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给秦始皇科普法治思想[直播]: 110-12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开局给秦始皇科普法治思想[直播]》 110-120(第7/15页)


    “对于官员的监察制度,我国自古以来都有,宋朝时期有一个需要提及的特殊的地方,是当时的监察官具有风闻弹奏的权利。”

    “什么叫风闻弹奏呢?就是说不需要证据,只要我听说你有做这个坏事,我就可以去皇帝面前参你一本。”

    【宋朝这种玩法,岂不是得谣言者得天下?】

    【别的不说,就看谁编的故事更离奇,谁编的故事更合理,谁编的故事更具有传说性,是不是?】

    【宋朝文人确实是喜欢编故事,之前司马光修的那个新唐书,那简直是同人故事大全以及女性黄谣大全】

    【何止?王安石不也被编了不少小故事,传到后世,有一些人还以为那个是真的】

    【那个什么扒灰的故事,我都以为人家是住在他们床底下所以知道的,也真敢想】

    “在很多人看来,风闻弹奏其实是不应该出现的。”

    “比如秦朝不接受匿名举报,如果有官员拆开了匿名举报的信件,是要被问罪的。”

    “在秦朝人看来,匿名举报就等于没有举报,如果被发现匿名举报,还会被定罪。”

    “老秦人认为,你连名字都不敢露出来,又怎么能确保你说的是真的呢?”

    “但是宋朝就为大家提供了一个便利,只要你把谣言传出去,并且隐藏好自己的身份,那么你就是匿名的。”

    秦始皇听了这番话,忍不住点头道:“确实,藏头露尾,小人也!举报之事为特意打击报复也未可知。”

    “既然这一种弹奏具有这么明显的缺点,为什么宋朝一直使用了下去呢?”

    “其中很小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有一些事项真的没有办法找到证据,但是如果可以利用国家的力量直接核查,就能一查一个准。”

    “更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风闻弹奏是一种握在皇帝和权臣手上非常好用的工具,权臣可以用来排除异己,皇帝可以用来平衡朝堂、直接改变现有的朝堂格局,最终达到中央集权的目的。”

    “毕竟没有证据的风闻弹奏,皇帝只要相信就能把你贬官,皇帝只要不信就能把你护住。”

    “那究竟是信还是不信?还不是皇帝一面之词吗?”

    听到伍爱华这番话,不少帝王忍不住摇头:这种事情本身就不应该说给庶民们听。

    大德天子应该是德行兼备的人才是,天幕这种说法简直是毁了天子们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

    对于这些人的想法,伍爱华一概不知,毕竟对于在能够把屠龙术教给所有中小学生的国家长大的孩子来说,保持皇帝的神秘性,维护皇帝的完美形象,那是什么玩意?

    “除了中央的监察之外,宋朝在地方也设置了监察官,一般是当地的通判。”

    “历史上,苏轼、王安石等著名的大佬都担任过通判这一官职。”

    “按照宋朝的要求,通判这一官职需要皇帝亲自圈定,因为他本身就是中央派去地方的一只眼睛,用来时刻盯着地方最高长官是否忠君爱国。”

    “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位卑权重惹人嫌。”

    【不得不说,一说是宋太、祖想出通判这种职位,我就觉得很合理】

    【在唐朝之前,一州长官就是当地的土皇帝,但是宋朝之后,他们给土皇帝派了监察官,很难说这不是从陈桥兵变中吸取的经验。】

    【这不就是现在的一把手统揽全局,但是会被上面拍下来的纪检组长盯着的模式吗】

    “通判这种职位,最怕的就是他会和地方长官沆瀣一气。”

    “在皇帝看来,最好的就是这两个人不太对付,才能够确保不会产生地方割据的情况,但是这两人又不能太不对付,如果互相有仇的话,地方的工作又如何开展?”

    “所以大家也可以想象,为什么王安石和苏轼会被派到这个职位上?”

    【拗相公,那是看谁都不爽,不服就干呀】

    【别说王安石就是这个岗位干得最久,而且政绩斐然,在这个岗位上还受到了文彦博大佬的欣赏,向皇帝推荐他,让他升官飞快】

    【苏轼在他们看来,应该也是搅屎棍的存在吧?王安石当政的时候,他反对新政,保守派当政的时候,他反对旧政,主打一个非主流与众不同】

    “其实,两宋时期对于文人虽然优待,但是中央集权是在不断加深的,只是我们提到宋朝的时候,总是会觉得它既开放又自由,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经济的繁荣以及对于民事关系、科学技术发明的宽容。”

    “造成这种繁荣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宋朝对于嫡庶身份之间差异化的缩小、对于男女之间身份不平等的缩小、对于良籍贱籍转化鸿沟的缩小,因为身份的趋于平等,宋朝的民事经济活动才极大地发展了起来。”

    【可不,我要是穿越宋朝,先去大相国寺混吃等死当僧侣,然后没事去考考科举,考上了就继续当咸鱼混吃等死】

    【咦?宋朝的道士和尚,也能考科举吗?】

    第115章

    【宋朝的道士和和尚确实是可以去考科举的,其实这也是主播所说的他们身份关系趋于平等的一个佐证】

    【那个年代的学子从家乡进州府或者京城赶考,都要带上家乡的特产到目的地卖出获得利润,可没有说什么看不起商人的情况】

    看到这些科普,不少朝代的商人都露出了羡慕的神情。

    【要不然宋朝对外作战那么烂,文治武功也都不强,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向往北宋汴梁的生活呢?还不是因为作为文人和市民阶层在那里活得舒服?】

    【举国之力供养一个京城,也就是生活在汴京以及汴京附近的人比较快乐,宋朝边疆之地要接受西夏和辽国金国的欺压,百姓又何苦?】

    【万万没想到,原来在古代京城户口也这么值钱】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北宋人民夜生活很丰富,娱乐生活也很丰富,人活在世嘛,总是要有点精神追求,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和动物有所区别,如果和秦朝那样每天除了干活之外不能娱乐,或者是像唐朝一样被限制在坊市当中没有夜生活,民众的精神面貌总归是比宋朝汴京人差一点。”

    【对啊,精神需求也很重要,像是清朝文字狱时期,言论如此不自由,不敢想象当时的社会会有多压抑。】

    【不过如果你想要当一个快乐的小和尚也不容易,毕竟人家是要有度牒考试的】

    弹幕上在讨论着的时候,伍爱华也开始了民事法律制度的科普:“一般我们说民事法律制度主要是三大类,第一大类是物权,也就是所有权。第二大类是合同和债权,放在古代就是契约,第三大类是婚姻财产继承。”

    “北宋当时在物权法律方面,有了非常长足的进展,特别是各种抵押质押方式,相较于唐朝之前有了非常多的创新。”

    “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和大家说过典妻和典妾,大家可以想象,如果人都可以用来典当。那么在民事经济活动当中,有什么是不可以用来典当的呢?”

    “事实证明,几乎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哇叽文学网】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