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给秦始皇科普法治思想[直播]: 120-13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开局给秦始皇科普法治思想[直播]》 120-130(第4/12页)

法律,汉人用汉人法律。”

    “在辽国立国之初,因为刚刚开始统治汉人,当时契丹人也并未汉化,所以民族矛盾是比较突出的。”

    【这也很正常,毕竟现代国家都能因为宗教信仰不同一直发动战争】

    【风俗习惯都不同,互相看不惯也正常】

    “所以当时的辽国采用的办法就是我们定一本契丹人需要遵守的法律,至于汉人,就让他们继续遵守唐律。”

    【合理怀疑是不是唐律的要求更高,契丹人不愿意遵守?】

    【也不一定,有些民族特色的法律可能比唐律还要严格呢?】

    现代人猜测着,伍爱华也继续说着:“为了治理好不同的民族,辽国当时的司法机关都分为了两部分,分别被称为北院和南院,北院审判契丹人,南院审判汉人。”

    【那如果是契丹人和汉人共同犯罪呢?】

    【当然是各判各的,我疑惑的是契丹人对汉人犯罪和汉人对契丹人犯罪,应该归哪个院呢?】

    伍爱华看到这条弹幕之后,说道:“恰好,对于这一点,辽史正好有记载。”

    “根据记载,辽国立国之初,成文法还没有颁布的时候,契丹人和其他游牧民族依照契丹习惯法治理,而汉人和东北的渤海人依照唐律处理,而凡四姓相犯,皆用汉法。”

    “当然,这都是辽国初年的事情呢,等到辽圣宗时期,他就推行了‘一等科之’,也就是同罪同罚。”

    “但是没等辽国的民族彻底融合,它就被金国取代了,同罪同罚也没能达成律法的一致。”!耶律洪基没忍住看向天幕:等等!我已经开始推动法律修改,让律法统一了,结果你告诉我辽国这么快就被金国取代了,那岂不是没多少年了?

    “金国的主体民族是女真族。”

    【我记得清朝也是女真是吧?他们自己叫做满族】

    【不是吧,清朝好像和金国的女真没什么关系?】

    “完颜阿骨打称帝之后,金国先后灭了辽国和北宋。”

    北宋和辽国的人闻言均心神一震,看向天幕。

    宋真宗还在说着:“我们和辽国的檀渊之盟果然缔结地没错,辽国一直都是我们的兄弟国家,也是金国后来崛起,才让大宋遭遇兵戈。”

    负责和宋真宗联系的非自然管理部门人员偷偷地翻了个白眼:是是是,您老人家保了大宋百年和平,大功臣,应该泰山封禅!

    原本宋真宗应该是个平平无奇的帝王,他虽然没有作出什么功绩,虽然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但是也没干什么昏君暴君的事情,早就应该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被提起来都没什么存在感的那种。

    但是偏偏他这么普通,却又这么自信,自认为自己的功劳如此之大,能和秦皇汉武比肩,于是被嘲笑嫌弃了这么多年。

    非自然部门的人一开始的时候都有点怜爱他了,但是和他接触之后,还是被他油腻自信的样子膈应到了。

    “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女真在立国之前和契丹一样,也没有成文法。”

    “当时的游牧民族采用的基本都是习惯法,就是一直以来怎么处理罪犯,就怎么处理。”

    “而金国立法的时间比较慢,是金熙宗在位时才定立成文法。”

    【因为金太/祖和金太宗都忙着灭辽国和北宋了是吗】

    【人家忙着打地盘,没功夫搞成文法】

    【当时北宋被劫掠去金国的民众也太惨了,连立法都没有,可想而知他们作为奴隶过的是什么生活】

    【当时北宋的公主和妃嫔都和军妓差不多,平民百姓只有更惨】

    短短一条弹幕刺痛了北宋臣民的心:公主和妃嫔和军妓差不多?!

    “金人真乃蛮夷也?竟不知善待前朝皇室?”有老学究不可置信。

    宋朝可是一直善待柴家后代的。

    【公主和妃嫔,何至于和军妓相提并论?】

    看到这些弹幕,现代人的叛逆心来了,居然还有人不承认?

    【是是是,人家不是军妓,毕竟能去随便睡她们的都是军官和金朝皇族,献舞倒酒也都是替有身份的人干,不像平民女子接待普通士兵】

    【按照草原部族的习惯,被俘虏的都是女奴,女奴能有什么好下场?最多因为妃嫔和公主都长得好看,所以享用她们的都是贵族罢了】

    【不是军妓那是什么?公用妾室?皇室歌舞伎?】

    现代人的嘴巴都和淬了毒一样,什么扎心说什么。

    北宋人炸开了锅。

    【何至于此?】

    【何至于此!】

    【这点就受不了了?你们皇帝还给人行牵羊礼呢】

    牵羊礼是什么?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但是听也知道是侮辱性的礼节。

    【如果说清朝的经验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那么宋朝的经验就是告诉我们,屯粮不屯枪,家里成粮仓,屯枪不屯粮,到处是粮仓】

    【所以你看,软骨头们以为自己跪了、议和了,献出财富粮食女人就能永葆富贵了?现实告诉你,软骨头不配拥有财富!夺取起来这么容易的东西,为什么还要留一部分给你?】

    宋廷大震。

    第124章

    后人所谓的经验,听在南宋初年的人心里,可谓是字字泣血。

    宋朝的天幕之下,看着后世之人如此描述宋朝人,不少人被激地口吐鲜血。

    只是有气节的人才会心口闷痛,寡廉鲜耻之人还在说着一定是之前给的不够多,或者惹怒了金人,才会惹来如此大祸。

    他们如何不知道北宋被金灭亡的惨状?只不过没有骨头的人站不起来,只想着自己的富贵罢了。

    也有人在弹幕上不断发着:【不要让赵佶继位!】

    很难想象是对于皇帝多么大的不满,才会让他们发出这样的弹幕,要知道在古代,臣民是不能直接直呼皇帝的姓名的,但是如果不直接说出姓名,只说徽宗,之前的人又有谁知道赵佶就是徽宗呢?

    冒着大不韪,鼓足了勇气,含着深切的仇恨,这些人才发出了这样的弹幕。

    宋朝皇帝自然也理解这其中的含义:这代表着百姓对于赵佶已经是非常的不满了。

    之前的君王愤怒:这是谁的继承人?!

    看到这些弹幕,宋神宗和宋哲宗都露出难以描述的表情:所以,北宋的亡国之君,是自己的儿子/弟弟吗?

    宋神宗更是没办法理解,自己怎么会把皇位传给赵佶,这不正常啊?

    赵煦却有了预感,自己的身体近年来不怎么好,可能是没有皇嗣继承,于是太后和大臣选择了端王作为皇帝。

    只是他们显然做了一个错误的选择。

    单看弹幕上这么多人说话,可想而知弟弟这个皇帝做的,不是暴君,也是昏君了。

    赵煦又咳嗽了两声,心想就算自己这番又早逝,大臣们应该早有防备,不会选择赵佶了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哇叽文学网】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