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扶弟魔家的女婿》 50-60(第11/16页)
谁去摆摊子?
农村种田种地的,闲暇是有时间,但跟人家专门练摊子的还是有区别的。
陈夏花为了这事儿愁得晚上连觉都睡不着了,第二天也没把样子拿出来裁剪了,庄民国休息半天,下午才去上工,早上吃了饭,他先去苗子地收拾了一下。
天气热的时候,苗子地就不用树枝,只要看苗子地的地肥不肥,拔草,早上给浇浇水。
陈夏花坐在小板凳上,庄民国把桶放了,还笑话她:“陈老板今天不为作坊加班加点?”
陈夏花昨天没跟他说作坊的袖套卖不出去的。
庄炮仗两个老的是知道的,向婆子悄悄扯了扯庄民国的袖子,“没卖出去。”
把昨天齐玉来的事儿跟他说了。
庄民国看了看陈夏花,好半晌,做了个决定,他去找了个担子,弄成挑货货郎的样子,把袖套、袜子给装了些进去,牵了陈夏花出门:“走,卖袖套。”
庄民国这也是这辈子头一回“搞销售”。
上辈子庄玉林的批发店开起来的时候,他也去店子里帮了回忙的,还帮了回“倒忙”,手忙脚乱的,第二回庄玉林就不让他去了。
庄民国先去的是红旗村,有砖窑厂在,村里的人富裕的不少,庄民国也没有不好意思,大大方方的,就问人家要不要买袖套,把袖套和袜子拿给他们看。
“最时髦的款了,公社里头都没有,这是独一份,货也不多。”庄民国反复就说这几句。
这叫什么呢?叫“销售技术”。
还卖出去不少。
卖过了红旗村,准备去下一个村。
陈夏花一直没说话,路上突然说:“我们、我们这样是不是不好啊?”
她是觉得这个最时髦啊,独一份啊这些太夸大了。
“齐大姐都说了,你这个公社里都没有,不是最时髦的是什么,难道不是独一份,难道不是货不多?”他每一条其实都没说谎。
销售里头门路多呢,他也只是知道点皮毛,就跟谁都爱听好听话一样,干巴巴的,跟能说会道,那肯定是能说会道受欢迎些。
先夸,夸了说独一份,谁不想要独特的?再说一个货不多,这其实就是暗示了,暗示他们快买,错过了就没了。
他上辈子在庄玉林店子里,就只会说“好看”,“真好”,“可以”,这些话就是干巴巴的,当销售的要引导客人下决心,而不是没意见。
这叫“流失客人”。
庄民国也虚心学了个“销售三步骤”,还没等他上岗,庄玉林就不要他去了。
到下一个村,庄民国就让陈夏花跟他学,跟他说这几个步骤。
陈夏花一开始也不好意思啊,为难情啊,说着说着,说多了也习惯了,袖套和袜子没拿多少,他们红太阳大队还没走完就卖光了。
庄民国下午还要上工,就让陈夏花带着福嫂子出去单干了。
“那么多大队呢,公社人也多,担个挑子去,往巷子里一蹲。”张家妯娌是“技术入股”的,还要留下来继续做呢。
“等挣上钱了,就买台缝纫机来做,那速度快多了,等摊子练熟了,还可以搞批发呢,销售到城里去的。”还画饼。
不是有句话吗,叫万事开头难。
陈夏花下午跟福嫂子一合计,白花花的钱是拿回来的,福嫂子二话没说就跟她去当“货郎”了,“人家卖麻糖的都卖了多久了,我还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麻糖刘云现在都不经常在村里转了,人家去公社了,直接在公社里一摆,比在村里走村走乡的挣。
学校还去,就他一家卖糖的,一放学好多孩子买糖吃。
庄玉林他们兄弟一回来,先“咕咚”灌了水,又问爷爷奶奶:“妈妈呢?”
“卖货去了。”
庄玉林写作业的手一顿,还没反应过来他们的“好妈妈”是去卖袖套去了,下意识的先说了句,“卖火柴?”
邱老师上地理课给他们讲的故事,里边的小女孩太可怜了,而他们现在生活得很幸福,有爸爸妈妈供他们吃穿,还送他们读书,希望他们学会珍惜粮食,做到不浪费,只有粮食才不会叫人饿肚子。
爸爸妈妈不在家,他面朝着爷爷奶奶,“那我跟小二能喝一口可口可乐吗?”
听说现在是隔代亲。
58、第 58 章
隔代亲在他们学校还分成了两派的。
他们小同志都讨论过的, 纷纷表达了家里爷爷奶奶的态度,有些人家里的爷爷奶奶很凶,还“偏心”, 还有些家里的爷爷奶奶们很好,他们学过那个词儿的, 叫“纵容”。
他们家的爷爷奶奶对他们也好。
庄玉林就“得寸进尺”, 趁机提出要求。
他们同学都说了,宠人的爷爷奶奶对孙子比对儿子还好的。
会满足他们的一切需求。
家里的可口可乐是三姑姑送来的,有两罐的,上回炖肉的时候爸爸让妈妈开了一罐, 虽然那个味道很好吃, 但庄玉林还是觉得浪费,他一口都没有吃过呢。
现在就剩了一罐了, 弟弟玉春上回在地上滚了两圈都没要的。
爸爸妈妈不吃硬的, 他们就只能来软的了。
庄炮仗现在也编提篮了,以前的人喜欢大包大揽的, 现在流行什么“小巧”,说什么“精致”, 他编的提篮漂亮,每回卖苗子的时候,总是会卖出去几个,也算是个进项, 庄炮仗自己也在考虑, 要不要多编些提篮到公社里支个摊子。
庄炮仗晚上悄悄跟向婆子说的,“我去支个摊子,能挣几块就挣几块,把药钱挣出来, 也给他们省一些。”
前年他一个月的药钱三块多,今年开始已经涨到四块了。
一年光吃药就要几十块。
庄民国给他买药从来没在他们两个老的面前抱怨过药价,跟大媳妇刘春枝一样说什么“饭都吃不上还吃药”的话,他不说,庄炮仗其实都看在心里头。
向婆子在心里算了算,“你去支摊子,我就帮着二媳妇烧饭,给她搭手。”
庄家的大头是种苗子,育苗子其实比种粮食容易些,周期短,只要把气候掌握好,适当施肥,浇水,苗子就长得好,长得快。
种粮食就不是了,要好几个月,天热的时候,光是为了放水都要跟人吵架。
田里留不住水的,缺水的,就要引水来,一条沟渠里一片田都有引水沟,这家要引水,别家也要引水,一大早天还没亮,就要起床去引水,就为了多引点水来浇田,晚了去,前脚把引水放到自家田里,后脚就被人引到他家田里。
光是为了浇田的事儿就没少吵。
陈夏花管苗子地,苗子地经常去,活是没多少干的。
庄炮仗就开始练摊了。
陈夏花跟福嫂子担挑子卖袖套,走乡下村的,把附近几个大队都走遍了的,走多了,陈夏花两个的“口才”就练出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