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天幕]皇帝聊天群》 100-110(第17/19页)
六世。
朝代也该减去一朝。
【朱允炆:……】
【秦念:怎么,很难猜吗?】
各朝孔家族人皆觉浑身发冷。
他们知道,自此以后,孔家必然声名扫地。
哪怕他们以各种堂而皇之的理由为自己开脱,这十二个字都将如附骨之疽跟随他们。
因为看到这句话的人太多了!
多到他们无法用改史隐史的方式将这句话磨灭。
而孔家效忠各朝亦是铁证,他们也无法磨灭这些存在于各朝正史的记载!
【赵匡胤:孔家?】
说是疑问,但赵匡胤已经有了答案。
他曾修葺孔家祠庙,塑绘先圣先贤像,是要以儒礼加强教化。
却不想这竟是把双刃剑。
孔家确实能帮他稳固统治,定大宋为正统。
可当异族亡宋之时,孔家也会如同宋微子这个先祖一般转投异族!
【秦念:华夏也找不出第二个这般世修降表的家族。】
世修降表。
各朝孔家族人尽皆惊恐。
惊恐于他们完全无法反驳这四个字。
【秦念:朱允炆,你说宋微子是去乱存祀。那么孔家助异族为虐,视华夏子民为贱民,是去乱存祀吗?】
【朱允炆:……】
朱允炆哑口无言。
不仅是他,各朝儒生再怎么尊敬孔子,也无法在此刻为孔家开脱。
“倘若孔圣知后世子孙如此行径,必逐之!”
有儒生试图将孔子与世修降表的孔家割席。
“可孔家是效仿被孔子称颂为‘仁’的宋微子之所为。”
百家尚存的大秦,其他学派如此讥讽道。
【秦念:铁骨铮铮劝人忠,世修降表衍圣公。这是后世送给孔家的对联,不用谢,你们应得的。】
【刘彻:衍圣公?】
【秦念:某朝给了孔家好大的脸,册封如此规格的爵位。不管怎么改朝换代孔家都能世代袭爵,直至朕将这个可笑的爵位废除。】
衍圣公是宋仁宗所封。
宋仁宗话题没开放,秦念不能直说。
………
可笑的爵位。
朱明三朝的衍圣公皆面色涨红,从未受到如此辱骂的他们,在此刻终于找到了反驳的方式:
“我孔家虽曾仕元,但先祖皆在引导蒙元向善!怎能说我等是助元虐民?”
但他们没资格在天幕上发言。
【秦念:赵匡胤,这衍圣公的尊称就是你朝给的,但你朝也是被孔家背刺得最狠的——宋朝尚与异族对峙之时,就有衍圣公迫不及待地给异族定论正统。】
方才狡辩“引导蒙元向善”的衍圣公像是迎面被抽了一巴掌。
宋金对峙之时,孔家分为南北两宗。
元灭金后,北宗归附蒙元。
而南宗在宋朝灭亡之前,以宋为正统。
但明朝的衍圣公没资格以南宗之忠为自己辩解。
元灭宋后,沿袭衍圣公之爵的是早就归附蒙元的北宗。
他们是北宗后人。
第110章
【赵匡胤:朕今日始知孔家的“去乱存祀”竟是这般含义:国可亡, 而家族不可断祭祀。】
赵匡胤冷笑。
是啊。
自商周以来,多少世家豪族极盛而衰。
就连嬴秦、刘汉、李唐这样鼎盛的王朝,其宗室亦在国破之后隐于民间, 不复盛名。
唯独孔家,竟是能够追溯至商时的王室,宗族祭祀显赫于世且延绵不绝。
这去乱存祀,说得好听,实则就是世修降表!
【朱允炆:亦有孔家嫡系忠于宋!】
【秦念:南宗在宋亡之后也接受了元朝的高官俸禄。南北两个衍圣公,哪边赢孔家都不亏,明显的两头下注——你管这叫“忠”?你是怎么做到一点脑子都没有却还能活到现在?大自然的奇迹吗?】
说南宗忠于宋朝吧,那是宋朝还在的时候。
宋亡之后,南宗的衍圣公孔洙就接受了元朝的俸禄与官职:
“江南袭封衍圣公孔洙入觐, 以为国子祭酒, 兼提举浙东道学校事, 就给俸禄与护持林庙玺书。”
至于南宗的衍圣公爵位,有种说法是孔洙让封:
就是说北宗内斗,忽必烈将孔浈夺爵。
后来忽必烈召孔洙觐见,要封孔洙为衍圣公, 孔洙婉拒后被视为美谈。
但《元史》压根没有孔洙让封的记载。
孔洙辞爵的最早记载是元中后期苏天爵的《题孔氏家藏宋敕牒后》:
“尝闻故老云:宋社既墟, 廷议以袭封之爵当归三衢, 彼固辞曰:‘吾既不能守林庙坟墓,其敢受是封乎!’呜呼,孔氏居江南者,皆当以斯言为念也。”
——孔洙以没能守住曲阜的祖庙和坟墓为由不敢受封。
苏天爵表示南边的孔家族人应当记住自己祖宗这句话,别拿着家藏的宋代敕牒出来丢人。
基于这个目的, “尝闻故老云”就很有可能是苏天爵编了孔洙辞爵的故事来劝导南宗。
明朝的杨士奇对这个故事进行艺术加工, 说孔洙不仅辞爵, 还请求将衍圣公的爵位让给北宗的长者,忽必烈因此赞扬:“宁违荣而不违道,真圣人之后也。”
这位同样“严谨”,在前头加了一句“吾闻”,也就是“我听说”。
去掉赐爵让封之说,那么南宗孔洙就是在宋朝灭亡之后,非常丝滑地变成元臣。
【朱允炆:……】
朱允炆几乎站立不稳。
他对儒学深信不疑,此前还认定天幕为假。
可纵然天幕为妖法,孔家之事却不假。
那骤降的民心更是刺痛了他的眼。
这真是妖僧妖法吗?
倘若不是,这民心……是大明臣民对他感到失望?
李景隆已经越发偏向燕王。
不止是他,许多将士皆是如此。
陛下为“世修降表”的孔家辩解,是对忠于大明的将士们的侮辱!
【朱元璋:大明一朝,夺衍圣公爵位,清查孔家田地财产;凡大明皇帝,不得尊孔!】
朱元璋冷声道。
不是因为秦念对朱允炆的讥讽。
而是他将大明代入了宋朝的处境。
想必大明风雨飘摇之际,这孔家也会毫不犹豫“去乱存祀”。
………
秦念点点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