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弟魔家的女婿: 26-3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扶弟魔家的女婿》 26-30(第1/8页)

    26、第 26 章

    庄民国没去找两个老的。

    他们现在跟着大儿子过, 还能动呢,但两个老的自己都没发现,他们在行动上已经要看儿子媳妇的“脸色”了, 要征询儿子媳妇的“意见”了。

    说是商量,但分了家, 跟了儿子媳妇一起过,就多是听儿子媳妇的了。

    上辈子村里也不是没有老头老太太跟着儿子闺女去享福, 说是去“享福”, 其实就是儿子闺女忙不过来,找的免费保姆去家里做家务, 带孩子, 哪里是操着手到处耍的, 等孩子一大,人又干不动了,就找借口把老两口赶回了乡下。

    接人去是他们定,赶回来也是他们定,老头老太太有什么权利?

    所以庄民国这种没跟着两个儿子住, 但有工资,有零花, 有智能手机的老头, 其他的老头老太太可羡慕他呢。

    庄民国找了大哥庄民安。

    庄民安比他还急:“二弟, 昨天代表妇女主任来的那两位同志可是弟妹娘家的?”

    “是银宝。”他小舅子。

    “二弟你回头跟他说说, 我家好着呢,家里也没亏了你嫂子,他们那样说不合适。”

    刘春枝昨天在陈银宝这两位“干部”同志的怂恿下,没表态说在庄家好不好,庄民安得了陈银宝两口子好几个白眼, 重重的在他们的登记册上标明了,庄家大房要着重观察。

    观察什么?观察妇女同志刘春枝有没有在婆家受到压迫!

    陈银宝两个可是说了,他们会时不时就登门造访的。

    庄民安抓了抓头发,“咱们到底是说得上话的亲戚。”

    庄民国这小舅子两个,别说亲戚了,亲姐姐都怂恿呢,就盼着陈夏花说一句“不好”,他们就有机会站出来,来个“大义灭亲”了。

    就指着等妇女主任下了,他们就能上任的。

    庄民国给庄民安带了截儿木料来,是从家里存下的木料中挑出来的,“你收着。”

    他大嫂刘春枝这人,一根线都要补回来的,庄民安这个大哥拿了家里的木料给爹做拐杖,心头哪里高兴的。

    庄民国不想被他大嫂刘春枝等几年又翻出来,“那拐杖是用我家的木头料子做的!”

    刘春枝干这种事不是一回两回,上辈子她闹着要庄民国摊大头就耍浑过,说她给两个老的花了哪些,用了哪些,一块布都算进去的,说庄民国没送。

    庄民国送的都是吃喝,他得了好吃好喝的,大儿玉林兄弟有一份,两个老的有一份,大妞姐妹有一份。

    吃的喝的早就到了肚子里,刘春枝不承认,她数出来的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庄民国把来意说了。

    庄民安没意见,玉林两个侄儿确实小了些,要人照看的。

    刘春枝也没意见,不过她精明啊,“老二,按理说爹娘是跟着我们大房的,你把人接了去帮你们二房做事了,我们大房可是亏了的。”

    “这样,你要把人接了去,爹的药费就你管了。”

    庄炮仗的药费,两个老的就是跟了大房,也是庄民国兄弟两个平摊的,两个老的一直帮着大房做事,庄民国一直没说个一个“亏”字。

    把人接过去,庄民国应了。

    “行,我负责。”

    两个老的到了二房,庄民国跟陈夏花身上的担子更轻了些,他们出去上工要带着小二玉春,孩子太小,再听话都会到处跑跑,大人的视线就要经常看着,两个老的一来,就帮他们看着小二玉春了。

    夜里吃饭,桌上炖了个鱼汤,炖了豆角,还贴了饼子,拍了个黄瓜,大儿玉林肚子小,跟小二玉春一人吃了个饼,喝了碗鱼汤,吃点豆角就饱了。

    陈夏花去洗碗,庄炮仗坐在堂屋上,手边隔着拐杖,“以后别“铺张浪费”了,不年不节的,又不是农忙秋收,吃糊糊就是。”

    庄民国还是头一回从他爹嘴里听到个成语呢。

    “我们邱老师早就讲过“铺张浪费”这个词了。”庄玉林跑过来,背着他的小手,“邱老师说了,农民伯伯们辛苦了,只有节约才能吃饱。”

    他摸了摸自己的小肚子,对自己的“小跟屁虫”弟弟拍了拍小肩膀:“下回你要把碗里的汤喝完。”

    小二玉春一口亲在哥哥脸上。

    “没“铺张浪费”,爹你放心吧。”陈夏花去洗碗烧水,庄民国就给两个小的洗脸洗脚,还给他爹娘打了水,等他们洗碗端出来倒了。

    陈夏花洗了,最后是庄民国。

    两个孩子倒床就睡,庄民国两口子安排着分工。

    “还是种卷心菜,白菜萝卜,蒜苗子,现在下种子,等冬天了刚好长起来,白菜萝卜留着做咸菜,卷心菜跟蒜苗子送到公社去。”

    “你去地里洒种子,我去山上捡些柴火。”

    庄民国安排好。

    农闲了,上山捡柴的多,庄民国人高马大的,力气又好,进了山里往里边一走远些,一上午就捡了七八捆回来,“双职工”家庭母亲刘三婶还问他要不要换的。

    工人家庭日子好,刘三婶在娶了“工人”儿媳妇后,上工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计分会记朱大军拿她没办法,对这种思想觉悟不够的老社员,出工一回他就重重的在计分本上记下分数。

    刘三婶脑袋凑上前,“你爹娘怎么去你家住了?你大嫂又闹了?”

    这老庄家也是倒霉哟。

    庄民国小学毕业没出息,娶回来的两个媳妇也不是好的。

    庄民国肩上还扛着柴呢,被工人母亲刘三婶给拦了下来,抬眼看了她一眼:“没有的事儿,三婶没事我先走了。”

    人都走了,刘三婶还吐出一个成语来呢,“口是心非。”

    这是她儿子,工人同志刘大壮说的。

    庄民国把柴火送到柴房,下午还要上工,他没换衣裳,只把一身给洗干净了,小二玉春闻着他身边带着的酸汗味,不要他抱。

    他还说了,“脏脏,哥哥骂。”

    大儿玉林从读书后就不一样了,每天都是“邱老师”长,“邱老师”短的,很会“指点江山”,小嘴经常说些头头是道的话,上辈子人家老头老太太说的,说你们家大儿子玉林啊,“从小就是个能说会道的,会指挥人呢,现在才能当得上“老板”呢。”

    小时候,村里还说他,“读傻了。”

    跟他爸爸庄民国一样。

    庄民国小学毕业有什么用?还不是要出去打工,他们家的孩子没读书也要出去打工,比庄民国家的还多挣几年钱呢。

    庄民国转头拿了扫帚扫地,把里外给擦了:“你哥回来前我就换了。”

    庄民国上辈子也养成是一个讲卫生的习惯,脏了洗手,勤洗澡,有时候倒是偷个懒,但绝没有跟大儿玉林一样讲究,从他读书过后,知道什么事干净、卫生后,不仅自觉讲卫生,树新风,还要监督家里的人也要讲干净,爱卫生。

    家里人要是不讲卫生,他就要背起小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