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福晋闹和离日常(清穿): 50-6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九福晋闹和离日常(清穿)》 50-60(第5/48页)

大人好似今日要归乡,陈大人家好几辆马车停在咱们家大门外。”

    胤禟一边洗手一边道:“爷去瞧瞧。”

    “你把人请到前院西厅去。”

    前院的西厅前后打通,前头接待客人,叶菁菁可以从抄手游廊处绕到西厅后房。

    胤禟明白她的意思:“你带着暖手炉,穿厚些,西厅前后通风,你坐在后房肯定很冷。”

    “我知道了,你去吧。”

    他们夫妻俩有意疏远朝臣,陈廷敬这个前内阁首辅亲自上门,还是在要走的当天,叶菁菁觉得陈廷敬肯定有话要说。

    胤禟请陈廷敬进门,西厅前面已经摆好了火炉子和热茶。

    请陈廷敬坐下,胤禟单刀直入:“陈大人此时上门,可有要事?”

    陈廷敬端起茶杯慢慢喝了一口,才笑着道:“九阿哥果然快人快语,既然九阿哥如此问了,我也就直说了,今日前来,老夫是想给九阿哥送份谢礼,谢谢九阿哥去年的帮扶。”

    “你说你侄子的事儿?小事罢了,陈大人不用放在心上。”

    “对九阿哥来说是小事,对我这个在乎身后名的老头子来说,却是件大事,必须要谢。”

    “陈大人想如何谢?”

    陈廷敬家里不富贵,刚才进府后也没见他身边的老仆带着礼物,胤禟有些好奇了。

    陈廷敬从袖中拿出一封信:“老夫从别处知道九福晋十分喜欢有术数之才的能人,老夫恰巧认识这么一位,给九福晋牵条线吧。”

    胤禟拆开信,念道:“衢州府孔思?是爷想的那个孔吗?”

    “没错,孔思出身孔家南宗,是这一代孔家家主的小儿子,他不喜经书,极爱《九章》《墨经》这一类书籍,他十一二岁时跟木匠学过,痴迷亲手打造各种奇怪的物件。”

    陈廷敬笑道:“孔思在家无人交流,九福晋身边有许多这样的偏才,孔思和他们在一块儿,想必也会高兴的。老夫举荐他,算是一举两得。”

    “你送礼就送这个?”

    “还有个礼要送给九阿哥和九福晋。”

    “什么礼?”

    “一句话。”

    “什么话?”

    “老夫用自己做例子,提醒你们一句:不思进,就该思退。”

    胤禟明白过来陈廷敬的意思,他放下茶杯:“陈大人,我和福晋正在退,您上门来,又把我们往前推了一把。”

    陈廷敬哈哈大笑,笑完才道:“是老夫的不是,不过该说还是要说,这时候也不差老夫这一个汉臣。九皇子大可谋定而后退。”

    胤禟轻哼,话说得容易,哪里是那么容易能退的?

    再说,皇阿玛忌惮的是汉臣,对他这个没多少争夺大位可能的儿子,还算信任,他认为还没到退的时候。

    “等你觉得到时候的时候,就已经晚了。作为汉臣我并不想说这句话,但为了天下百姓我不得不说,你退一步,叫皇上对汉臣放心,朝堂稳定少起争端,这对谁都好。”

    陈廷敬要走了,他起身:“若你信老夫的话,开年后可等一等,若是有机会,离开京城吧。若是走的时机恰当,退也是进。”

    陈廷敬离开后,胤禟绕过屏风去后屋,叶菁菁正在发呆。

    “福晋,想什么呢?”

    “想陈廷敬的话。”

    “你别想那么多,初一那日皇阿玛对咱们的态度还算可以,我看陈廷敬说得太严重了。”

    叶菁菁觉得,陈廷敬的提醒得十分是时候。

    满臣撑不起大清的天下,陈廷敬、熊赐履等老臣致仕后,他再不喜,也提拔了姚元景、李德明、张廷玉等人。

    能干的汉臣留在中央办差,年羹尧那样深得康熙信任的满人青年才俊,领兵去边疆。

    一内一外,安排得十分妥当。

    若要维持住这种平衡,让汉臣老老实实办差,不生出异心,那就不能让他们有机会,尤其不能聚在某一个皇子身边。

    胤禟,因为海军之事,得了民心,也得到沿海州府出身汉臣们的好感。加之,她又收拢了四大商行,互相紧密合作。

    这时候,若是朝廷上有什么风吹草动,就算康熙相信胤禟无心大位,出于管控风险的目的,肯定会想办法把胤禟和汉臣切开。

    生在皇家,胤禟警惕心还是有的,就算知道皇阿玛忌惮他:“我想出京,没有皇阿玛的允许也走不了。”

    “陈廷敬的意思是,若是有机会,咱们再跑。”

    他们主动退一步,在康熙心里,自然就进了一步。

    胳膊拧不过大腿,该退还是得退,这叫识时务。

    而且,叶菁菁觉得陈廷敬说的对,康熙的神经太敏感,与其等着他动手,他们不如识趣一些,对朝堂和百姓都好。

    对他们夫妻自己嘛,能过几年安稳日子也很好。

    过完年,还未出正月,年羹尧领兵去云南。

    二月,康熙南巡,点了胤禛、胤祉、胤祺、胤祥、胤祯几位伴驾。留下太子、胤祐、胤禩、胤禟四人在京处理政事。

    二月中旬,御驾还在途中,云南巡抚张霖和当地土司联手对抗年羹尧,两方打了起来,康熙震怒,发御旨至云南,命年羹尧定要活捉张家父子,送回京城论罪。

    没过几日,倭寇犯边,这回他们去的不是江浙沿海,他们去的是离他们本土最近的吉林一带,从海参崴登陆,沿途劫掠。

    倭寇再南下就直插盛京了,这还得了?

    必须打倭寇,但海参崴沿海只有不到一千驻军,此时必然要从其他地方调兵。

    京畿八旗不能动,只能从靠近海参崴的东三省调兵过去,东三省的兵多是蒙八旗,要叫他们去打倭寇,必须去个有分量的人压阵。

    海参崴?这不是福晋提了好几次的地方吗?胤禟脑子里灵光一闪:“太子爷,不如我去?”

    “不着急,等皇阿玛示下。”

    胤禟着急:“等不了了,调兵需要时日,如是再等,倭寇直接打进盛京了。”

    “九弟,你不擅长兵马,去也无用。”

    胤禟好险没被这句话噎死,他努力给自己找补:“我只是去压阵,又不是亲自上阵打,我武艺稀松也不影响。”

    胤礽还是不同意:“八百里加急,今晚上皇阿玛的手谕就会送回来。”

    “九弟放心,倭寇一贯喜欢小股兵力袭扰,沿途官兵定能阻拦住他们。”

    胤祐、胤禩两人也觉得该等皇阿玛手谕,毕竟,用兵是大事。

    胤禟失望,看来轮不上他了。

    胤礽嘴上说不是大事,心里却慌,若是因为他等皇阿玛手谕延误了战机,最后这个责任必须要他担。

    可若是他下令,蒙古八旗听不听他的命令是一回事,皇阿玛若是知道,对他这个太子心生忌惮,他就完了。

    胤礽左右为难间,八百里加急军令送回京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哇叽文学网】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