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招娣的重生: 70-8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一个招娣的重生》 70-80(第6/16页)

上饭,两人又出去一趟,买了被褥窗帘。

    房子没装修过,家具也破旧简陋,住上之后慢慢有了人气,就会变好了。

    两人回来时还没进门就闻见五花肉焖饭的香味了。

    宋诗远把床单窗帘放洗衣机洗上,余自新把饭盛出来,再烫几颗上海青放在饭上,有菜有肉,营养均衡。

    出租屋只有一张折叠方桌,桌面上贴的绿黄相间的假木纹板还缺了一个角,四张折叠椅也是很老的款式,坐垫一面是红绒面一面是木纹塑料,可以翻面坐。

    姐妹俩对坐着吃饭,楼上邻居的电视机播着新闻联播,不知谁家在骂小孩,小孩哇哇哭了两声,还有哪一家播着越剧,恍惚间,就和在G市家中吃晚饭并无差别。

    这天晚上姐妹俩还是在光华旅馆睡的。老旧洗衣机还有点漏电,用的时候要把排水管放在蹲厕边上,还要压块砖头,不然洗衣机甩干的时候管子也跟着洗衣机乱跳乱跑,水流得房间里都是。潮乎乎,没法住。

    宋诗远叹口气,这些只能慢慢改善了。

    原本她对小妹自己在海市生活还是挺放心的,但现在她有点埋怨自己心大,小妹再能干,也只是个十七岁的孩子。

    她还能陪小妹一天,就要飞回G市了。

    在海市最后这天,宋诗远先跟余自新去了日化厂。

    刘玉竹昨天接到宋诗远的电话时还挺意外的,不过,积压代工产品卖给谁不是卖啊。

    库管一见人是刘玉竹领来的,就没提配货的事——别的小批发商来进货,什么都要搭一点的,一箱面霜、乳液要搭一箱发蜡,不然这些过时的东西怎么卖!

    余自新倒是懂这个规矩,跟库管商量了一下,进了十箱润肤霜十箱洗面奶。润肤霜好卖,洗面奶价钱一样,就比较少人买。

    这两样都是一个叫“乐心”的牌子的,包装有点土,白色塑料瓶配粉红色盖子,纸盒是浅绿色。不过保质期还有两年多,价钱也便宜,一箱三十六瓶,一瓶十块。

    进货花了七千,运货回去又花了一百多。姐妹俩叫了两辆出租车才把货装下,司机还挺不乐意,一路叽叽咕咕不知说什么,宋诗远听不懂,只当他王八念经,余自新跟她那个司机爷叔还聊得挺好。

    她把九分熟的沪语调成三分熟的,先问人家浦东浦西和市中心现在房价都多少,又问人家待会儿愿不愿意再载她们去趟襄阳市场。

    襄阳市场就跟G市的小商品批发城是同样的地方,不过很多店铺是棚摊,档次也更低,有的店铺连塑料袋都不舍得给,东西放在黑色垃圾袋里递给顾客。

    余自新批发了毛巾、小脸盆、海藻绵之类小东小西,又去卖彩妆的一条街转了挺久,不过只买了几支口红,两盒粉霜。

    襄阳市场认真淘货是能淘到好东西的,在卖衣服的街道,宋诗远给余自新挑了两件羊毛开衫,一件呢子大衣,还有三套秋衣秋裤。海市马上要换季了,小妹没什么秋冬衣服。去年冬天她们大多数时间在工厂里,一件正经大衣都没也能扛过冬,在海市可不行。唉,来不及去好商场了。

    在市场大门口的街道上有电信厅,宋诗远买了张手机卡,还多花了二十块挑了个好记的号码,伙计拿到她给的手机装卡,“哦哟,是香港那边的水货吧?”

    这手机是宋诗远去香港进货时专门给小妹准备的,法国牌子,样子小巧好看,也有简体中文显示,比G市的便宜四百多。

    宋诗远又给传呼机重新办了入网。

    海市的传呼台也和G市一样,多到乱,不知道哪个台好,听卖手机卡的小伙子的选了一个,入网费要240,每个月三十服务费。

    下次见到姑父时把传呼给他们,联系就方便了。

    第二天早上六点宋诗远起床赶飞机,小妹已经醒了,煮了一锅茶鸡蛋,还洗了两个苹果让她带上。

    余自新跟二姐走到大路边上拦了辆出租车,两姐妹紧紧拥抱。

    宋诗远鼻子酸酸的,再次嘱咐,“遇着什么事给我打电话。银行卡我先留在这儿,要是买房你就先用。”

    “嗯。”余自新扯着嘴角笑,“你也好好的。过年我就回G市了。别担心。”

    二姐上了车,趴着车窗挥挥手,余自新忽然眼眶发酸,但她努力笑着,用力挥手。

    回到出租屋,余自新关上门,阳光正从卧室窗口斜斜照进来。

    她拉开窗帘,叠好被子,又到厨房揉了一次面。这盆面昨天临睡前发上的,已经涨了两倍大,等会儿她要蒸些包子。

    天色还是蒙蒙亮,外面渐渐热闹起来,余自新要去菜市场买点肉馅,她拉上小折叠车,出门时愣了愣,把钥匙从门框边的挂钩摘下来握在手里看了看。

    她现在,要独自生活了。

    七点钟是菜市场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候。

    余自新拉着小车走着,看到了几个熟面孔。市场管理处的老王,卖生鸡生鸭的老朱,还有小红房熟食店阿梅两口子,还有几个钟点工阿姨,她们正在挑拣小菜,主人家每天给的菜钱固定,她们要买到又新鲜又便宜的菜肉,能丰丰富富做两餐饭,还能抠出几块钱给自己留下。

    回到家,余自新搅拌好肉馅,按照海市人的口味调味,包了两笼小包子,剩下三分之一的面团切成小方馒头,刚好凑足一笼。

    半小时后包子馒头都蒸好了,她用铝饭盒端了一盒包子给家属院看大门的郑阿姨。她在这做小生意,门房阿姨的关系可要搞好。

    然后,她又装了两饭盒,提着去找王姐了。

    职介所这时刚开门,勤杂阿姨还在拖地,王姐已经来了,正给办公室暖壶打热水呢。

    她一见余自新就笑了,“小余,早啊!你姐姐今天早上飞机啊?”

    余自新点点头,“我姐姐临走做的包子,让我给你送来。”

    “哎唷,这么客气干什么?”

    王姐请余自新坐下,打开饭盒一看,小包子做得秀气,一个个比龙眼大一点,捏起来刚好一口一个,“味道真好!”

    这时办公室又有人来,王姐连忙叫同事一起尝尝,跟他们介绍余自新。

    有个留长卷发,三十出头的老师尝了个包子小声惊叫,“鲜的嘞!比我常买那家还好吃呢。”

    王姐问余自新:“你有什么事要阿姨帮忙啊?”

    余自新想笑,上辈子王姐可从来没在她面前自称过阿姨啊,唉,也对,她上辈子做钟点工的一家雇主,比她还小两岁呢,一直叫她阿姨。日子过得苦,人就老相。

    “王老师,我想买点二手的电器,没有电冰箱太不方便了,现在天气凉了还好,夏天怎么办呀,还有电视机。要是谁家有不用的缝纫机也好。”

    王姐一口答应下来,“缝纫机我就有,结婚时买的,长远没用了!你要就拿去!”

    留长卷发的老师姓田,她插口说,“是的呀,现在谁还自己做衣服呢。”

    余自新先谢过王姐,“还有就是,我想打听打听,有没有愿意接零活的钟点工阿姨,国庆节的时候我想请几个人帮忙推销。”

    王姐说:“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