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易卦识凶(探案)》 90-100(第1/15页)
第91章 有风经过2
赵京蓉的房间与方晏的房间别无二致,只房中似有淡淡的香气。荀舒的视线扫了一圈,瞧见房间角落放着个小巧香炉。香炉中只有香灰却未看见香,该是已经燃尽。
方晏的房间似乎并没有香炉。
床榻外的床幔被掀起一个角,赵京蓉探出头来,脸颊消瘦,嘴唇苍白,面颊上有薄薄的红晕,比上次荀舒在街上看到她时,又憔悴了许多。她轻抚着胸口,咳嗽声不止,身体如单薄的蝶翼般不停颤抖。她抬起头瞧见外面几人,面上浮现吃惊的神色:“荀姑娘,贺郎君,好久不见。”
床榻边小桌被推倒在地上,小桌上的茶盏茶壶落在地面,摔成碎片。茶水撒了一地,茶水中有零星几片碎茶叶,成色普通,与刚刚在方晏屋中喝到的全然不同。
方晏上前一步,扶着赵京蓉躺好,又将床榻里侧的被子拉扯出来,悉心盖在赵京蓉身上,念叨着:“今日我去牙人处买个人来照顾你吧。当时离开潮州时,该带上你的侍女才对。”
赵京蓉挤出一个笑容:“她们的家人都在潮州,如何能跟着我这个兴许再也回不去的人离开?刚刚只是手滑,我不需要人来照顾我,莫要浪费钱了。”
方晏叹了口气,不再多说。他蹲下身子,将散落在地上的大片瓷片挑出,放到一旁,避免误伤他人。
李玄鹤在一旁看着方晏的动作,笑道:“你们既来了京城,我理应尽地主之谊。一会儿我便支个人过来,照顾赵二姑娘。”
赵京蓉面露惊喜,方晏却笑着摇头:“怎好劳烦李兄?我们——”
李玄鹤打断他:“赵二姑娘毕竟是个女子,如今又生了病,方兄如何能时时刻刻跟在她身边?方兄莫要推辞了,公主府的侍女们都极擅长照顾人,定能将赵二姑娘照顾得妥妥帖帖。”
方晏欲言又止,最后还是应了下来:“那便劳烦李兄了。”
在潮州时,荀舒和赵京蓉并不相识,只在赵宅中见过几次,连话都没说过。许是同在异乡,此时荀舒看赵京蓉觉得分外亲切。她坐到赵京蓉床边,细细看了她的脸色,又握住她搭在被子上、攥成拳的手,掰开来细细看。
她的手摸着冰冰凉凉,却起了一层薄汗,身体已是虚弱至极。
这动作有点冒犯,赵京蓉倒也未计较,柔声道:“早就听闻荀姑娘看相极准,今日终于有机会见识。荀姑娘瞧瞧,我可还能看到今年的雪?”
荀舒盯着她掌心的乱纹,暗沉的脸色,沉默片刻,小心翼翼道:“雪有什么可看的?这几日天气好,晚上月亮也圆,赵二姑娘可以出门看看,多少能舒缓几分。”
赵京蓉叹了口气,将手抽出,轻声道:“夜晚风凉,我这幅身子,还是不给他人惹麻烦了。”
屋内门窗紧闭,空气沉闷,荀舒呆了一会儿便开始犯困,更不用说尚在病中的赵京蓉。她的精神愈发不济,靠在靠枕上,强撑着睁着双眼,似已用尽全部力气。
见她这副模样,荀舒和李玄鹤也不方便多呆,寻了个由头便要离开。等到方晏和李玄鹤已经出了房间,站在屋外时,赵京蓉突然开口喊住走在最后,还未离开房间的荀舒:“荀姑娘。”
荀舒顿住脚步,回头看她。
赵京蓉被被褥包裹着,越发单薄瘦削。她看着荀舒,挤出一个笑容:“荀姑娘,你若是有时间,可否来此处找我,陪我说说话吗?我如今这身子,离不开房间,整日窝在床榻上,很是乏味。你若是能来,我会很高兴的。我有很多话要对你说。”
荀舒一愣,倒也没多想,点头应下-
从客栈离开后,李玄鹤打算带荀舒去集市逛逛,置办些衣裳发钗。赤霄早早等在马车旁,见他们出现,上前几步,递了个小纸条给李玄鹤,而后道:“秦大人在大理寺等郎君,还请郎君尽快过去。”
李玄鹤脚步一顿,看了一眼纸条的内容,再望向荀舒时眼中全是歉疚:“抱歉阿舒,我现在要回大理寺一趟。我让人去接阿水,陪你去街上走走,买些喜欢的东西,可好?”
荀舒本就不喜欢逛街,也不需要衣裳首饰,只是想同李玄鹤呆在一处,四处走走罢了。此刻闻言,心中除了遗憾,更多的则是疲懒。她摇了摇头,闷声道:“你去忙吧,我想回去歇息了。”
李玄鹤定定看着她,有心多陪她一段路,多劝慰她几句,话到唇边又觉得这些空话太过虚伪飘渺,怎么说不出口。他叹了口气,轻声道:“阿舒好好歇息,等到岐山封禅结束后,我便不会这般忙了。到时候定带你走遍京城大街小巷。”
荀舒瞥了他一眼,没说话,默默爬上马车,直到马车驶离城西,清风穿窗而入,吹散车厢的杂气,心中阴郁终于散去几分。
“再信你我就是傻子。”
她嘀嘀咕咕,话音融化在车轮声中,终是无人知晓。
那日之后,李玄鹤再次忙碌了起来,常常几日都见不到。偶尔见面,也是李玄鹤到公主府上,来去匆匆。
荀舒不知他在什么地方,不知他在忙什么,只能在四方宅院中等他,等那无定期的相见。
也是这个时候,荀舒突然意识到,她并不了解李玄鹤。
她曾经以为与他朝夕相处大半年,已足够了解他这个人,可如今才惊觉,她所知道的全部,也不过是一小部分的他,甚至还是他想让她知道的那部分。
她曾问他究竟在忙什么,他只含糊道,是岐山封禅的事。她也不知道这事儿和大理寺能有什么关系,难道是预料到会有凶案发生,提前布局预防?但见他不愿意说,也不再多问。
七月底的时候,天气逐渐转凉。
在潮州的时候,荀舒最喜欢在棺材铺里窝着,可如今竟连个能安心窝着的地方都没有。她强迫自己忙碌起来,不仅要查姜拯的事,还要查长生殿的事。偶尔得空,她也不会闲在宅子里等某人,而是抱着竹竿和破布条去集市上摆摊算卦。
总的来说,荀舒很忙,但所有的忙碌都像那镜中月水中花,瞧着好看,但轻轻一碰,方能发现,尽是虚幻。
长生殿和姜拯的事没查出多少有用的,摆摊连一个铜板都没赚到。
她仿佛又开始了新一轮的逃避,用忙碌来掩饰不安。
她越来越想念姜拯和棺材铺了。
八月初一,秋高气爽,晴空万里。荀舒一大早便出门,带着阿水和鱼肠,打算去城郊长生殿的神宫看看。
那神宫坐落在城郊的半山腰,前后三进大院子,东西各有跨院,比宁远村的神宫气派得多。前些日子荀舒曾来过一次,知道了不少关于长生殿的事。
比如,与司天阁存在千年不同,长生殿建立不过百年。神宫里的小道士说,司天阁与长生殿本就是同宗,百年前一名司天阁的弟子下山后建立长生殿,自此后一步一步发展壮大。
又比如,十几年前当今陛下寻长生之道,偶然结识了长生殿殿主赤阳子,一见如故,成为道友。等到几年前陛下登基,陛下将赤阳子奉为国师。这之后,长生殿在大梁的各个州县迅速发展壮大,声望渐渐超过了司天阁。大梁大半臣民,都成了长生殿的信徒。大一些的城池,亦争先恐后建立长生殿的神宫。
那一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