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皇帝聊天群: 80-9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天幕]皇帝聊天群》 80-90(第19/19页)

    为了大唐的社稷、也为了雉奴的风疾,长孙皇后知道武曌必然会成为太子妃。

    武曌有着名列声誉榜前九的才华,不以太子妃之位相予,恐怕会积怨成仇。

    而不是像天幕那般,即便武曌篡位,也依旧与雉奴甚是亲近,之后亦是将皇位归还李唐。

    如今……

    唉!

    【刘彻:后世风气竟已至如此?】

    刘彻疑惑。

    说好的儒家大兴呢?

    儒家大兴,就兴出这么个风气?

    他不理解,并大受震撼。

    甚至还很不服气——

    后世风气到了这种地步,此前秦念凭什么讥讽诸汉帝?

    【秦念:你放心,后世不怎么想睡你,都更在乎你的一家三口。】

    【刘彻:不得胡言!!】

    卫青叹气。

    霍去病冷眼。

    他俩都快习惯陛下挑事,秦念就会提“一家三口”。

    【秦念:你得怪司马迁,他都把你的大将军塞在《佞幸列传》里了。】

    【刘彻:司马迁!滚进宫来!】

    司马迁目瞪口呆。

    啊?

    他现在正学游天下,要因他还没做的事情结束游历吗?

    至于这《佞幸列传》……

    他怎么可能会把卫大将军列入《佞幸列传》?

    【刘秀:卫青霍去病皆在《卫将军骠骑列传》,并不在《佞幸列传》。】

    【秦念:你就说《佞幸列传》里有没有卫青吧。】

    【刘秀:只是一句“卫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贵幸,然颇用材能自进”,并非佞幸之意。】

    【刘彻:摇唇鼓舌,擅生是非!】

    卫青再叹。

    他不认为陛下能赢下这一局。

    军情差距太大了。

    原本有“刘秀”这位汉帝的解释已然足够,陛下何必多言此句?

    【秦念:“自天子欲群臣下大将军,大将军尊重益贵,君不可以不拜”——暗示群臣都给卫青下拜的是你吧?】

    【刘彻:大将军战功彪炳,如此礼遇有何不可?】

    卫青:“……”

    他恨不能速至长安。

    以至于不能阻止陛下这般与后世秦皇相对!

    【秦念:“大将军为人仁善退让,以和柔自媚於上”,“令群臣从官自将军已下,皆负薪置决河”——你俩还挺双向奔赴?】

    负薪置决河,指的就是泰山封禅之后,汉武帝决心治河。

    于是他要求除了卫青,所有大臣都得背着柴草去堵塞决堤的黄河。

    秦念感叹这就是汉武帝对卫青的偏爱。

    【刘彻:……】

    “负薪置决河”这事他还没做过,但显然是以后他会做的事情。

    此刻他终于发现不对劲了。

    秦念再这么说下去,就算他自认坦坦荡荡,看到秦念之言的人也会揣测他与大将军的关系!

    【秦念:卫青陪葬茂陵,封土高度远超列侯,直逼帝后陵。某朝文人甚至感慨你俩“千秋万岁后,魂魄犹相依也”!】

    虽然前半句就是叹刘彻与卫青君臣相得,全文表达的是明朝文人对君臣相得的向往。

    但不妨碍秦念断章取义。

    反正根据设定,群里最晚的朱棣都看不到万历年间祁光宗编纂的《关中陵墓志》。

    【刘彻:朕与大将军仅为君臣关系!你继续说武曌与李世民父子的事。】

    卫青松了口气。

    陛下总算是反应过来了。

    司马迁:“……”

    所以他现在是继续游历,还是回长安觐见?

    唉。

    虽然明知是后世秦皇刻意曲解他的意思,但陛下没有收回成命,那就是君命不可违。

    也好。

    既然以后要写史书,若能亲眼目睹漠北之战的两位将军凯旋,也是幸事。

    【李世民:……】

    李世民并不希望秦念将话题转回来。

    虽然被秦念打岔,但他依旧无法面对雉奴娶他的妃嫔为皇后、甚至武曌还篡位登基的史实!

    【武曌:秦皇,吐蕃突厥之事,高宗皇帝与朕两朝应如何处置?】

    武曌果断转移话题。

    她算是看出秦念虽不在意女子为帝之事,对她曾为太宗皇帝之妃一事也不反感,甚至颇为欣赏。

    但为人实在好促狭!

    【秦念:外战暂时不急,先把继承人的问题解决了再说外敌也不迟。】

    【武曌:……】

    【秦念:李治,想好要不要让武曌继位了吗?】

    【李治:朕还有三子,他们皆不可为太子?】

    李治决心对皇后曾为阿耶妃嫔一事避之不提。

    反正天幕只是天幕。

    没人能逼着他非要言此事。

    李上金、李素节皆面色苍白。

    他们知道自己不得陛下看重,可亲眼看到陛下言“还有三子”时,还是会为之难受。

    唯有皇后之子为陛下所宠爱。

    正如太宗皇帝选择太子时,也不会考虑庶子。

    ………

    “三子”。

    秦念疑惑。

    乾封元年,李忠李孝已死,李治活着的还有六个儿子。

    除了武曌所生的第五子到第八子,还有第三子李上金和第四子李素节。

    但秦念很快又找到李治确实没把其他妃嫔所生的子嗣当回事的证据:

    李上金、李素节基本没怎么见过李治。

    史书记载是武则天从中作梗:

    李上金被封在外地不能朝觐。

    李素节是得李治诏令“素节既旧疾患,宜不须入朝”。其实李素节没病,他觉得长期没见到李治,就写《忠孝论》来表达感情,武则天截书后很不高兴,诬陷他赃贿,降封为鄱阳郡王安置袁州。

    但很明显,李治也确实不在意这两儿子。

    义阳、宣城二公主更是被幽禁于掖庭,到了成婚年龄李治都不管,直到李弘上奏请求放她们出嫁。

    【秦念:李贤反对武曌干政,自己能力又不足。】

    【李治:李旭轮如何?】

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