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皇帝聊天群: 150-16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天幕]皇帝聊天群》 150-160(第18/20页)

些被坑杀的术士应该包含儒生,甚至都是儒生。

    只是如果诵法孔子的术士算是儒生,那么炼丹的儒生就是术士。

    两种职业并不相斥。

    这帮骗子自己炼长生药自己吃也就算了。

    “徐巿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

    骗国家巨额经费炼假药,炼不出来就找借口诽谤皇帝。

    还在民间宣扬这个借口,让百姓认为不是这帮骗子炼不出长生药,而是始皇帝没资格得到长生药。

    被坑杀有什么资格喊冤?

    【刘秀:朕竟是未想到这一层。欺君之罪,确实当诛。】

    刘秀也发觉自己学儒家典籍,就难免为儒学所误。

    今日看秦念解读坑儒之事,他才惊觉这四百六十余名儒生,或本身就是炼制毒丹的术士,或是在术士诽谤皇帝时参与其中。

    而儒家故意隐去炼制“长生药”本身就是一场骗局,反而不断指责始皇帝坑杀儒生,这分明就是颠倒黑白。

    【秦念:朕还需要为祖龙澄清一点,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不在挟书律的禁令之内,“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祖龙焚的是民间藏书,咸阳之内有博士官掌管着百家典籍。反而是项羽入咸阳后烧秦宫室,才有各种典籍的失传。】

    【李世民:朕对始皇帝并无恶意。只是若秦朝未曾烧百家典籍,纵项羽焚秦宫室,百家之学或许不会失散众多。】

    自从知道单独以儒治国不可取,李世民就在尽量搜集各家典籍。

    然而收获甚微。

    对秦时百家典籍大量被焚一事,深感遗憾。

    故不由得出此言。

    【秦念:二凤,你应该是觉得挟书律弊大于利?】

    【李世民:朕……还请秦皇相告,挟书律有何利?】

    李世民原本想说正是如此——甚至无利。

    但很快他就想到秦念这个问法,其实就是表示挟书律必有其利。

    且利益干系极大。

    【秦念:朕提醒你一件事,刘邦即位之后,没有废除挟书律。】

    【李世民:!!!】

    李世民悚然一惊。

    儒家常以挟书律作为秦朝暴政、二世而亡的重要原因。

    可此刻李世民才注意到,汉高祖的确没有废除挟书律!

    是汉惠帝四年,汉朝才将其废除!

    【秦念:刘邦,你为什么不废除挟书律?】

    【刘邦:百家之学,所思各异,且多为赞同周礼之分封,并不认可天下一统。朕若过早废除挟书律,恐战国纷争再起。】

    【秦念:汉帝废除挟书律的时候,汉朝天下已定,民心亦已归汉。就连儒家也在祖龙和刘邦的压制下修改自身学说,从尊崇分封改为认可郡国并行,甚至开始主张削藩。】

    【秦念:没有挟书律,华夏不知何时才能完成文化一统。】

    各朝儒生目瞪口呆。

    如果只是两个秦皇认为挟书律利大于弊,他们定然不会认可。

    可汉高祖也没有废除挟书律,甚至认可挟书律有助于天下一统——

    越是觉得荒谬,就越是惊恐。

    【李世民:是朕不明当时之事,误解始皇帝多时!】

    【嬴政:秦念,你此前说当以百家治国,故朕已建咸阳学宫容百家之学。如今你又言挟书律利大于弊,这是何意?】

    嬴政没有理会李世民的致歉。

    只是百家学宫已立,秦念现在又言挟书律之利。

    这又是为何?

    此时的咸阳学宫内,百家皆惊!

    【秦念:祖龙是奠定两千年华夏政治格局的皇帝,作为新制度的先行者,没有任何前车之鉴。先行者的政策有缺漏,再正常不过。挟书律利大于弊,但依旧有弊端。】

    “先行者的政策有缺漏,再正常不过”。

    如石破天惊,各朝曾骂始皇帝暴君之人,都在此刻怔然。

    他们骂了这么多年的暴君,是新制度的先行者。

    【嬴政:你有何改良之策?】

    嬴政已经看到咸阳学宫之利。

    咸阳学宫已经落成,容百家学说。

    学宫内儒生最多,但儒家被秦念指出太多过错,其余百家与其争辩之时也不落下风。

    咸阳令刘邦上书开民智于国有利:

    百家争论各执一词,咸阳百姓分不清孰对孰错,反倒不会轻易被一家之言所欺骗。

    【秦念:无论是禁止“藏诗、书、百家语者”的挟书律,还是“抑黜百家”的尊崇儒术,其目的都是统一思想。且统一思想这件事,也必须要做。】

    【刘彻:你是以法家学说统一思想?】

    刘彻很是不满。

    挟书律与尊崇儒术都是“统一思想”。

    他都没烧过百家典籍,却遭受秦念百般嘲讽。

    始皇帝的挟书律却被秦念誉为“利大于弊”。

    凭什么?

    难道他尊崇儒术就不算先行者?

    先行者的政策有缺漏再正常不过,秦念凭什么骂他始作俑者?

    【秦念:依法治国是治国手段,单以法家学说治国,只要皇帝不是明君,那就直接走向亡国。】

    【嬴政:……】

    【刘彻:这话倒是在理。】

    秦念这句话,分明就是指秦朝二世而亡与始皇帝也有关联。

    能迫使秦念出此言,刘彻自是得意。

    卫青向去病摇了摇头。

    倘若是无谓之争,当劝陛下不要与秦念起争执。

    但若是涉及治国理政,身为人臣反倒不能多言。

    【李世民:秦皇又是如何统一思想?】

    李世民连忙问道。

    如今儒家之学的谬误为天下皆知,竟是带来许多混乱。

    数日来各地上书,言民间邪说有兴起之意。

    【秦念:儒家最本质的缺点是崇不存在的古,而最大的优点在于给国家树立了一个天下大同的目标。没有目标的国家,就像没有目标的行人,迷路是迟早的事。】

    董仲舒又没能握住笔。

    他曾一度以为既然尧舜禹之事皆为编造,则天下大同本就不存在。

    故修正儒学谬误时,常常陷入茫然。

    可秦念说儒学最大的优点是“天下大同”?

    后世秦皇亦认可“天下大同”?

    这是儒家的最高理想!

    【李世民:朕不解此言。】

    李世民坦率地承认自己没看懂。

    统一思想就是“天下大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