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天幕]皇帝聊天群》 70-80(第13/19页)
。
而在乾德三年,负责慰劳后蜀末代皇帝孟昶的是赵光义。
秦念认为接待其他国君属于储君该做的事情,这很像是易储信号。
至于为何萌生易储的想法,秦念猜测可能是赵光美劝的。
因为赵匡胤放弃迁都之后的七月,极其反常地分别在十一日、十三日、二十五日都去探望了赵光美,很像是在安抚这个弟弟。
要知道在此之前,赵匡胤经常去找赵光义,却从来没有找赵光美的记载。
当然,这也有可能是秦念过度解读。
或许正如史书记载的那样,赵匡胤只是去探视生病的弟弟。
【秦念:但话又说回来,他这个想法也不算坚定,应该是怕赵光义伤心,做得犹犹豫豫。】
秦念也是这时才意识到,赵匡胤会放过“还没造反”的赵光义可太正常了。
开宝九年四月,赵匡胤想要迁都洛阳,群臣反对,连禁卫首领都反对。
但这些都没能劝服赵匡胤,直到——
“王叩头切谏”、“王又言:‘在德不在险’”。
有人说这是赵匡胤发现赵光义的势力太大了,所以不得不放弃迁都。
但秦念不这么认为。
因为其他人的反对根本动摇不了赵匡胤。
开宝九年八月赵匡胤又组织起军队攻打北汉,并且多次得胜。
这就足以说明他依旧可以随意调动军队,他能调兵去攻打北汉就能调兵来清君侧。
以赵匡胤的武力值,他要是铁了心易储——
说句不好听的,他完全可以轻松单杀赵光义,都用不着军队。
赵光义的“叩头切谏”才是重点。
这些人以及赵光义都反对迁都,以赵匡胤的能力,也必然能从中看出赵光义对皇权的渗透。
赵匡胤放弃迁都,就是放弃易储,甚至对赵光义的权势丝毫不觉忌惮:
开宝九年六月赵匡胤步行去赵光义的府邸监工建池塘,七月又亲自去视察建成的池塘。
这分明就是一个明知赵光义根基深厚、却并不在意的超级扶弟魔!
【刘彻:犹豫?】
【秦念:他起了易储之念后,就以开封无险可守为由想要迁都洛阳,这样就可以脱离赵光义经营十几年的势力范畴。】
【刘彻:既然军权在赵匡胤手中,又何须以此来削弱赵光义的势力?】
在刘彻看来,只要军权在手,大不了屠了开封那些与赵光义勾结的乱臣贼子。
何须被迫迁都?
【秦念:老赵可心疼他弟弟了,哪里舍得强行夺权?朕怀疑他原本打算在迁都洛阳之后,依旧将开封交给赵光义。】
【刘彻:……?】
既然有易储之心,怎能如此优柔寡断?
这是皇权之争!
刘彻简直不能理解后世皇帝的想法。
李世民对着儿子哭,已经很让人费解。
这赵匡胤更是离奇!
【刘彻:赵匡胤,你是这么想的?】
【赵匡胤:……朕现在不知将来之事。】
赵匡胤庆幸这话没有被视作谎言。
他确实不知未来之事,但他心知倘若决定易储,他必然会为光义留下退路。
【秦念:老赵,赵光义只是对着你磕头谏言,你就当场放弃迁都,也就是放弃易储。】
赵匡胤从洛阳回到开封后,就下诏增加赵光义和赵德芳的食邑,“光美、德昭并加开府仪同三司”。
没错,就给赵德昭加了个虚职待遇,甚至没给封王。
不封王,不给实权,在秦念看来就是赵匡胤在易储上稍微试探了一下。
赵光义一磕头,赵匡胤当场滑跪。
【刘彻:他死得不冤。】
【秦念:是啊,他把易储当作儿戏。但对于赵光义来说,那就是严重威胁到个人乃至全家的安危。】
【秦念:于是等到老赵将军队派去攻打北汉,赵光义瞅准机会就把他干掉了,并在军队班师回朝之前坐稳皇位。】
赵匡胤是被杀还是猝死,其实秦念也一直拿不准。
烛影斧声最早出自宋代僧人的《续湘山野录》,显然不可信。
但赵光义各种骚操作加剧了他篡位的嫌疑,所以秦念更相信是弑兄。
赵匡胤死在军队攻汉之际也极其可疑。
如果这些武将不在边关,赵匡胤死之前又没有明确立赵光义为皇太弟,这些将领就有可能联合起来拥立赵德昭。
赵光义崇文,又在文臣中根基深厚,显然不符合这群武将的利益。
赵匡胤死在大军在外征伐之时,简直就是赵光义登基的最佳时机。
何况赵匡胤的身体素质可算不上差。
《宋史》记载:
开宝八年九月,赵匡胤在近郊打猎,被马摔下来一点事都没有,还拔刀将马刺死。
开宝九年九月初一,亲临绫锦院;二十七日,亲临城南池亭;十月初六,他还亲临西教场。
就这个身体素质,怎么能在九年十月二十日在宋军征伐北汉时精准猝死?
第78章
【赵匡胤:……】
秦念这么一说, 赵匡胤竟然也觉得未来的自己“死得不冤”。
在未来的自己看来,易储或许只是一个念头。
用“迁都”试探,光义哭着不愿迁都, 他就明白三弟想要继承皇位,就放弃易储这个念头。
仅此而已。
却忘了对于光义而言,易储之事关乎自身乃至全家的生死存亡。
【刘彻:北汉?】
【秦念:异族政权,跟你们汉朝没关系,纯属攀附。】
秦念一看就知道刘彻为什么会搭话。
可惜北汉是由沙陀人刘崇建立,沙陀族属于突厥系民族。
【刘彻:……】
刘彻不高兴。
可惜了。
他方才还起了帮助这“北汉”对抗宋朝的念头。
【赵匡胤:朕征北汉是否功成?】
赵匡胤连忙问道。
既可以转移话题,亦可以助他平定北汉。
若是功成,明年征北汉时,将士必受鼓舞。
若是失败, 也能从秦念处得知失败的缘由, 从而转败为胜。
【秦念:你不是被赵光义杀了吗?虽然征北汉之战连胜, 但宋军不得不撤兵。】
【赵匡胤:……】
这是赵匡胤没想到、且最不想看到的答案。
光义为了夺权,竟是如此不顾国家社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