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主角今天也在大声密谋》 70-80(第6/12页)
说罢又悄悄道:“再说了,不是做舅舅的编排侄女们,人言道娶妻娶贤、娶妾娶色,她俩那是一头都靠不上。人家萧世子想纳妾,多少绝色没有,何苦要个不上不下的。”
他的话处处在理,张嫣然也不好再多说些什么,只是一腔心愿落空,仍是气闷地坐在那里。
张梓望见淑妃情绪平静了下来,暗暗地松了口气,他这姐姐随着圣宠愈盛,脾气也愈发大了起来,就连他这个一母所出的胞弟,在她面前时也要时刻小心。
此时他便陪着笑,低声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萧世子那里,就交给愚弟筹划,改日我寻摸两个绝色,不怕他不动心。”
“至于侄女儿,娘娘也不用发愁,让她们和嫂子搬出宫住着,有您的金字招牌在这里,不怕她们找不到好婆家。”
张淑妃其实都一直不怎么瞧得上这个弟弟,甚至还有些嫌弃他上不得台面,没想到数月不见,原本举止粗鄙的弟弟竟然变得口齿伶俐、出事周全,倒是让她刮目相看。
淑妃颇有些欣慰道:“果然是长大了,知道为姐姐分忧了。”
与她在宫里千娇百宠事事顺遂不一样,张梓望来往的都是些勋贵子弟,没谁会把他个小小外戚真的当一回事,委屈受得多了,他自然也学到了些眉眼高低,处事也慢慢像样了。
得到了姐姐的夸奖,张梓望心里高兴,愈发一股脑儿地把连日来的盘算都倒了出来:“娘娘在深宫里不知道,萧家的门槛可不比以前了,现在高的要命。要不是萧世子顾忌着旧日的缘分,扒拉不开面子,愚弟恐怕连登他家的门都难呢。”
“可归根到底,他家能有今日的造化,还不都是因为萧扶光攀上了东宫那位。”
“娘娘还没发现吗?萧家不过是旁门左道,那一位才是真佛呢。”
猛然听他提起太子,张淑妃惊得以袖掩口,忙摆手让弟弟收声:“快别再说了。”
小心地环顾四周,确定没人能听到他们的谈话后,淑妃才将声音压得低的不能再低:“你当本宫没有想过?奈何那一位根本不搭腔,就连他宫里的奴才行事都谨慎得很。”
有心向太子卖好的宫妃又岂止她一位,可惜正主儿不肯接茬,她们再一腔情愿也没办法。
见她如临大敌的样子,张梓望也不自觉地降低了音量:“娘娘何必如此妄自菲薄。太子权势再盛,始终也缺个能在内宫和他通气的人。”
“如今您统率六宫,圣眷正隆,既能在陛下身边为他说话转圜。七皇子殿下年纪又小,不会招他忌惮,简直是天赐的上佳人选。太子但凡有心,就不会拒绝您的示好。”
“只是高位之人难免多心,娘娘得找个好机会打消了他的疑虑才是。”
……
自从听了弟弟的劝,张嫣然便改变了态度,对东宫重新热络了起来。虽然知道太子有自己的私库和贡奉,根本看不上内廷的这点小玩意儿,还是会利用自己的权力尽量偏顾着东宫的用度。
不仅如此,就连她最信重的宫女玲珑,也被派了出去笼络太子身边的人。
也正是因此,她才要尽快把娘家人送出宫,免得让太子回想起中秋节的不愉快。
回忆到此结束,淑妃回过神来,见张夫人她们还在底下坐着动也不敢动,心里也觉得没意思,挥挥手让她们退下了,又问宫人:“玲珑去哪里了,怎么还没回来?”
*
玲珑一回到含章殿,两个小宫女就像是见到救命恩人一样冲了上来:“姑姑可算回来了,娘娘正寻您呢。”又悄悄向她使眼色,“今日发了好大的火,连姑太太她们都遭了殃。”
说不定就是因为她们才发火的呢,玲珑一笑,没再理会小宫女,径直往淑妃所在的主殿而去。
刚到门口就见到几个花瓶的碎片,玲珑面不改色地穿过一地狼藉,也没请安,直接凑到张嫣然耳边回话:“娘娘,殿下的车架已经回来了。奴婢让小厨房送了汤羹给八宝,他也收下了。”
玲珑手里有淑妃赏赐的金银珠宝,出手阔绰,长得又俊俏,早把常喜公公的小徒弟八宝哄得晕头转向,还在私底下拜了干姐弟。
张淑妃满意地点点头:“合该如此。”
只是玲珑回完话后,仍然杵在原地,似乎还有话要说。
张嫣然便问:“你还有什么事?”
玲珑犹豫了一瞬,从怀里摸了块手绢出来:“奴婢有个同乡在启祥宫当粗使宫女,负责给贤妃娘娘盥洗衣物,前日里许是大宫女弄错了,夹带了几件娘娘贴身的衣物,她发现了这个。”
宫里面浣洗一直是个苦差事,但清洗宫妃的小衣、丝帕之类的,却是贴身女官才有的殊荣,不知道启祥宫的大宫女是怎么搞的,居然把贤妃的私密之物流落到了外面。
张嫣然接过那张丝绢,见其上有隐隐约约的红色痕迹,似乎有人曾经用朱砂写过些什么又洗掉了,却没有洗得干净。
上面的字迹太过模糊,玲珑点燃一盏玻璃灯,张嫣然对着烛火看了半天,才依稀分辨出“太子”、“曹”、“陈”等几个字。
张淑妃倒吸一口凉气,她再怎么久居深宫,也不可能没听说过朝堂上正因为曹陈两家闹得沸反盈天的消息。
这种国家大事,她一个深宫妇人别说沾手了,在兴平帝面前连问都不敢问一句。没想到林贤妃看着老老实实的,胆子居然这么大。
捏着贤妃与宫外传递消息的把柄,连日来发愁该如何取信于太子的张淑妃微微一笑:这不就是最好的投名状吗?
*
从九月底开始,京城中就陆陆续续的出现了各国使团的身影,鸿胪寺也开始忙碌了起来。
其实除了柔然,大雍的藩属国基本上都有长驻京城的使节,负责处理本国日常外交事务,现在这一波,则是押送岁末贡品的队伍,来的都是他们国内的高级官员,主要负责过来拜码头,和大雍的权贵们攀攀交情,好给自己的国家来年争取更多的利益。
而他们之所以会来的这么早,一方面是避免入冬了路不好走,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太子的生辰就在十月中旬,他们早早赶过来还能巴结一波。
因此,为了让这些蛮夷在太子殿下的寿宴上不至于失礼,统领司仪、司宾两个署的鸿胪寺少卿小萧大人,不得不在招待各路使团、准备年末朝觐大典的同时,还要带着属官加班加点的教导他们礼仪。
万幸他手上有黄理乾留下的东西,应付起来倒也不算吃力。
而且自从出了六槐的事情之后,周镜明对他更加尽心竭力,一个人就抵得上四个师爷,有他襄助,萧扶光处理起公事来更是如鱼得水,得到了鸿胪寺上下一干人等的好评。之前不服气他的几个刺头,也在见识到萧世子的能力之后心服口服,心甘情愿地听从他的调配。
其间还出了个小插曲,因为朝觐大典的宴席需要光禄寺配合,萧扶光久违地去了一趟一街之隔的老东家的地盘,这次他收到了史无前例的欢迎,光禄寺少卿刘大人亲自接待,积极响应他的任何需求,曾给他使过绊子的旧下属彭文质更是主动请缨,要大包大揽本次的宴席。
毕竟京中谁不知道萧世子是太子面前的大红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哇叽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