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在北宋靠摆摊》 30-40(第9/16页)
是看他们穿得不好, 一看就是穷苦人,所以故意坑他们。
至于松茸,价格给的也不高。
张希瑶有点生气,就跟张二伯说,明天下午才回去,不如赶明天的早市。
张二伯却迟疑了,“城内太贵,咱们住不起。也不能在街上逗留。出城后,咱们明早再过来。那又得交三十文入城费。”
“二伯,咱们大老远过来。你还为三十文发愁?”张希瑶被他打败了,“咱们刚卖完红菇和蝉蜕,手头还算宽裕。咱们要在汴京城多逛逛。兴许你的鸡蛋也能卖个好价钱呢。”
张二伯犹豫不决。陆氏也跟着一块劝,“是啊。兴许咱们能多打听一些呢。不是说这边有夜市吗?咱们不如拿到夜市去,兴许也能卖出去呢。”
张二伯还真心动了,“那好吧。”
既然蘑菇和鸡蛋不着急卖,张希瑶就提议去找种子铺。
他们在州桥附近来来回回走了两遍,始终没发现种子铺。还是问人才知晓,种子铺不在这边,在牛行街附近。
牛行街离马行街很近。那边都是卖牲口的街道,也会卖些农货和种子。
于是他们又马不停蹄往回走,到了土市子,往东走就是旧曹门,往左拐就是朱家桥瓦子。下桥是南斜街、北斜街,街上有泰山庙,两条街上都有妓馆。桥头人来人往、买卖兴盛,不逊于州桥以南。再往东是牛行街,是牛的集中交易区。
这边的食肆少了许多,卖的东西比较杂,既有卖牛,也有卖种子,农具等等。
张二伯看到街上有许多人牵着牛叫唤,就好奇送过去。想看看汴京城的牛多少钱。
价格比镇上贵一贯左右,但这边要交进城费,摊位费肯定也比镇上贵,一来一回耽误不少时间。并不划算。
张希瑶见张二伯好奇,就停下来看了一会儿。等他问完价,就跟着张希瑶进种子铺。
张希瑶把身后篓子里的甜菜拿给小二看。古代对菜的称呼可能跟现代不一样。就拿白菜来说,古代不叫这个,叫白菘。
可好几个小二把它认成了萝卜。仔细辨认后,又觉得不太像。
张希瑶跑了七八家,腿都走细了,终于有个小二认出这种果子。
小二笑道,“菾(同甜)菜啊。我们店有的。客官请往这边看。”
小二指着一个小簸箕,上面是堆成小山高般的种子。
他指着旁边的种子道,“这个也叫菾菜,不过这种叶子大,果实很小。颜色不是红的,是绿的。你看要哪种?”
张希瑶想到现代的甜菜是杂交的。一般杂交都是跟同一个大类杂交。甜菜应该也是如此。她问小二种子怎么卖。
“两种价格一样。一斤种子是五十文。”
张希瑶算了一下价格。如果按照萝卜的栽种方式,一亩地需要两斤种子。那一亩地是一百文。二十亩地就是两贯钱。价格倒是不贵。
她问小二,菾菜亩产是多少。
小二告诉她,一等良田再施够肥亩产能达三千斤。跟萝卜种植方法差不多。只不过行间距要大些,因为它的叶子比萝卜要大些。除此之外,想要高产,还得起垄。
张希瑶默默记下,又问了些种植方法,小二事无巨细全都答了。一看就是会种地的人。
张希瑶问完后,指着刚才的红叶甜菜种,“我想要这个。买八十斤种子,你给便宜些。”
小二愣住了,居然要这么多种子。岂不是把他们种子铺所有菾菜种全包了。
还有一个多月就秋收,种子铺自然也要提前把种子备齐。免得到时候从外地调货,来不及。
听到她要这么多,还要便宜,小二一个人做不主,去后面请掌柜。
两人经过一阵讨价还价。最终八十斤种子收了三贯682文钱。还赠送了二两大叶菾菜种子。
这么多种子张希瑶肯定是背不动的,于是张希瑶跟陆氏换了背篓。
三人在汴京城逛了一大圈,又累又饿又渴。
他们带来的水全喝完了。葫芦空空荡荡。
眼瞅着天要黑了,张希瑶提议去之前的州桥,听说那边晚上有夜市,肯定很热闹。
“这边吃食好贵啊。那一小碟杂碎居然要十五文钱。”陆氏心疼得直抽抽。
张二伯跟张希瑶嘀咕,“之前我还觉得你那臭豆腐卖太贵了,可要是在汴京城开一家食肆,我觉得你还是有生意的。”
张希瑶叹气,“这边开不起。租金太贵了。”
三人到了州桥,这边果然已经摆上各种摊位。有现煎现卖的羊白肠、腌糟的鱼和肉、 冻鱼头、姜豉子、抹脏、红丝、批切羊头、辣脚子、姜辣罗卜等等。(2)
每一样吃食颜色都好看,价格也贵。
张二伯却拉着两人要去买胡饼。这个其实也很贵,一个饼居然要三文钱,但他们总得吃点东西。
“怎么就没有包子馒头呢?”张二伯四下看了看,没看到。
卖胡饼的大爷就笑道,“包子铺做的是早市生意,晚上不做。”
早市需要很早就起来。再做晚市,身体根本吃不消。
张希瑶看着对面一排的饮子摊。种类繁多,比如水晶皂儿、沙糖绿豆、药木瓜、鸡头穰、生淹水木瓜、甘草冰雪凉水、荔枝膏、芥辣瓜旋儿、细料馉饳儿、香糖果子、间道糖荔枝、刀紫苏膏、香橙丸子等等。
她问两人想不想吃什么,她今天做东,请他们吃一回。
张二伯知晓她钱多,也不跟她客气,真就认真挑起来。
陆氏也跟在他后头,听到摊主叫卖荔枝膏就有点好奇。
前朝教安史之乱,让杨贵妃名扬天下,听闻她喜食荔枝,她就好奇荔枝长什么模样。
“怎么运到汴京的?”
张希瑶看了一眼,这荔枝膏听着名字气派,其实清得跟水似的。再仔细一看,好像也没有荔枝啊。
有个懂行的人就笑道,这荔枝膏其实是用乌梅熬出来的,闻起来有荔枝的味道。
陆氏心眼实,就跟张希瑶小声嘀咕,“这不就是骗人嘛。”
张希瑶摇头失笑,“这样才能卖上价。”
陆氏不想要了,就继续往前,张二伯已经选好了,他停在一家点心铺前,指着一个颜色油亮,看起来像蜜饯的吃食前,“我要一斤这个。”
张希瑶看了一眼,有点像蜜三刀。不知道这古代叫什么。
那摊主没想到这个乡下汉子居然舍得买这个吃食,笑成一朵花,伸手就开始拿,“这叫酥蜜食,一斤五十文钱。”
这价格一出口把张二伯吓了一跳,居然这么贵。他在镇上买江米条也才二十文。这汴京抢钱啊。他当即就要打退堂鼓,“不买了吧。我换一样。”他四下乱看,在这些点心里胡乱指了一下,“这个也不错。”
摊主看了一眼,“香糖果子,一斤四十文。”
张二伯还是肉疼。这也太贵了。
张希瑶却笑着摆手,“买吧。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哇叽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