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金手指是看广告: 40-5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三国]金手指是看广告》 40-50(第6/20页)

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白斐戉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白斐戉70瓶;千岛43瓶;洛2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4章

    汩汩的河水从烽燧台的壁面流淌出来,水分子一接触到沙地,瞬间□□燥的沙土吸收掉,消失得无影无踪。

    大西凉玉门关一带,来自海洋的水汽難以抵达,每年的降雨次數屈指可數,降水量更是微乎其微。即使是落在地面上的雨水也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被沙土吸收掉、被太陽蒸发掉。

    光秃秃的沙地是储存不住水源的,需要植被的保护。就像刚洗完头发,光头一抹就干,而长发则需要吹风机吹上好一阵才能吹干。

    然而,当这片干旱地带凭空出现的河水水量越来越多,最开始吸收掉水份的沙地硬结,含水量逐渐趋于饱和,湿沙的范围扩散开,水便开始在平坦的沙地上漫溢开来。

    玉门关外驻扎了數万的黃巾,这几日虽有关内补给的粮食,饮水却不够他们分的。如今干渴数日,突然见到旁边漫溢扩散的河水,纷纷惊呼,激动上前,趴在地上用双手捧水喝,全然不顾滚上砂砾的混水喝下去会不会肚子痛。

    城关上,接到謝乔的指示之后,黃意便开始着手规劃沟渠,引水为用。

    他对玉门关这一带相当熟悉,以前腿好的时候,闲来无事就喜欢用双腿去丈量这片土地,踏足山川,俯仰天地。

    主公的意思是,此水是从中原的颍水引来,源源不断,可以用来灌溉田地。但源头却在关外一里地的烽燧台。

    筑好的城关和长城不可能再凿穿、凿开,玉门关以西仍然草原部族的天下,雄壮的城关便是可靠的屏障,不能为了水源而*自废双臂。整个西面的防線已经有冥水河口这一缺口了,大河极易成为外族的突破口。好在有勺夏部在长城外作为西藩驻防,暂时不必为此忧心。

    总而言之,再开一條缺口弊大于利,除非将来有一天,他们决意往西征服草原蛮族,大军西进,玉门关不再是边境。

    但那应該是很久远的事情了。主公锐意进取中原之地,西边以稳定和防御为主。西边是贫瘠的沙地荒漠,天高地广,无险可守,夺下来也没有太大的利用价值。如果不能将草原部族彻底征服,面临的是无穷无尽的劫掠滋扰。

    通盘考量之后,黃意脑海里灵光一闪,有了清晰的思路:那就是大渠和小沟相结合。

    沿着整个西边防線,在长城之外,挖掘一條南北走向的深渠,如果條件允许的话,这條深渠一直从最北边的北塞山往南延伸到陽关。烽燧台的水流引入深渠之中,填满这条沟渠,城关加上深渠,将进一步稳固防线,正所谓高城深池。这条长而深的干渠可以看作是蓄水池。

    随后,再在这条南北走向的深渠上开一条条东西走向的小沟,这些小沟往东穿越城关,走地下,进入关内,如同全身血脉一样,源源不断通往各个地方,滋润土地,灌溉农田,织就一张密集的水网。

    畅想未来关内的大荒地,一定会在源源不断的水源的助力之下,成为優渥的良田沃土。

    之所以舍弃大渠选择小沟入城,是因为这些几尺宽的小沟,单单一个人都通过不了,更不要说是外族的军队了。

    大渠和小沟也能起到一个调节的作用,如果中原暴雨,颍水泛滥成灾,但入关的小沟的水流量是有限,高大的城关便能将大规模的洪涝拒绝在玉门关以外。

    有了思路就立即去执行。算算日子,此时应当是中原地区的丰水期,水量充沛。而关内却已经近两个月没有落过一滴雨。正好取长补短,时间拖太久,否则流水白白□□燥的沙土吸收,这是极大的浪费。

    自北塞山至最南端的阳关,全长百余里。凿掘一条深渠无疑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好在现在完全不缺人力,关外的数万黃巾都可以妥善利用起来。

    经过这几日时间,关外黄巾中的绝大部分对他们已然信服,因为无偿供给粮食,一碗碗热粥和一顆顆烤熟的大土豆,拿到手里,吃进肚子里,信任就是这样一点点建立起来的。

    且先入关的三千人个个都好好的,据说还分到了屋舍和田地,至于早一两个月在关内生活的马信等人,早就过上了相对富足的日子了。至此,他们的普遍情绪从怀疑担忧,变为了悔恨,悔恨前两天胆子不够大,没有主动加入那三千人的行列。

    而关内的謝县长、黄先生等人,应当与朝廷没有关联。否则对方大可以闭关,将他们困死在关外的贫瘠之地,饿都能把他们给活活饿死。一旦他们死在戈壁滩上,拿着他们几万颗人头去请功,那是泼天的富贵。可这位黄先生非但没有害他们的意思,还为他们送来帐篷和粮食。由此,事情的真相就很明显了,马信他们说得没错,谢县长果真是明主,心怀天下,仁爱百姓,与昏聩的朝廷劃清了界限。

    所以将关外的数万黄巾败军发动为劳动力并不難,黄意承诺他们粮食、屋舍和关内的户籍后,个个干劲十足。

    时近夏季,大西凉的白昼酷热难耐,太阳最是毒辣的。反正人多,工期是有保障的,黄意特意规划了作息:较为凉爽的清晨傍晚和夜间是开工时间,白天休息,以防被太阳晒倒。

    数万人在长城外这条长长的线上一字铺开,拿到各自的铁镐、铁锹,热火朝天地投入到劳动中来。虽是体力劳动,轮班的制度,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不至于太过劳累。且每顿都有充足的食物送到,填饱肚子,让他们可以更安心地卖力。

    平地的沙土被一点点挖开、运走,岩石层逐渐裸露,大渠慢慢成型,并不断被拓宽掘深。预计宽度三丈,深度一丈,长度约二十里,从往阳关一直往北延伸至冥水河口,但不与冥水勾连。因为冥水自东往西流淌,勾连之后,大渠汇入冥水,就一股脑往西流去菖蒲海了。沟渠北侧在距离冥水一里地的位置截止,往北地势偏高,水自然也不会再往上流了。

    这条大渠与长城根始终保持约两丈远的距离,因为黄意考量过,长时间被水浸泡,可能会造成长城地基的塌陷。

    关外紧锣密鼓开工的同时,黄意也大规模发动关内的军士、军户和百姓,不止各个营城,来自龙勒和榆安的人力也增援过来,齊齊上阵,凿挖出一条条小沟,从关外大渠这条动脉血管中间分出毛细血管。

    小沟无需太宽太深,宽三五尺即可,深度相当,侧重点是长度和密集程度,才能确保悉数滋润关内广袤而荒芜的大平地。

    往后的五日,玉门一带的大地上,大动土,齐出力,热火朝天。

    长城外的大渠率先完工,此时从烽燧台端口流淌出来的水已在干旱的戈壁滩上漫溢出了宽阔的大片湿地。黄意立即命人掘开一条沟,将水源引入大渠中。水往低处流,迅速往南往北填充。而烽燧台作为源头,被黄意派兵着重保护起来。

    一个月后,关内的各条小沟小渠也陆续打通,来自异域的流水,为西凉边陲这具干尸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沟渠所到之处,生机萌发。

    与此同时,在数千里之外的中原大地上,大雨如注,这场暴雨一直持续到了六月。颍水水位疯涨,大平原上的村庄本应饱受涝害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