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里的重组家庭[六零]: 20-25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小巷里的重组家庭[六零]》 20-25(第1/15页)

    第21章

    卢伟志在这边帮着学生们从学校讨要奖励, 公社那边也在琢磨着该怎么“奖”。

    挂了电话后,范泗就直接去找主任,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一讲述一遍, 并道:“我已经和卢老师说了,现在就安排一辆车过去接机器,你看能不能派辆小货车跟我走一趟?”

    “现在的中学生这么厉害?”陈主任负责的工作包括采购设备这一项,几年下来公社也不一定能添几台机器设备, 而仓库里的那八台脱粒机,是他早些年跑了一个又一个地方才弄来的老机子。

    贵倒是不太贵,公价一百五十块钱到两百块钱左右。

    就是难买,他们周边几个城镇根本就没这类厂子,远些地方倒是有,但那会国内也就一两家制造厂, 机子是供不应求,他连队都排不上, 最后还是寻得关系拖回来几台老款脱粒机。

    旧了些, 但能用。

    一直用到现在勉勉强强都还能用。

    这几台机器供着周边十几个生产大队使用,给无数社员们提供到便利,但还是远远不够。

    哪怕今年花大价钱新引进了一台自动化的脱粒机, 真到了秋收季节时,仓库门口是人挤人, 有些社员得从大清早排到中午,弄好后又得扛着粮食回大队。

    要是能多一台机器分担自然好。

    但是吧……

    陈主任有些迟疑, “有群众愿意给公社捐献机器是好事, 咱们也不能光着手接过来,该奖励还是要按照制度给予奖励和奖章,但也不能太草率, 万一某些人有样学样,会把公社闹得乌烟瘴气。”

    大部分的人还是很善良淳朴的。

    但有一些个别的老鼠屎,如果他们这次接受的机器无法使用又或者是个残次品,那些老鼠屎绝对会冒出来给公社“捐”东西,为的就是骗奖励。

    不过陈主任还是挺鼓励这些年轻人,他道:“但你既然答应了,该去还是得去,只是在交接之前先了解一些设备的情况,如果和你想象中不同,就奖励些公社的文具或者杯子毛巾之类的物件。”

    “行,就按主任说的办。”范泗应承下来,话头一转又道:“不过我觉得这事应该假不了,这几位学生的老师可是卢伟志,早些年最厉害的维修师傅。”

    有多厉害呢?

    谁厂子里的机器要是坏了,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位老师傅,谁家小子想拜师,头一个想到的也是这个老师傅。

    他厉害到什么程度呢?

    国内和机械有关的专业人员不多,拥有的书籍也很少。

    大部分都是靠自己摸索出来的,卢伟志就是这样,他没有老师也没有同行的伙伴,走机修这条路子的其他维修师傅遇到什么难题都是来请教他,而他遇到什么问题都得靠自己去琢磨,靠自己的经验累积起来。

    后面名声大了些,也有机会去更大的城市学习。

    只可惜命不好,正是关键的时候断了右手,当时可是有很多人在惋惜。

    不过就算这样,也不能说他“废”了。

    要真以为卢伟志缺了一只手就成了废人,那才觉得可笑。

    人家积攒的经验和脑子里的知识,对于这个行业的人来说是一笔大财富,不然为什么他没有任何教学的经验,还有那么多学校抢着要?

    只要是真材实料,落入困境也不会是绝境。

    “你说的这位老师傅我有印象。”陈主任想想也是,人家一个大师傅没必要和他们开玩笑,不至于为了公社的奖励就诓着他们玩。

    范泗接着道:“你看这样行不行,文具杯子我带着,按正常制度发放的奖励我也一并带过去,如果那台机器真像卢老师说的那么好,我就按正常的来办。”

    “行。”陈主任觉得可行,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用车申请表,填写完后就递了过去,“你现在就过去吧,别让人久等了。”

    这一路过去怎么也得有一个多小时,工作室那边的几个人还真没觉得久等。

    先前在食堂借来的半袋子稻谷已经脱好壳,后面有不少住校的老师和学生们听到这件事,也拎着粮食往这边来。

    不过稻谷要少很多,大多都是玉米棒子。

    正好他们也可以试试。

    “到我了到我了。”

    “别插队啊,看到那里我放的椅子没,我排你前面。”

    “王杰,你没力气啊,要不要我替你拉一拉?”

    “滚,老子力气大着呢。”

    工作室里热热闹闹,江小娥上去试了几下后就没兴趣亲自动手了,手动到底比不上自动,不管是手拉式还是脚踏式,时间一长就太费劲了。

    想要轻松,还是得改用电机运行。

    只可惜,这还真不是现阶段她能上手的物件。

    “你说说,咱们要不要再搞一台捐给学校?”罗朗瞅着外面排着的小长队,他从家里带来的粮食少,粮食里面夹杂着一些小石子和谷壳,他非但没挑出来反而连着粮食吃下去,多一点好歹能饱一点。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和他一样,夹着小石子和谷壳的粮食可不好吃,剌嗓子。

    如果不是今天,他还真想不到学校里这么多人有这个需要。

    “在供销社买的粮食倒还好,但谁家没几个在生产大队的亲戚?在自家亲戚那里弄来的粮食,筛得就没那么细。”

    周洲解释着,“可这样得来的粮食不多,专门跑去公社借脱粒机又费事,大多就是自家老人孩子用手来去壳、去玉米棒子。”

    他家就是这样。

    生产大队靠种田的社员们羡慕城里捧着铁饭碗工作的人,但城里的人要是有一门乡下亲戚,那也是令人羡慕的事。

    四季的蔬菜,收成的粮食,对比只能在供销社买卖的人来说,他们可以说多一条来粮食的路子。

    交易的不会太多,但哪怕两三斤粮食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只是这样交易来的东西没供销社的品质好,也就只能让家里的老人孩子上手挑一挑,现在知道附近有一台脱粒机,自然想拎着粮食袋跑一趟。

    “不过你的提议也不是不行。”周洲跟着道:“咱们这次制作脱粒机,除了一起凑了一块二角钱买了机油和钉刺之外,其他配件都是从废弃仓库里翻出来的,再制作一次无非就是花费一些时间。”

    既然是捐给学校,机油和钉刺总不能还让他们花钱吧?

    钱嘉树凑过来小声道:“我刚听到老师和王主任在商量我们的奖励,要是再弄一台捐给学校,肯定能更顺利地落实下来。”

    “我投一票。”方大牛举起手,“去年我家楼下有一家挂了‘五好家庭’的门牌,把我妈羡慕的眼睛都红了,我要是拿一张奖状回去她肯定高兴的睡觉都会笑醒。”

    另外三人也跟着举起手来。

    四人意见一致,不约而同望向一旁没有说话的江小娥身上。

    罗朗奇怪看着她,“小娥姐,你不打算来吗?别啊,咱们可是一个小团体,缺了谁都不行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