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天幕]皇帝聊天群》 70-80(第9/19页)
刎,而不是赵德芳那般“病死”,也不是赵廷美那般被诬被贬,忧悸而死。
《宋史》记载“德昭喜愠不形于色”,甲方给他设定为狠角色,倒也不奇怪。
至于如果赵德昭真的有能力,又怎么会输给赵光义——
这就得怪赵匡胤一点实权都不给儿子,反倒对弟弟百般偏爱。
给甲方找好理由,秦念继续话题。
【秦念:你那边现在是哪年哪月?】
赵廷美强忍悲意。
不到四个月,他就失去两个兄长。
但现在比起悲哀,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太祖皇帝昭告天下,诏令皇子赵德昭继承皇位!”
随着赵廷美这声呼喝,混乱的崇德殿平静下来。随后人皆跪倒,口称万岁。
方才试图救驾但被拦下的众人则皆是人心惶惶。
【赵德昭:太平兴国二年二月十一。】
赵德昭十四岁出阁,授贵州防御使。
如今二十七岁,虽无党羽,但也在朝中浸淫多年,清楚朝堂文武百官何人可信。
回答秦念之言后,立即调换各禁军指挥使,尤其是阻拦诸班直的武将,就是他此时可信可用之人。
同时,赵德昭冷声命人将方才试图护卫赵炅的一干人等皆暂且押入大牢。
待彻查先帝的死因之后,再行处置。
赵炅任命的宫内诸班直,赵德昭都不敢用,于是调神卫军入宫替换宫廷禁卫。
距先帝崩逝不久,赵炅尚未调换神卫军。
【秦念:这个时间?老赵,你才死了一百多天,尸体都还没入葬。】
【赵匡胤:……】
这话赵匡胤实在是没法接。
反倒是这么短的时间里,赵德昭就能诛杀……
想到“赵炅”的死,赵匡胤还是不由得悲从中来。
【秦念:你那边又是什么时间?】
【赵匡胤:开宝八年。】
赵德昭一愣。
秦念前一句还是父皇崩逝百日,怎么父皇却回答开宝八年?
很快他就反应过来。
正如此时是太平兴国二年一般,那边的父皇既然是开宝八年——
这是活着的父皇!
两榜上他不认识的那些名字,则是后世的皇帝。
正如这个居于民心榜首的秦念。
除了领命前去接管诸禁军的武将,其余文武百官皆留在崇德殿。
赵德昭安排完朝堂事务,连忙去扶起挣扎着起身的弟弟。
“传太医!”
赵德芳混战中被赵炅拳脚所伤,但好在他参战时就是二打一,没多久皇叔也扑将过来,他受的伤不算严重。
之前得知赵炅杀父,又见兄长直取逆贼,他头脑一热就跟着要报父仇。
此刻他才感到后怕,本就体弱的他连站立都双腿发软。
“兄……官家,臣无大碍。”
赵德昭还是坚持传太医,又亲自将弟弟扶至椅子上入座。
【秦念:开宝九年十月二十日,赵光义对你动手的好日子。】
【赵匡胤:他……为何如此?】
此问一出,赵匡胤竟是落下泪来。
他视赵光义为至亲,是真想将皇位交给他。
不立太子,不予赵德昭赵德芳实权,就是怕他们威胁到赵光义的地位。
哪怕赵德昭早已及冠,已有平稳接过政权的可能,赵匡胤也没有改立皇储的想法。
他知道一旦立赵德昭为太子,待他继位,必不能容下光义。
比起这两个接触甚少的儿子,他无疑更重视与他共进退多年的光义。
可……
为何会是兄弟相残的结果?
【秦念:你现在完全不理解,是因为此时还没有更易皇储的想法,但明年你就有了。】
关于赵匡胤究竟想不想易储,秦念其实也不确定,宋朝史书的隐史改史实在过于严重,难以作出判断。
但既然聊天群采用的剧本是杀兄篡位,逻辑上来说,群里了解真相的人只有登基后的赵炅,而赵炅已经被赵德昭干掉了。
那么这段剧本就处于空白状态——
就算赵匡胤从来没有向任何人说过要易储,赵德昭也无法否定赵匡胤曾有易储的想法。
既然是空白剧本,秦念就可以根据史书的记载,来推测赵光义弑兄的原因在于赵匡胤曾经想要易储。
【赵匡胤:……】
看向脸色惨白的光义,赵匡胤竟是不知该说些什么。
原来是他先负弟弟?
赵德昭不敢言语,他甚至做好了最坏的打算,那就是父皇因愧疚废太子。
但秦念言哪怕没有天幕,父皇明年就会有更易皇储的想法?
他也不知道父皇在想些什么。
【刘彻:赵匡胤为什么要将他弟弟当成太子培养?】
见赵匡胤要更易皇储,刘彻倒是不觉得奇怪。
这个赵德昭称赵匡胤为父皇,足见赵匡胤并非无子。
为何要考虑兄终弟及?
【秦念:老赵所在的时代是乱世,乱到割据政权林立。五十多年整出十几起篡位事件,弑君篡位、兵变夺权、逼宫禅让已成当时风尚。】
【刘彻:……?】
五十多年,十几次篡位?
这完全超出了刘彻的想象极限。
就是所谓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也不至于到这种地步!
………
李世民面色凝重。
唐宋之间应有武曌一朝,但武姓皇帝仅他一人。
那么武曌就极有可能是被篡位,且武曌之后就是五十多年的乱世?
这让他不由得想到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混乱。
武曌非昏庸之主,如此乱世,那就只能是唐末之时就已是乱世。
乱世之中,百姓如同草芥。
大唐的子民,会在唐亡之后面临这般境遇?
【秦念:老赵自己就是兵变夺权黄袍加身,夺了七岁小皇帝的皇位。当然,这小皇帝家的皇位也是弑君篡位来的,没什么好指责的。】
【赵匡胤:……】
刘彻怀疑秦念在暗中指责他。
刘弗陵继位时,年仅八岁。
但不见天幕收录自己的省略号,刘彻就知道是他想多了。
丝毫没为恶意揣测秦念而感到愧疚,刘彻只觉霍光不愧是去病的弟弟。
值得重用。
【秦念:老赵身为宋朝最能打的武将,经常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