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今天去找康熙认爹了没有》 260. 番外二(南巡2) 夜晚,月亮散发……(第2/2页)
少讨论弘景身份的。
“那就是辰亲王认的汉人儿子吧?”
“叫爹呢,应该就是。听说去年山西有旗人欺负汉人的事,就是弘景小阿哥出面解决的,没有看旗籍,纯是根据法律判的。”
还有人在说:“我们能不能请皇上去吃饭啊?”
后面的官员们听着这些冷汗都下来了。
在这外面吃饭,皇上的安全那可是重中之重的。
大臣们基本上都不同意,一个挨一个上前阐述在外面吃饭的危险性。
康熙被念叨地头疼,还有一个考虑就是可能真的不会有家庭愿意开门让他们这么多嘴去吃饭,多丢人,于是他们只是在接下来的走访了两三个家庭。
看看他们的一日三餐和居住环境。
不过随侍官员们今天还是没有躲过一场百姓餐。
按照百姓们所说,康熙让船上的御厨做了一餐堪称简陋的百姓常用饭食。
麦面和玉米面掺和蒸出来的馒头,红薯面玉米面做出来的饼子,还有清可鉴人的米汤,咸菜或是炒菜。
而在百姓们的叙述中,馒头和炒菜都是他们不能每天吃到的。
天下百姓何其多,比高邮城百姓过的日子更差的还不知道有多少。
一路到扬州,康熙做出了很多政策上的调整。
比如农事官的待遇再次得以提高。
比如有重大创造的工匠,可以经由地方推荐直接去畅春园蒙养斋担任职务。
在扬州停留了三天,任免了一批官员,然后就是苏州。
到苏州必去江宁府,孙老妇人还活着,见面康熙便双手搀扶阻止行礼,笑称“吾家老人”。
曹寅的两个儿子,庶长子曹颂和嫡次子曹颙都得以在圣上面前一展才能,康熙很高兴,给他们每人赏了一块玉佩。
苏辰跟这两兄弟是熟人,之前他下江南调研就带过曹颂几天,更何况曹颂的名字还是他给取的。
再次见面双方一点都不生疏。
曹颂跟弘景玩得不错,看见他们康熙就好像看到了自己这个年纪的时候,那时曹寅也是这样前后跟着他,启程时便命曹颂随行,让他以后跟在弘景身边办事。
孙老夫人唯担心这个孙儿,他那后继的嫡母太不着调,若不是她看着,还有辰亲王亲自赐名压着,这孩子早就被养废了。
皇上要带走,颤颤巍巍的孙老夫人马上激动地跪下来,坚持磕了两个头才起。
康熙暗叹,对孙氏说道:“奶母放心,这孩子的前程朕会替他想着。”
曹颙的生母李氏得知这个消息,神色莫名,跟随老夫人送御驾离开的时候,还贸然出头想把曹颙也塞过去。
苏辰直接就拒绝了。
曹颙很可能是曹雪芹的父亲,怎么能让他去京城呢?
“江南人杰地灵,曹颙小小年纪就颇通诗书,您还是带在身边好生教导吧,别沾染了京城的世俗气。”
可能是因为他的出现,也可能是时间还没到,曹寅现在跟已颇有贤名的小八没什么交往,小八和小四之间也没什么龃龉。
说不定曹家以后不会因为小四登基败落。
但文学家的气质不可能因为没有经受磨难就被泯灭。
苏辰还等着曹雪芹写出一部能够反映这个时代的伟大作品呢。
不管他写什么,苏辰都给他托底,保证完整印发出来。
时光匆匆如流水,孙老夫人逝世之后,曹家的人就没有几个还记着那位跟随辰亲王唯一的儿子入京城的大公子了。
康熙五十二年,曹寅病重,康熙得知,立即命飞船从京城送来治疗疟疾的汤剂。
但即使有飞船的出现,曹寅及时用了药,还是没能度过生死关,曹府一片缟素的时候,那个只有府中老人还记着的大公子也没来。
曹寅死后,曹家境况愈下,曹颙这个江宁织造做得一点儿也不成功,曹寅没有拉多少饥荒,他倒是仗着父亲的荣宠,又要做煤的生意又要做铜的生意,短短一年多跟当年太子爷办出的中央总钱行那儿欠了不少钱。
真真是对应了那句不怕富二代败家就怕富二代创业。
贷款还不上,曹家几乎被时任总钱行管理的老四搬空。
曹颙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熬死的。
李煦可怜自己妹妹,在五十四年带着一个曹家子侄赶赴京城,希望还能保留曹家的江宁织造职位。
否则欠着那么多钱的曹家,一瞬间就能倾颓。
这些年儿子不在身边,康熙严酷了很多,但是对早年的老人还都保留着情谊,江宁织造这个位置私设的性质比较大,而且换上别人他也很难信任,多番考虑之下还是同意了李煦的请求。
曹頫被过继到李氏名下,曹家又勉强支撑了几年,但到底不如曹寅还在时的光景。
作为父亲遗腹子出生的曹雪芹,就是在这样没落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纵然家中败落,仆人还有几个,祖母和他们都很喜欢缅怀当年曹家的风光。
皇上六下江南,其中四次都来了我们家,先老夫人所居之处还有皇上的亲笔题匾额。
曹雪芹六岁的时候才知道他还有一个亲大伯,大伯在三十八年跟随南下的皇上回京,据说一直跟在辰亲王唯一的儿子身边伺候。
四十八年时,辰亲王和太子等人出海,他大伯也在列,听说当时是从上海港登船的,经过苏州时大伯在外面单独见了祖父一面。
一走便是十多年啦。
这一日阳光明媚,冬季的寒冷逐渐淡去,曹雪芹正在后院看蚂蚁搬家,突然有很多人跑动起来的声音。
“是大老爷,大老爷回来了。”
“辰亲王和太子爷驾到。”
多年冷清的曹家好生热闹了一天。
曹雪芹跟在祖母身边,看到了跟父亲差不多年纪的大伯,还有一个贝勒,据说他就是辰亲王收养的儿子。
最令曹雪芹印象深刻的,是那位束发带冠披着一件白狐裘大氅的人,祖母参拜时称他为“辰亲王”。
辰亲王眼角有一层不太明显的细纹,那是岁月的痕迹,但他整个人的温雅清冷,又似乎最受岁月眷顾。
曹雪芹第一次见到这么好看的人,还是个男人。
辰亲王看见他似乎很高兴,送给他很多稀奇古怪的礼物和西方的很多文学作品,还鼓励他多读诗书,告诉他以后不想考科举可以像聊斋先生一样写话本。
虽然辰亲王走后祖母不太高兴,但他一直保留着辰亲王的那些礼物。
这次见面辰亲王留给他的印象太深刻,以至于在曹雪芹后来的记忆中,同时见到的那位传说中尊贵无比的太子都模糊了面目。
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哇叽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