓收购生丝之举给了他们暂时周转的期望,也不敢计较价钱了,争先恐后将生丝卖与官府,换了部分银子回来维持生意运转。
勉强能喘口气。
这么一来,他们虽折了银子,但心中并不怨恨常平仓,甚至还心存感激——这是给了他们一条活路啊。
“今年生丝价钱低,”欧阳谷又说道:“养蚕的人也会减少,明年生丝的价格定然要涨,诸位,手里囤些生丝不是坏事,别都低价卖出。”
……
两日后,大理寺少卿冯遂在一片桑麻天气绿,养蚕时节到了杭州府。
冯遂到了之后悄悄进入杭州府衙的留署,人还未露面,直接让府衙的衙役们将茶楼酒肆的说书人“请”进了衙门:“欧阳大人有所不知,各地散播谣言,多半是从他们嘴里说出来的。”
欧阳谷:“……”杭州府向来治下安定,他这些年无为而治,对这些迟钝了。
那名最先散播西北大旱的黄姓说书人也在其中。
而后,冯遂又说道:“还有,欧阳大人,是谁最先买空杭州府内的生丝的?立马抓捕。”
欧阳谷倒是没想到这一步,额上忽然沁出汗来:“……嗯,本官疏忽了,这就去查。”撒出衙役四处去问,幸好冯遂果断、动手快、下手狠,在他们一伙人打算逃出杭州府之前,在码头上把人给堵住了。
一举抓获。
遗憾的是叫陈世仪给跑了。
接下来就好办了——审就是。
……
京城,沈家。
沈持从董家出来,从黄昏到天黑,他面色如常,却一句话都不说,嘴唇干裂了也不知道喝一口茶润润,就那样一直枯坐着。
史玉皎单手搬张凳子在他身旁坐下,把头靠在沈持肩上。
她戍边的那些年,也曾失去过同袍,深知此时他的心痛,任凭多好听的话都安慰不了。沈持伸手揽住她的青丝,两人就这样依偎很久,待到夜深时分,他才声音沙哑地说道:“你去睡吧,我去户部一趟。”
史玉皎拿来他的披风:“虽说眼下暮春时分了,但夜风还凉,你穿厚些早去早回。”
沈持“嗯”了声,将披风搁在手臂上走出家门。
赵蟾桂提着风灯跟出来:“大人,我去赶车,您稍等等。”
沈持从他手里接过风灯:“不必驾车了,我走走路。”深夜巷陌人静,花香淡淡。云中有缥缈孤鸿影闪过,地上一人一灯一仆疾步穿行,不大一会儿就到了户部衙门。
依旧有一座院子里头亮着灯。与往日不同的是,里头传出隐隐的哭声。
沈持推门进去,又在跨进内院的时候驻足瞬息,才轻声道:“晚肃。”“晚肃”是朱尧的字。
里头脚步声踉跄,紧跟着朱尧推开门出来,走到沈持跟前失声痛哭:“青溪兄负凌云万丈才,一生的抱负才开始,怎么就这么走了……”
他得知董寻去了之后悲痛万分,久久不能自己。
沈持递给他一块干净的帕子拭泪:“他身体不好,还时常通宵熬夜,我疏忽了,你也不知道劝他。”
“是我的错。”朱尧的声音更压抑了:“我对不住青溪兄。”
“我同你一样,”沈持进屋看着几上摆着的董寻旧日的字迹,说道:“对不住他。”
他恨他自己这阵子疏忽了体恤董寻,也恨杭州府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出事……但是他的理智告诉他,时光无法倒流,人死万事休,没用。
他得寻思点儿有用的。
第232章
沈持又重新拿起杭州府常平仓近日送来的账册看了一遍, 对朱尧说道:“青溪去了,常平仓一应大小事情还需操心,晚肃兄, 你我都节哀吧。”
朱尧犹在低泣,好半天才出去洗了把脸, 回来后埋头在半人高的账册之中,随着手里的算盘声越来越快, 他的神情在清脆的噼里啪啦里渐渐淡然,直至平常。
拂晓时分, 户部尚书秦冲和上朝之前路过这里, 先进来转一圈, 见沈持还在,一脸惭愧:“唉, 下官怠惰公事叫沈相操劳, 罪不可恕啊。”
先前有董寻、朱尧二人操持常平仓这一摊子事情,他难得腾出手来把各省的人口、田亩账册查了一遍, 理了理旧账, 如今董大人猝然离世, 他身为户部尚书,理当接过手来,断然没有让沈持亲力亲为的道理。
沈持:“秦尚书言重了,秦尚书执掌户部二十多年, 一直用度谨慎, 时时劝谏圣上节俭, 所经手的经费无一不精打细算,这才使得每年所需的修河道、军饷、赈济灾荒的银子从未短缺,在下敬重秦尚书还来不及, 何来怪罪。”
秦冲和是个很抠门的人,把户部的钱袋子看得很紧,各衙门想要从他手里要点额外的银子中饱私囊比登天都难,因此得了个“秦刺头”的绰号并伴随他多年。
而此刻,总算有人看到他抠搜之下的良苦用心,秦冲和听了沈持的这番话心里舒坦,如遇知己,说道:“多谢沈相体恤,下官定协同朱大人一块儿看好常平仓。”
沈持:“拜托秦尚书了。”
看看天色,秦冲和说道:“走吧沈相,上朝去?”
沈持点点头,回身交代朱尧几句:“秦尚书请。”二人结伴往东华门走去。
不大一会儿,他们汇入文武百官之中,走入宫中的太和殿,开始日复一日的朝会。
早朝之上,当吏部尚书穆一勉上奏说户部右侍郎董寻没了的时候,皇帝愣住了,半天才道:“青溪体弱朕知道,朕每次见到他,总劝他保养……只是,”河东大儒董真子孙稀少,这下又折去一人,朝廷都没脸向董家交代:“何事让青溪深夜还未回家安寝?”
户部尚书秦冲和立即奏道:“陛下,董大人近来跟朱大人在忙常平仓之事。”
“去传朱爱卿来。”皇帝带着隐隐的怒气说道:“朕要问个清楚。”
大太监丁吉忙遣人去传,很快,朱尧赶来,他在太和殿外叩首:“臣朱尧叩见陛下。”
皇帝:“朱爱卿近前来,说说董爱卿为何过于疲劳?”
朱尧趋步走上前来,泣道:“那日散值后,杭州府送来一封信,欧阳大人在信中说治下生丝暴涨,商行甚至向钱庄借钱订购生丝……”
“董大人说此中有蹊跷,于是他与臣留在户部查看、梳理账册……后来就到了黎明时分才回家……”
“今年开春未听杭州知府上奏治下发生灾荒,”皇帝皱眉道:“生丝为何突然暴涨?”
他都怀疑这里面有古怪,说完看了眼沈持。
沈持想了想,开头挑明道:“回陛下,大理寺少卿冯大人此次去杭州府办案,顺带会将此事会好好查一番。”
此言一出,群臣中不少人脸色微变。
皇帝一脸“朕就知道冯遂去杭州府不是抓拐子”的表情:“嗯,是该好好查一查。”
又下旨命追赠董寻太子太傅,一再惋惜他英年早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哇叽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