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历史许愿墙,开局给辛弃疾换皇帝》 17、第17章(第2/3页)
往无前,无论朕遇见何等难事、亲临何等险地,都会与朕同行。”
“你还说,朕做千秋万岁的帝王,你就做朕的佐命元功第一。”
“梁唐交战多时,局势焦灼,众将皆劝退兵,朕不信别人,唯独只信你,夜间将你叫入军帐中密谋。彼时,也只有我们想到了一处,你说「数日灭梁」,胜则为王,败也无非同归黄泉路罢了。”
说到这里,他的语气微微转沉,带着一丝诘问。
“我们花费了十多年的岁月,才走到了帝座前。如今天下未平,疆域未统,北有契丹尘氛待扫,南有蜀吴未及平定,你要这样中道弃朕而去么?”
“陛下。”
郭崇韬纵然哀莫大于心死,打定主意不理他,也被这一通颠倒黑白给气笑了。
他抬起头,厉声道:“我何曾弃陛下而去,是你先食言的!”
“——朕没有。”
李存勖按了按眉心,叹息着说:“十余年了,平日在朝在野在军中,朕很少违逆你的意愿。”
“你说的二十五条国策未曾改动半分,你推荐的人才都一一启用,如今枢密院里,甚至只留了你一个人主政,就是想让你去除掣肘,安心治理国事。”
他说到最后,深觉委屈。
自己平日对宰相是何等信任依赖,现在明明还什么坏事都没做,却要背未来的锅。
缓了一缓,又道:“你说,自己位兼将相,禄赐巨万,因此身居高位,常不自安。朕为了安你的心,封你为世袭国公,允你辞去节度使之位。”
“每日那些弹劾你的奏章,如山如海,朕统统一焚殆尽,从未理会过。”
郭崇韬未想到还有这么一出,一时怔然。
难怪……灭梁之后,许多朱氏旧部入朝为官,欲图报复,都没有后文了。
不只是他出将入相,为了君王征战。
在他看不到的地方,他的君王也是这般极力回护着他。
“这些年,陛下与我夙兴夜寐,共同创业”,他神色中带着一丝迷惘,叹息道,“怎能料到却是只能共苦,而不能同甘;只有善始,而无法善终。”
这句话很轻,却真如一柄利剑刺入心口。
李存勖望了他许久,声音低低地说:“事已至此,安时就不能看在这些年的情分上,再给朕一次机会吗?”
郭崇韬沉默,想起那些过往,眸中泛起了些微的挣扎之色。
长风吹动檐下金铎,铃铃作响,李存勖心中一动,忽然伸手拉起他,走向了玄武楼的最高处。
暮色已深,从这里俯瞰洛阳,满城华灯初上,蜿蜒如星河,历历在目,远处的北邙山依旧迎立西风,苍茫万古。
李存勖凭栏而立,衣衫猎猎飞动,指向烟光明灭的城池深处:“这是长寿宫,这是紫微宫,这是曜仪城,这是九洲池……这些都是由我们共同点亮的万家灯火。”
唐末民生凋敝,自平乱后几度经营,休生养息,方得如此。
郭崇韬远望着一片星火长川,俱与自己相关,也觉心口激荡。
耳边听得李存勖又道:“再往北就是兴教门了……也是帝王本纪中,朕身死的地方。”
你真的要抽身离去,坐视朕身死国灭吗。
李存勖站在星河中央,回身看他,银汉清浅,眸中也落了一池碎裂的星光。
像他这样少年英武、亲定天下的帝王,一生骄傲,从未向人低头,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也已经是极限了。
郭崇韬望着天际,沉默了许久。
直到李存勖心往下沉、觉得对方大抵不会同意的时候,才听见宰相声音沙哑地说:“为这万家灯火,只此一次。”
李存勖惊愕地看着他,仿佛没有反应过来。
郭崇韬冷冷道:“怎么?陛下还想再杀我一回?”
“当然不!”李存勖长舒一口气,如释重负,一把握住他的手,“怎会还有下一次,从现在起,你剑履不朝,拿着朕的天子剑如朕亲临,一应事务悉可自决,看谁还胡乱矫诏。”
说罢,目光望向天穹,神色一肃:“万朝见证朕的誓言。”
观众纷纷在评论区发「知道了」,表示郭崇韬放心干活,我们会替你监督你家陛下的,量他以后也不敢再作死。
郭崇韬抬手接过天子剑,很快进入了工作状态,转眸看向他:“陛下,敢问今年的避暑宫阙还建吗?”
这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呢,李存勖以手扶额:“……不建了不建了。”
郭崇韬又道:“宦官、河南尹张全义为人贪鄙,理当褫夺衣冠,重审河南县令罗贯一案。”
“马上审马上审。”
“蜀中混乱,正是进兵收复之机,理当从凤州攻入,一举灭蜀。”
“都依你都依你,反正你是主帅,出征在外自行决断便是,朕在家中等你的捷报。”
如此说了十几条,庄宗陛下都一一应下。
本以为这回总算是过关了,不料郭崇韬又道:“陛下,这伶人曲子……”
李存勖无奈,凑过去小声跟他商议道:“朕统共就这么点爱好,你就包容朕偶尔唱一曲如何?保证关上门来,不传出去。”
庄宗陛下文武全才,精通梨园众多曲艺,诗文流传千古,确是其中内行。
郭崇韬一思索,还是比较习惯看他意气风发的样子,也不愿太拘束他。
于是微微点头:“好,但陛下须得居安思危,勤修己身,如此才能强敌轸灭,海内宾服。”
……
万朝观众通过领奖直播,看了好一出大戏。
眼前君臣相得的一幕很是感人。
从《庄宗本纪》来看,李存勖的战绩还是非常过硬的,属于实打实的军事天才。
文章写得太精彩啦,读到他少年起兵,“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而后奋威三垂冈,破璐州,战夹寨,败后梁,复大唐,灭前蜀,取两川,何等英雄气概,于最天崩地裂、万仞倒悬的绝境中杀出一条生路。
放在整个历史长河中,都是当之无愧的战神帝王天花板。
谁能不为之拍案叫绝,深感荡气回肠。
再加上李存勖现在这个时间线,确实什么错误都没犯。
大家的态度,总体来说也比较友好,倒没有进行什么激烈的批评。
李世民对李存勖的好感度也挺高。
见少年横刀立马,挥师灭梁,如见自己当年还是秦王时,破阵诛敌高奏凯歌。
最让他感同身受的,是史书里的这么一句话:“(李存勖)继位以来,于今十年,攻城野战,无不亲当矢石,近者攻杨刘,身负束薪为士卒先,一鼓拔之。”
亲当矢石!
身先士卒,一鼓拔之!
这等画风和自己简直不要契合,李世民畅快地大笑,对贞观众臣感叹道:“亚子英武类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哇叽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