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弟魔家的女婿: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扶弟魔家的女婿》 60-70(第6/16页)

。”

    闵家是靠着罐头厂的领导才开起了建筑队的,其实跟他们一样都是村里大字不识的老农民出身。

    闵家媳妇还想耍赖,说他们用不上不退干嘛,他们不退就不结账。

    吵到了下午,庄秋拍了板,“既然商量不出个结果,你们闵家是靠的罐头厂,那咱们就去罐头厂评评理,请他们的人来裁定。”

    闵家媳妇要钱,她无所谓,闵成光不干,最后压着闵家媳妇给了钱。

    钱是当场去银行取出来的,十三万的砖,现在砖的价格是一毛到一毛五,他们给建筑队的价格是最低价,卖了一万三。

    闵家钱取出来,庄秋一点,点完转手又存银行了。

    一出银行,闵家媳妇就跟闵成光闹起来了:“你说要给,一给就多给了三千块,我们忙了大半年还没挣上这么多呢,那几万块的砖你放哪儿去,你说!”

    闵成光好面子呢,“我拉回去盖房子,我盖楼房!”

    嘿,这个年代,农村还没有人盖楼房呢,小二层都没有。

    时间也不早了,庄民国他们本来还打算去姜辰的建筑队看看,班车只有最后一趟了,只得歇了这个心思,做上班车回公社了。

    庄民国先把庄秋送回家去的,顺便还接了在他们家的庄玉林兄弟。

    他们还不想走呢,问庄民国:“爸爸,我们可以不可以在姑姑家住啊。”

    庄民国没同意:“明天还要上学,你们还要背书包呢。”

    庄秋家里也是大院子,还住了庄家两个老的,姜家老大一家,对他们庄家人都没几个好脸色的。

    砖窑厂让庄秋这个外姓媳妇当了,姜家的亲戚没进到砖窑厂当工人,庄秋娘家的哥哥当上了,觉得他们姓庄的这一家子抢了他们姜家的钱呢。

    庄民国知道姜家这些人的想法,他过来的次数也少。

    “明天怎么就要读书了呢,为什么就不能放两天假呢。”庄玉林兄弟依依不舍的跟弟弟妹妹告别,跟着爸爸往家里走。

    庄民国没说他“想得美”呢,再等十来年,“双休日”就会被正式提出来了,并且实行双休日制度了。

    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双休日都是休息的。

    打工的上班族也有单休的,像服务行业,销售行业,一般正规大公司里都是双休,还有五险一金呢,这些保障措施已经很完善了,就像大儿玉林的公司,人家来面试的,首先问“你们工资多少?”,“有五险一金吗?”,“是不是双休?”

    周末不休息两天的,人家还不干呢。

    公司要挑人,人家也要挑公司的。

    那些只单休的公司,人家求职者还相互转达的,说,“这家公司应该很小,可能是刚成立的,人也不多,他们是单休呢。”

    只单休这一条,就足够断定这家公司的规模了,反正就是小。

    庄民国说:“那你就好好读书,说不定以后你就遇上休息两天的了。”

    他们学生的假期已经不错了,比他们当工人的还好些的。

    马上再读半个多月,七月中旬开始,就要放暑假了,到九月份才开学,要放一个多月的。

    七月份要秋收,六月份卖了回苗子,他们苗子地就先空了下来。

    七八月份是太阳最大的时候,地里的菜都要干,苗子地太热了,苗子成活率不高,他们都是在八月末洒苗子,到十月出苗子。

    这时候秋收也收完了,正是种冬粮食的时候。

    庄民国他们砖窑厂连着几个月都不忙,七月份的时候,学校放了假,庄玉林他们兄弟在家里玩疯了的,庄玉林办了“临时学校”,上课完就带着姜阳他们在院子里爬树,要摘梨来吃。

    后山的果子林全空出来了,结出来的果子又小又涩,村里都没人摘来吃,也就庄民国他们家这几颗数结的果子大又甜。

    庄秋家里还种了粮食的,她跟姜东要收粮食,就把姜阳跟韩媛媛送了过来,庄民国家里没种粮食,都是买粮食去粮站缴公交粮。

    大姐陈桂花找了过来。

    七月份在闵家建筑队打工的都背着包回来了,没活计了,他们又要回来种地了,但人姜辰的建筑队没回来,姜辰把人给拉到了省城。

    去省城盖家属楼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晚上见。

    65、第 65 章

    去省城盖家属楼, 建筑队的工人一个月能拿到二十五,比在县里还多五块。

    去了闵家建筑队的工人灰溜溜的背着包回来, 就贪图闵家给的一月多两块,建筑队撤了后,他们还以为姜辰的建筑队也要撤。

    虽然是对不住姜辰,但好歹这半年也多挣了十块钱。

    结果他们背着包回来,人家姜辰的建筑队在县里撤了,直接跑到省城组起了班子队伍, 扯起了大旗给省城的厂子盖家属楼去了。

    姜辰在省城拿下了好几个大厂子的家属楼修建,至少是两年打底了。

    姜辰的建筑队包吃包住,吃得还不错, 一个月多五块,两个月就拿回他们半年多出来的,后边还能跟着建筑队继续挣钱。

    可他们跟着闵家的建筑队撤了后,就只能背着包灰溜溜回老家种地, 闵家没了建筑队, 闵成光夫妻拉着剩下的几万块砖回来盖小二层的楼房来了。

    他们搞这个建筑队还是挣了钱的,小二层的楼房都开始动工了, 村里村外的都跑过来看,闵成光两口子那也是出尽了威风的。

    他们这些打工的就不一样了, 他们没挣上这些钱,还没了一个月二十五的工资。

    秋收还没过,家家户户忙得很, 庄家只有苗子地, 天气热,苗子地空了下来,一家人都在家里歇凉呢。

    向婆子都开始回忆从前了:“早几年哪有过上现在的日子呢, 天不亮就要敲锣鼓出去上工,一天在田地里干了,身上就没个干的地方,还是现在的政策好啊,天气热都不用出门了。”

    庄民国每天去砖窑厂上工,庄炮仗就在家里编竹篓子,天气热,他也不去公社练摊了,冬天也不去,陈夏花跟向婆子吃过饭先去地里转两圈,除除草,回来烧饭,陈夏花下午就忙作坊的事。

    夏天就要开始备冬天的货了。

    作坊去年才成立,还不正规呢,今年才正式上了路,有规划起来了,今年冬天主要做的还是“保暖三件套”,帽子手套和袜子,庄民国还给她们提出来了做围巾和保暖衣。

    冬天的衣服现在还没有什么保暖衣的称呼的,只有棉衣、军大衣,布料里边塞棉花,手工缝制的棉衣,里边就是里三层外三层的套,最里边的打底衣就是薄棉,套几件毛衣,外边裹棉衣,下身也是这样,薄棉裤,毛裤,外边再套个棉裤。

    像庄民国这种青壮年,火气足,穿得要薄两层,哪跟几十年后的保暖衣,各种颜色、轻薄,还打得商品噱头,都是什么“零下十度不怕冷,双重棉绒自动发热”,“有了这款保暖衣,这个冬天轻松过”等,真实效果哪有这样惊艳的。

    但穿了贴身的保暖衣,外边再套个毛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