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把龙袍披朕身上了(基建): 170-177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谁把龙袍披朕身上了(基建)》 170-177(第5/10页)


    然后林绛就开始着手准备画画。

    林绛如今觉得自己画技已大成,也想同慕容博博一样去大学堂当个美术西席。

    故而他最近都在画各种画作,就等着到时让教育部尚书以及林肆观摩。

    只要他们同意,他就能去大学堂教他们画各种花花草草了。

    真是想想就令人兴奋呢。

    第174章

    范迎第一次觉得时间过得这样快, 她竟已经是个大二的学生了。

    物理系和化学系就如同医学科一般,在大一的时候就去工部的科学司参观过,有时实操课也是直接去科学司上的。

    科学司的两位技术员似乎对范迎颇为满意, 问她毕业了愿不愿意到科学司来。

    对此范迎还未想好, 如今大学毕业的出路很多,能当西席、能从基层做起当小吏、物理科和化学科的学生也能留在工部。

    范迎只回复自己再考虑考虑。

    如今大二,科学司那边便交给物理科和化学科一个简单的科研课题。

    需要两个学科的学子各自分组, 然后两两组队完成。

    至于课题, 则是根据操作流程制作出一支简易的竹制硬笔。

    材料上课时会发放,到时会看哪个组做出来的竹制硬笔最好。

    范迎看了看操作流程,很快就搞清楚这个简易竹制硬笔的原理是什么。一个中空的笔杆作为墨水仓, 通过毛细作用将墨水从笔杆持续输送到金属笔尖。

    需要制作的步骤也不少,分别有笔尖、笔舌、笔身与笔帽这四样。

    最后将这四样组装起来, 再灌入调制好的墨水即可。

    看起来好似简单,其中笔尖的制作非常繁琐。不光要将金属片剪成一个小铲形或菱形,还要用工具轻轻敲打,使其形成适合书写的弧形。

    随后便是最关键的一步。

    开缝。

    在笔尖正中凿出一条细缝,它负责将墨水一分为二, 稳定导向纸面。

    范迎担任了小组长。

    这是她第一次体验到科学司的工作是如何进行的。

    最终简易竹制硬笔被制作出来, 范迎作为组长,先是握住这支竹制硬笔感受触感。

    竹管的大小是他们特地丈量过的, 握在手上的尺寸刚好。

    这支简易竹制硬笔堪称成功,但就是写字时还是有些挂纸, 不过挂得并不严重, 能写。

    小组的其他同学纷纷反思,应当是开缝那一步做得还不够细致,下次可以改进一些工艺。

    这是范迎第一次靠着学到的知识制作出实物。

    她心中被前所未有的满足感所填满, 看着那只不算完美的简易钢笔更是怎么看怎么满意,原来科学司平时的工作是这样的。

    范迎开始思考,过两日要不要再去科学司看看吧,感觉这里似乎也是个好去处。她本来就喜欢物理,对基层小吏也并没有那么感兴趣。

    科研课题做完,范迎的日子便回到了平静的大学生活,每日吃饭、上课、睡觉,闲暇时去图书馆看书,和室友们出门吃吃食肆里的新菜品。

    如今的《黎县月报》虽叫《黎县月报》,但也不止在黎县一处印刷。

    安京也有个印刷的地方。

    每月也就黎县和安京人看上报纸的速度最快,其余州县的人都得等上两日才看得到。

    这也是黎县百姓抬起头走路的底气之一。

    安京大学堂每月都有人订购报纸,范迎在门口付了钱,拿起一张边走边看。

    然后她的眼睛就一直保持睁大的状态!她目不转睛的盯着报纸上的内容。

    陛下竟要召开一次百姓公议大会!

    范迎第一次听到这几个字,继续往下看了才知道这是推选百姓代表来到安京开会,由百姓代表提出建议和问题,由代表记录,随后呈给陛下。

    范迎拿着报纸站在门口的样子十分奇怪,便有几个师弟师妹以及同学问:

    “师姐怎么在这站着不动啊?这期报纸是有什么劲爆的消息吗?”

    范迎这才抬起头。“陛下要选举百姓代表开会……”

    “真假的?”

    “报纸上说的吗?”

    “快给我看看!”

    安京大学堂里有各种家庭里走出来的学生,其中平民、寒门以及商人的孩子感触最深。

    商人不被允许科举,平民没钱读书,寒门读了书但是却被看不起。

    这些孩子是能真真切切体会到治国与律法和他们完全没有关系的人。

    但是如今,普通的百姓,各行各业的工人,种地的农户,都能选举出代表去开会,提出自己的建议和问题。

    范迎一下子激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

    这次的百姓公议大会,场地和布置一事,林肆还是交给礼部去办。

    礼部尚书都快哭了,过了这么久礼部终于又有活干了。

    陛下登基以来,已经五年没有祭祖也没有祭天了,他又不敢问,只得每日如履薄冰地过着。

    如今这百姓公议大会一听就是个很重要的事,只要他这次办得好,那么礼部还是可以继续存在的,他这个尚书还是能继续当的。

    比报纸先发行的,是传到各州县的政令,县令和知州需将各行各业都选出代表才是。

    许多百姓看了报纸,整个人跃跃欲试地想要去报名。

    甚至黎县的大街小巷都在讨论这个事情。

    “咱们黎县的代表需得好好选才是,可不能让安京的那群人轻看了。”

    “就是就是!得让安京明白,要不是黎县,可没有他们的今天。”

    康竹青是个多年的老工人了,她看了报纸,兴奋得坐立难安。

    她对石土说:“这个百姓代表,我想去试试。”

    同样的事也发生在别的州县。

    很多人看到报纸上的消息,都想去试一试。

    能不能选上是一回事,若是选上了,那真是以后能吹嘘一辈子,这定是要记录下来流传下去的。

    于是各州的县衙和知州忙得不可开交,代表的人数有限,提交的申请却又这么多。

    而且乍一看,提出的问题还都很有意义。

    各行各业各地代表到达安京后,礼部安排住处,并且发放入场函,一函一人,不得带无关紧要的人员入场。

    自然还少不了调用士兵维持秩序,更要有人全程记录。

    会议时间长且繁琐,林肆手头堆积了一堆公文和决策要批改。因得前段时间往西平派了不少人去,收复西平的演练进行得很频繁,火药与武器训练也在进行当中。

    故而百姓公议大会由梁年主持。

    林肆不止一次感谢梁年和左莜这两名能干且高精力的母女,不然她迟早累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