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相国夫人: 第48章 四十八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大秦相国夫人》 第48章 四十八(第2/3页)

  她的贡献越大,秦王嬴稷的“压力”就越大。

    届时他就可以“迫于压力”,去与群臣、贵族们商量:虽然无女子为臣的先例,但也没有哪个女子拿出这么大的功绩,不赏不行了,抓紧想个对得上贡献的封赏方案。

    那赵维桢就得努力想想,自己还能掏出什么东西了。

    水磨只是思路之一。

    “就是水硙的意思。”赵维桢耐心说:“政公子看,这硙得用力量才能转动,转动之后就能研磨豆子或者谷稻。用人力呢,费劲一些。用耕牛呢,虽省力气,但耕牛种地都不够,哪儿能拿来推硙?我在想,能不能用其他的力气,不用人也不用牛,叫硙自己转。”

    嬴政了然。

    他立刻跟上了赵维桢的思路:“夫人的意思是用水?”

    赵维桢:“嗯。”

    然而新的困惑出现了:“可是,得多么湍急的水流,才能推得动石头做的硙?”

    “我们可以用齿轮。”赵维桢说。

    我国是最早使用齿轮的国家之一,甚至出土过战国末年的铁质齿轮。

    赵维桢隐隐记得,水磨与水排都是在东汉时期发明出来的,距离当下也不是很远,制作工艺并不难,难的是技术。

    但是——

    虽然大概知道水磨长什么样,但赵维桢不会设计齿轮啊!

    纯文科生的知识盲区又出现了。

    “齿轮?”六岁的嬴政更不懂了。

    “呃,就是轮缘上有凹槽的轮子。”进入知识盲区,赵维桢连比划带絮叨,努力尝试为小嬴政解释清楚:“小齿轮连接大齿轮,大齿轮连接大大齿轮,大大齿轮连上水磨,这样只需转动小齿轮的力量,就能联动转起水磨啦。”

    解释到这里,去厨房偷豆腐吃的魏兴已经回来了。

    他捧着碗,听到赵维桢最后的话,不禁插嘴:“夫人说的,可是墨家的那些玩意?”

    赵维桢:“……”

    对哦。

    她怎么把墨家那群手工大佬忘了!

    亏她还在这儿盯着石墨寻思半天,思考要不要鼓起勇气自己撸袖子算数呢。

    嬴政好奇接道:“既是有人钻研,把他们找来不就是了。”

    倒也没那么容易。

    不过墨家因为传承问题,好像一直很神秘。根据原身对墨家为数不多的记忆,祖师爷墨翟死后,墨家就分成了三个派系。

    她嫁去齐国时,偶尔见过几个墨家,但都是擅长辩解、宣扬学说的门徒,和现代认知中的技术大佬们相距甚远。

    而墨家在传承方面纪律严明,在赵维桢看来,跟像是武侠小说中的修行门派,自己掌握的手艺绝对不能随便外传,能保密就保密。

    连原身都没记忆,赵维桢更不知道从哪儿找起了。

    “要寻墨家,是不是得先找钜子。”赵维桢犹疑不定:“可是我不知道该去哪儿找。”

    嬴政怅然“哦”了一声。

    但了解之余,他又看向赵维桢,见她脸上分明写着遗憾之色。

    “夫人觉得墨家很有用?”嬴政问。

    赵维桢抿紧嘴角。

    如今来了邯郸,她可不敢再满嘴跑火车了!赵维桢先是瞥了一眼四周,见大家人来人往,没人往石磨边上凑,这才放下心来。

    “先不提他们的治国主张。”

    赵维桢又是拍了一下石磨:“既是墨家研究出了齿轮,那随便找个门生,和他合计合计,说不得就能做出来水磨。”

    水磨还只是一个方面,她还惦记着与水磨一同出现的水排呢!那东西可以用来冶金,比水磨的实用性要大得多。

    “能做出方便使用的工具,怎能说没用?”她总结道。

    说到这儿,嬴政也明白了。

    早在邯郸时,小小的嬴政就在考虑一个问题。

    维桢夫人为他简单讲述了诸子百家的学说,她好似什么都懂,提及哪家都能滔滔不绝分析一番。可她却好似哪家也不深入,只了解一个大概,未曾做过细致了解。嬴政暗地思索,觉得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维桢夫人不支持任何一家学说。

    只是因为秦国为商鞅变法之后,严格按照《秦律》治国,所以维桢夫人为他认认真真地学习《商君书》与《秦律》,据说连带着《法经》和韩非的论著也看了不少。

    她学会了,来教自己,但偶尔言谈之间,维桢夫人好似并不完全认同《秦律》中的内容。

    “夫人。”

    嬴政压低声音:“你认为,究竟是哪家学说最为有用?”

    赵维桢讶然看向嬴政。

    她当然明白小嬴政是什么意思。

    然而若是她说了,小嬴政会认同么?

    赵维桢略一思忖,觉得他能问出这个问题,就已经是经由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

    按照嬴政谨慎警惕的性格,仅仅是察觉出赵维桢不是真正的法家拥护者,是不会大大咧咧问出口的。

    “我啊,没那么有主意,也没什么野心。”

    赵维桢摆出笑容,故意用很轻快的语气调侃道:“诸子百家,各位策士,为的是宣传自己的学说。求得国君认可,或为心中抱负,或为扬名立万,总归是有个追求的。可我看来,学说这东西,有用就行。”

    嬴政侧头,耐心听她说下去。

    “《秦律》规定人家国生活,所以有用。儒门讲经世济民,仁爱世人,给大家树立一个高尚的道德目标,不也是很有作用?同样的,墨家研究出这些稀罕物事,不是更能改善世事?”

    一提起来赵维桢的真正想法,她就忍不住了。

    这些话,自从来到这个年代,赵维桢一个现代人,不知道憋了多久。

    “我觉得,能万全的不是某家某人的学说,也不是某个持有学说的大家。”赵维桢总结道:“最万全的,则是把百家学说整合起来,好的东西留下,坏的东西丢掉,和政公子喜欢的七巧板一样,拼出一个完整的图画。”

    “一个有思想的人,也是多个物件拼起来的。怎治国的思想,就能一家面面俱到呢?”

    说起后世的思路,赵维桢都不带停的:“想想看,若是儒为心,法为骨,墨道农兵阴阳家等等具为肺腑皮肉,这样的学说,不就完整了吗?”

    《秦律》虽好,但完全依靠严苛律法,能让秦国统一六国,却不能让秦国长治久安。

    人民苦于徭役,苦于战乱之后的困顿,律法却没有提供一个解决的方案。

    在赵维桢看来,秦至二世而亡的因素有很多,治国思想单一且苛责绝对是重要原因之一。

    因社会矛盾,而产生律法,可随着社会发展,律法并没有紧跟变化。这属于上层建筑没跟上经济基础,肯定要出问题的。

    赵维桢巴拉巴拉说这么多,也是希望小嬴政能早日想通这点。

    她也不知道具体该如何改变秦末矛盾重重的局面,但万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