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皇帝聊天群: 140-15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天幕]皇帝聊天群》 140-150(第8/19页)

上祭。”

    倘若吕太后得知此事,薄太后必危!

    【刘炟:唯!】

    刘盈时期。

    十二岁的刘恒连忙拜倒请罪:“母后!儿臣必会留下祖训,禁止后世子孙行如此大不孝之举!”

    吕雉冷眼看着天幕,任由刘恒跪伏。

    这刘秀既然是刘恒的后人,那就是刘恒的过错。

    伏跪着的刘恒不敢抬首,在得到太后的饶恕前,他也不敢起身。

    身在另一处宫殿的刘盈大惊失色,但刚走出几步就停了下来。

    恒弟说过,无论发生什么,都请求他不要干涉。

    否则惹怒太后,恒弟的处境只会更加危急。

    ………

    七岁的刘恒同样跪倒请罪,却被吕雉扶起:

    “我儿无需如此。”

    吕雉深知此时她该做什么。

    陛下尚在,她绝对不能苛待太子,反倒必须表现得已经被刘恒的恭敬打动,视其为亲子。

    但稚子的哭声还是扰乱了她的心神,吕雉轻声安抚。

    吕雉看似没有迁怒刘恒,实则……也确实没有过多迁怒。

    一则秦念称后世以刘秀此举为笑话,可见后世依旧认可她的功绩。

    二则刘秀将她移出高庙,换言之刘秀之前的汉帝都没有这么做。

    刘秀此举,是因王莽篡汉,故而将重用外戚的太后视为“危及社稷”。

    三则……刘恒这两月以来的恭敬孝顺,她也看在眼里。

    哪怕是装的。

    【秦念:你视外戚危及社稷,可倘若权臣不是外戚王莽,而是非外戚的赵匡胤,这西汉就有救吗?】

    【赵匡胤:……】

    赵匡胤无奈。

    他猜到秦念想要说什么,但被拿出来举例的是自己,这感觉……唉。

    明明更适合举例的是霍光,汉光武帝认识霍光。

    霍光也可视为非外戚的权臣。

    赵匡胤也不敢出言反对,否则秦念必然会提“篡位的是你不是霍光“。

    【刘秀:你认为错不在外戚,而在于太后无能?】

    刘秀想起赵匡胤是怎么登基的:

    “兵变夺权黄袍加身,夺了七岁小皇帝的皇位。”

    想来这赵匡胤并非外戚。

    刘秀不得不承认,换作赵匡胤,汉室依旧危矣,甚至更加危险——他或许难以复汉。

    同理,若是换作霍光篡位……

    虽然得出答案,但刘秀不想回答“是”,于是以反问代替回答。

    【秦念:对。就像你朝就不是亡于外戚太强,此时外戚可以说是太弱,这时的太后也无能。】

    【刘秀:……】

    刘秀等候片刻,没有看到唐宋明的皇帝反驳秦念之言。

    秦念善于规避规则,刘秀无法确定她这段话有没有陷阱。

    但后世皇帝无人反驳,那就应该是事实。

    外戚太强,王莽篡汉。

    外戚太弱,依旧亡国。

    这时刘秀不由得想起宋时的“文武对立”。

    可外戚之事不同于文武可相互促进,刘秀一时间竟想不出解决之道。

    ………

    换作被秦念指出治政的诸多过错之前,朱元璋一定会出言反驳。

    东汉怎能算是亡于太后无能?

    可如今朱元璋会先思索秦念何出此言。

    汉灵帝驾崩之后,皇子刘辩继位,其母何太后临朝称制。

    何太后之兄何进欲要诛除宦官,何太后怀疑何进想要擅权于是反对诛宦,何进就依袁绍之策召董卓入京。

    后来何进被宦官所杀,董卓入京废刘辩立刘协,天下就此大乱。

    依秦念之言……

    朱元璋试着反过来理解。

    倘若何太后能够平衡外戚与宦官,阻止何进引董卓入京,或许可以延续东汉国祚。

    第145章

    【刘邦:依秦皇所见, 应如何解决外戚既不可太强、又不可太弱的问题?】

    【秦念:错了。外戚根本就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太后和皇帝。】

    西汉和东汉的亡国,本质在于社会矛盾已经累积到一定地步。

    王莽篡汉是因为汉室已失民心。

    结果王莽治国提前引爆所有矛盾, 身处乱世之中反倒使得人心思汉。

    但掌权者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或加剧社会矛盾,所以秦念聊西汉亡国的问题,就是要将话题引向改良帝制。

    她显然不能在皇帝聊天群里反帝反封建,但改良可以。

    【朱元璋:这是何意?】

    朱元璋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论断。

    历经七个话题,尤其是二十日前被秦念斥责得废除祖训以后,朱元璋已放下许多偏见。

    再观史书上,朱元璋发现那些干政的后妃,有北齐胡太后这般荒淫者、王政君这样重用外戚致使王莽篡国者。

    也有邓太后那般“兴灭国,继绝世”的千古贤后、明德马皇后那般母仪天下者。

    但外戚不同。

    外戚者, 非能者居之。

    史书上外戚祸国者比比皆是, 卫青霍去病这样的人极少, 这怎么也不算问题?

    【秦念:外戚得以重用,大致分作两种情况:一为皇帝重用外戚;二为太后重用外戚。】

    刘邦思索着秦念所言。

    和往后的皇帝不同,刘邦还没见过太后重用外戚祸国的先例。

    反倒秦国宣太后、齐国君王后都有功于社稷。

    不过刘邦也认可秦念所言。

    卫青霍去病等人就属于皇帝重用皇后家族的外戚;而王莽属于太后重用自己家族的外戚。

    【秦念:无论是哪种情况,归根究底都是在借助外戚巩固权势、制衡朝臣。朱元璋, 你朝倒是几乎没有外戚乱政, 但宦官却权势滔天——说白了, 就是皇权需要制衡朝臣的力量。】

    【朱元璋:……】

    朱元璋几乎是立即就想起朱棣时期那个致使交趾叛乱的宦官。

    但此人显然还算不上“权势滔天”。

    朱元璋当然了解制衡。

    他认为外戚和宦官皆是祸国之源,故而都在祖训中予以封禁。

    于是分封诸藩,想要以宗室的力量来制衡朝臣。

    结果大明二世内战空耗国力,身为藩王的老四篡夺皇位,还编造无数伪史, 连累自己名声受损。

    此后朱棣再度削藩, 朱瞻基以内阁制分散相权引发党争, 后世明皇不得不选择宦官作为制衡权臣的力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