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皇帝聊天群: 120-13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天幕]皇帝聊天群》 120-130(第4/19页)

用三年。

    更离奇的是,明帝的民心只下降几个名次,上升却是十余个名次!

    【朱元璋:这三年的财政或将入不敷出。】

    朱元璋并不知道,如果只是停发一代宝钞,那么不仅这三年会因为不再发放宝钞而入不敷出。

    三年后,只要允许一代兑换二代,那么百姓立即就将二代宝钞全部兑换成金银铜。

    他们不会相信第二代宝钞。

    把金银铜留在家中,再怎么贬值也不会贬到二十比一。

    ………

    秦念将兑换比例计算在二十比一,是基于《明实录》的“时钞法久不行,新钞一贯,时估不过十钱,旧钞仅一二钱”。

    在明宪宗朱见深时期,大明宝钞已形同废纸,但也看得出旧钞对比新钞贬值5-10倍。

    所以洪武二十五年,贬值八成的新钞值200钱,旧钞应该在20-40钱之间。

    秦念定旧钞在三年后值50文,习惯旧钞贬值的大明百姓就不会抗拒一代宝钞的废除。

    朱元璋发行了5亿贯。

    大明宝钞是桑皮钞,正常流通两三年出现贯伯模糊,五年纸张开始变成碎末。

    那么可以推测,等到洪武二十八年,能够兑换二代宝钞的旧钞应该只剩下20%左右,也就是1亿两。

    以二十比一的比例进行兑换,也就是500万两白银,这就是可以负担的负债——开海三年的税收就足以填补。

    这就完成一代宝钞到二代宝钞在货币流通上的过渡。

    现在就只剩下两个问题:

    一是从哪里找出五百万两白银填补第一年的市场空白。

    二是如何重建百姓对二代宝钞的信任。

    【秦念:所以你得以战养战。】

    【朱元璋:?】

    【秦念:今年七月,李成桂迫使高丽王大妃安氏废恭让王,篡位登基。】

    李成桂篡位后,在洪武二十六年得到宗主国明朝的旨意,改国号为朝鲜。

    现在的高丽还是叫做高丽,李成桂还没有得到明太祖的认可。

    【朱元璋:李成桂确已上表此事。】

    朱元璋惊疑不定。

    停印停发大明宝钞,国政已经极为紧张,很难度过这三年。

    内忧严重至此,结果秦念居然想让大明对高丽开战?

    外患有倭患未除,北虏虽不敢再南下,但依旧是大患。

    现在攻打高丽?

    何来钱粮?

    【秦念:攻下高丽后,每年大约可开采黄金三万两、白银三十万两、粗铜一万三千吨,也就是年入约百万两,可开采两百年,恰好朕知道这些矿区在哪里。】

    这个数据是网上得来,洪武年间攻下高丽,也不一定能有这么大的产出。

    但没关系,就算秦念搞错了,按剧本逻辑她也不算撒谎。

    因为可以解释为“秦念以为高丽半岛的矿产年产量就是这么高,但因为明朝的开采能力有限,没有达到她的预计”。

    【朱元璋:??!】

    【朱棣:但停印大明宝钞,如何支撑攻打高丽的军饷?】

    朱棣没有追问的另一个问题是:

    假如未能攻下高丽,又当如何是好?

    【秦念:发行国债。允许权贵豪富以钱五钞五的方式购买国债,接受旧钞。十年后以金银偿还十分,若是愿意再保留国债十年,当偿还十五分。】

    允许“钞五”,其实就是让利。

    三年后旧钞贬值九成五,用于购买国债却能在十年后全额兑换金银。

    换句话说,就是“钱五”购买十年国债的总利润将近100%。

    秦念之前说高丽每年可以开采价值百万两的矿石,十年就是千万两——明朝借的五百万两国债,十年后有归还千万两的能力。

    由于现在的明朝国家信誉无限接近于零,百姓不可能购买国债。

    只有私藏白银的权贵豪富,才能凑出五百万两解决第一年的钱荒问题。

    秦念知道,以朱元璋的口碑,区区10%的年利率,不足以让权贵富豪冒着诛九族的风险把钱拿出来。

    但她还有后手。

    第123章

    桑弘羊震惊地望着天幕。

    此刻, 他彷佛看到了一只展露獠牙的凶兽!

    国债的利息或许远远比不上民间借贷,但唯有国家,才借得起如此巨额的债务。

    一旦权贵富豪从战争中获取巨利……

    桑弘羊深呼吸数次, 连忙向陛下禀告他所想到的“国债”利弊。

    【秦念:五百万两白银足以支撑一场攻打高丽的战争。这次国债的资金来源,即便查出是非法所得,也只会罚没本金,而国债收益属于正当所得。是吧,老朱?】

    明军军饷充足不折钞,将领是朱棣蓝玉,钱不够用,那些买国债的权贵豪富还得加仓。

    他们肯定害怕如果不能开采高丽的矿区,购买的国债将会血本无归。

    其实就算没攻下高丽, 或者攻下后开采不出千万两, 问题也不大。

    秦念的目的就是找出五百万两投入市场。

    只要明朝不发生钱荒, 经济就能走上正轨。开海加发展工商业,十年后拿出千万两还债不难。

    【朱元璋:……是。】

    朱元璋心痛于高达五百万两的巨额利息。

    但他清楚若是能借到五百万两国债,他就有足够的军饷攻打高丽,甚至还能挪用两百万来发放俸禄、月粮、工食、盐本。

    白银不会贬值, 朱元璋清楚这两百万足以支撑一年。

    这两百万和充作军饷的三百万一同流入民间, 就不会有钱荒。

    至于非法所得只能罚没本金, 朱元璋清楚这是不得已而为之。

    【秦念:就算这笔钱是贪官贪来的,又或是犯罪所得,购买国债后也只能是罚没本金,必须既往不咎,十年后也依旧要兑现国债收益。】

    此前无论是十年十分利, 还是只罚没本金依旧兑现收益。

    洪武朝的大多数权贵豪富就算意动, 也依旧决定隐匿财富。

    他们太清楚陛下的为人。

    购买国债就是露富, 必然会被陛下盯上。

    到时候恐怕就是有钱买国债,全族都没命兑现收益。

    但“既往不咎”不同!

    【朱元璋:购买国债就能脱罪?】

    与经济相关的对策,朱元璋不懂,只能全部遵循秦念的意见。

    但涉及贪腐,朱元璋完全不明白秦念怎么会为了五百万两白银对罪人既往不咎。

    那他被迫杀子又是为何?

    难道两个藩王购买的国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