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皇帝聊天群: 110-12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天幕]皇帝聊天群》 110-120(第10/20页)

 朱元璋此刻将恨意投向了儒家——是儒家之学教他亲亲相隐,教他庇护宗室!

    ………

    各朝大儒皆觉不解。

    明朝的开国皇帝惯子如此,却怪罪于儒家的“亲亲相隐”?

    【秦念:亲亲相隐,说得好听。不过是宗族利益高于国家利益,以伦理之名行纵容犯罪之实。】

    其实现代也有类似亲亲相隐的条例:

    刑事诉讼法规定:“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

    司法实践中,对于近亲属的窝藏包庇行为,量刑时往往会从轻处罚。

    这是尊重人伦亲情,不鼓励包庇。

    而在古代,包庇亲属犯罪不仅不算犯罪,反过来告发亲属那才叫犯罪。

    这就是鼓励亲属之间互相包庇。

    比如《唐律疏议》记载:“诸告期亲尊长、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虽得实,徒二年”,哪怕所告之事属实,有期徒刑两年。

    甚至就算告发的是谋逆大罪,也只是减罪一等:“其告事重者,减所告罪一等”,照样算犯罪。

    “诸告祖父母、父母者,绞”——子女状告祖父母、父母,处以绞刑(有告发谋逆重罪、母亲杀死父亲、养父母杀害生父母等例外条款)。

    就这种律法,说白了就是在纵容犯罪。

    【秦念:儒家也别狡辩孔子的亲亲相隐只针对小罪,正是小罪被隐,才会酿成大罪,最终养出朱檀朱樉朱榑这三畜生!】

    董仲舒怔然片刻,再度苦笑。

    “宗族利益高于国家利益”。

    “以伦理之名行纵容犯罪之实”。

    “小罪被隐,才会酿成大罪”。

    三句话,将亲亲相隐的弊端彻底揭露。

    董仲舒甚至不敢以人伦为“亲亲相隐”辩护。

    朱檀朱榑做了什么尚且无从得知,而这朱樉所为,虐杀宫人、阉割□□、掳掠幼女、逼迫百姓典卖儿女……

    难道明朝皇帝庇护出这样的皇子,就是儒家所想要的人伦吗?

    “大义灭亲”亦不能用于维护“亲亲相隐”。

    正如秦念所言,正是因为亲亲相隐,才会酿成需要大义灭亲的重罪。

    ………

    各朝、甚至包括秦朝,都为“亲亲相隐”被驳斥而心惊。

    就连大秦的律法,都有“子告父母,臣妾告主,非公室告,勿听”这样明显遵从亲亲相隐的条文!

    “李斯,继续修改律法。”

    嬴政思忖片刻,就作出了决定。

    “唯。”

    李斯心中虽有万般无奈,但陛下的诏令必须遵从。

    他的无奈,在于因后世秦皇而起的政务实在是……

    太多了。

    【朱元璋:……非杀不可?】

    朱元璋心知秦念之言,既是在否定儒家的亲亲相隐,也是在催促他尽快处置朱樉。

    心如刀割之下,他再度询问。

    他甚至在奢望秦念给出第二个处置的办法,只要留朱樉性命,哪怕是流放边境亦或永囚牢狱!

    【秦念:你那病死的太子朱标,只因他为朱樉求过情,到后世也是骂声不绝。】

    这话当然是秦念在胡说八道。

    朱标如今的名声其实相当好听——尽管秦念不明白他的名声为什么这么好听。

    《明史》中有这段记载:

    “二十四年,以樉多过失,召还京师,令皇太子巡视关陕。太子还,为之解。明年命归籓。”

    将朱樉召回京师,或许只是朱元璋碍于民怨不得不为。

    或许朱标也只是尽太子的职责,给皇帝搭个台阶。

    但史书既然记载是朱标从中调解,从而把朱樉放回藩地,放任朱樉继续为祸一方。

    那就别怪秦念骂他了。

    有秦念一人的骂声,那也算得上“骂声不绝”。

    【朱元璋:此非标儿之过,是朕……】

    次子的过错甚至牵连到了长子。

    标儿只是从中调解,后世都骂声不绝,可见朱樉的罪行已是天怒人怨。

    他若再庇护朱樉,不仅民心思变,自己的声名不存,社稷亦是危急。

    朱元璋终于作出了决定。

    【朱元璋:秦王朱樉,其罪当诛,朕……命你……自尽,以谢天下。】

    “父皇……儿臣不想死!”

    恐惧之下,朱樉连退数步:

    “父皇定是权宜之计,这是权宜之计!”

    然而痛恨他至极的宫人,太多了。

    原本朱樉会死于三名老妇人在樱桃煎内下毒。

    而今日——

    被砸得头破血流的宫人抬起头,目光凶狠。

    秦王宫外,恨朱樉入骨的百姓也不在少数,甚至连秦王宫的护卫,也恨透了朱樉。

    齐王朱榑瘫倒在地。

    他清楚自己在劫难逃。

    连孝慈高皇后之子朱樉都被赐死,父皇又怎么会保他?

    【秦念:再说说朱檀这个畜生。】

    【朱元璋:他已经死了!又何必提他?】

    被迫命朱樉自尽,朱元璋心如刀割。

    如今秦念却还不放过他的子嗣,连两年前就已经死去的儿子都不放过!

    【秦念:你朝喜欢隐史,关于朱檀所为的正史记载,居然只有“饵金石药,毒发伤目。帝恶之。二十二年薨,谥曰荒”这么一行字,朕当然得将这个畜生的罪行公诸于众。】

    【朱元璋:……】

    既然已经隐史,这秦念又如何——

    朱元璋转而又想到了秦念的“考古”,她或是从谁的坟墓中挖出了朱檀的罪行记载。

    【秦念:朱樉你都只给了“愍”这种平谥,可这朱檀却是“荒”这种恶谥,因为这个畜生掳掠军户家的幼童,还以阉割民间幼童为乐!】

    依旧是《太祖皇帝钦录》的记载:

    “将民间十岁、七八岁将在宫中玩要三五日才方将出。阉为火者,怒及当境人民。此夫妻二人,死不可逃。又将军家营里小孩儿,拿人宫中,有放的,有不放的,吓得军家小孩儿见火者去,都藏在床下。”

    将民间幼童带入宫中,阉割后放出。

    ——有传言朱檀阉割幼童是作炼丹药引,但秦念没有找到史实来源,可能是后人将“阉割幼童”和“饵金石药”两件事进行结合。

    又掳掠军户家的小孩,有的会放出来,有的不放,吓得军户家的小孩看到宦官就藏到床底下。

    ——不放出来的小孩,很有可能死在了宫里。

    第116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