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在西汉庖厨养娃》 40-50(第5/23页)
人失诞于下风,僮仆空嚼而斜眄……”
听的季止铁青着面,尤其听的王典计说:
“瞧瞧,这十斤绵和这匹鸡鸣布,便是我们夫人给的谢礼。”
低头好半晌,复又问那王典计,“王典计可要买些柰果脯去吃?若是觉着好,也替我往甘家那里头介绍介绍,我若得了谢不会忘了您。”
王典计瞅了她的果脯,摇头道:“你这果脯太干了,我牙口不好。”
想了想,又道:“你是季蒸饼的堂妹,我便实告诉你,并非我不替你介绍,实在是甘家果林丰硕,多有各式的果脯,哪里用的着在外头买这样寻常的。”
季止一时不再言语,心内觉着是这王典计的推脱之词。
季胥提了个法子,说道:
“柰果别直接暴晒,蒸厚点,蒸了再晒,重复三遍,外头的皮儿是韧劲的,里头是流心的,吃着口感好些。”
季止暗着神采道:“现说这些有何用!都立冬了,家里头哪还有新鲜的柰果可摘,都过了季了。”
这话便是恼时的气话了,季胥哪知大房何时晒果脯,况且金氏视她们二房,可是话不投机的,季胥哪能巴巴同她说这个,没的讨臊,还让金氏以为自己想坑害她。
这也就是季止,她方多了这句嘴,闻的此言,一概不提了,只道:“我随口一言。”
季止自知失言,可心底里堵着团火,低不下头来言歉,满眼都是那块鲜亮的鸡鸣布,和那软和的绵,她的冬衣,可还都是塞的芦絮,一点也不抗冻。
把着篮子,嘟囔了句:“我还要去卖果脯,不能陪了。”
便跺着脚步,离了季胥这边。
季胥自往乡市去,添置过做买卖要用的食材,便归家去了。
两个妹妹来接,一个捧着布、一个抱着绵,爱不释手的,季凤乍舌道:
“甘家可真阔,这块包绵的布还是细布绣花的呢!比上梁用的那块红布还要好许多,咱家又多一块好料子。”
再展开那鸡鸣布瞧上一瞧,眼睛都挪不开了,“这鸡鸣布多水灵哪,摸着还滑手,我听冯富贞吹嘘说,她叔母给母家阿翁做寿,就有送的这样的料子,
阿姊,你可真有能耐,才说要做冬衣,今日就带回这些好料子,还有这绵,软软的多舒服,要买的话不知得花多少钱呢,几家有这样的钱。”
一旁的季珠拿脸蹭了蹭,“绵好软和,像天上的云儿!”
忍不住撑手去压那放在床上那橐绵。
被季凤拍了开,学着从大人那听来的话,老沉道:
“想来绵和芦絮一样,不能压,压实了就不暖和了。”
季珠便乖乖收了手,只轻轻的摸索着,珍惜极了。
两人跟着季胥到灶屋,季凤憧憬道:
“阿姊,快同我们说说,这都是怎么得来的?”
季胥一面做中食,一面将甘家经历的说了个大概,蹲在灶下烧火的两个妹妹听的津津有味。
尤其季珠,转头便学会背那首《角赋》。
季凤倒是磕磕绊绊,但她急哪,她可等着学给旁人听呢,
“色如……皎月,软……软美如绵,气……气勃郁以缦回……小珠,后头怎么背来着?”
季珠便摇头晃脑,背一遍与她听。
灶屋里余音绕梁,伴着烟火气,一片暖融融。
家中已有足够的绵和布,眼看一天比一天凉,季胥这些时日,卖完东西下半晌回家,将门前那些柴禾劈了垒好在房檐下,便学着在做冬衣——
作者有话说:《角赋》是改自束皙的《饼赋》,原句:“……弱如春绵,白如秋练,气勃郁以扬布,香飞散而远遍,行人失诞于下风,童仆空嚼而斜眄……”
第43章
前些天家里盖新房,往出搬家当去陈家时,在床脚缝里寻的根针,应是当初田氏用完插在里头的,近一年过去,生出些锈,季胥在石头上磨利了,便拿来缝衣。
至于那缝衣的线,她去陈家买了三卷,那会儿庄蕙娘一听她要买线缝衣,便热心肠道:
“你来我家罢,正好我也要给狗儿和穗儿把去年的冬衣改大些,咱们一道做针线活,你不熟手,我还能教教你。”
庄蕙娘近来叫卖蒸饼,嘴皮子也练的利索许多。
闻言,季胥自是欢喜,她只会简单的缝补,若说做一身成衣,还是时下的襦绔样式,那真是无从下手,喜道:
“原也想请教婶儿的,这样可太好了。”
庄蕙娘正在席子上拆衣裳呢,便邀道:
“眼下你的活儿可做完了?若是做完了,便拿了布来,下半晌的功夫能做出一条带裆绔来呢。”
吕媪也帮腔道:“对,拿了来,麻线都绩完了,我也清闲,能帮着你裁布。”
待季胥将布抱了来,这对君姑儿媳倒是迟疑了,把着铁剪,几度都没敢下手。
庄蕙娘咂舌道:“这多好的料子哪,绵纺的细布,摸着多软和,得看好准头,别给剪坏了。”
吕媪则唤道:“蕙娘,快拿剪子给我,我先将指头上的老茧死皮修一修,多好的料子,别勾丝了。”
季胥不禁好笑道:“我的婶儿、大母,哪有这么精贵,就还按原先的来,做成衣裳都是要穿的,剪坏再缝上就是了,勾个丝也不打紧的。”
话虽如此,但她们稀罕这鸡鸣布,尤其问的这是甘家给的,越发仔细,感慨道:
“甘家那都是好东西……”
她们虽对鸡鸣布这类
时新的料子闻所未闻,但都如是道。
“你这儿的针脚要缝密一些,不容易崩坏。”
“这一幅要裁宽一些,对……”
在庄蕙娘和吕媪的指点下,季胥花了五日下半晌的功夫,将姊妹三人的冬衣做了出来,看着成就满满,也算会些针线活儿了,日后做衣缝补也方便。
庄蕙娘瞧着她做的成衣,夸道:“是个有天分的,做的有模有样。”
三姊妹的冬衣,俱是上襦下绔的样式,绵复襦到膝盖的长度,里头缝了内衬,填了厚实的绵絮,绔都是带裆的。
此时也有各种年龄层的细民,习惯穿不带裆的大绔,如厕方便,平时的话,反正上襦足够长,或是腰间再围上一块蔽膝,能遮住下面。
夏日时,有的穷苦人家下半身干脆不穿绔,只穿件到膝盖的襦衣。
吕媪也劝:“给小孩做不带裆的,或是做对胫衣,方便还省料子。”
胫衣只有两条裤腿,是套在小腿上的。
“还是做带裆的好。”
那胫衣虽省料子,时下也多有这样穿的,但想想寒冬北风一刮,风全往腿里灌了,况且还有卫生和安全隐私问题,于是仍和秋衣一样,都做成严严实实的带档绵绔,费不多少布料,要妥帖很多。
吕媪则声道:“多好的料子,你是一点也不俭省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