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三国]金手指是看广告》 80-85(第4/19页)
不出来,甚至一些自诩饱学之士也未必能察觉,必须得是真正精通经史子集、音韵训诂的大家,才能识破其中关窍。
这可是免费的流量密码,不用白不用。谢乔心中暗笑。想当年,她在原世界做鬼畜视频骗弹幕就爱用这招,屡试不爽。 当弹幕还在为用词的准确与否争论得不可开交之际,她的视频早就赚得盆满钵满了。
当然,后来套路被一些“铁粉”识破,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不过用在东汉末年这群“单纯”的古人身上,应该还是够用的。
她当即唤来周密。
周密一进门,便被谢乔那双熬得通红的眼睛吓了一跳,再看到桌上那篇墨迹未干的赋文,更是惊得合不拢嘴。“这……这是府君作的?”
“不错。”谢乔故作淡定地点点头。
周密捧起绢纸,只读了数句,便被那磅礴的气势和华美的文采深深吸引,脸上满是难以置信的神色:“府君!此文……此文简直是……” 他一时竟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形容,“气吞山河,文采卓绝!足以与前贤比肩!府君何时竟有如此大才?密竟全然不知!”
“咳,”谢乔清了清嗓子,一本正经地胡诌道,“昨夜偶得一梦,梦中与梁
孝王及诸位先贤畅谈,醒来便得了此赋,一时技痒,便写了下来。”
周密张了张嘴,随后恭敬地应道:“府君真乃神人也!竟能梦中得赋!”
谢乔摆摆手,打断他的惊叹,“你立刻组织人手,将这篇《梁园赋》誊抄数百份,务必用最快的速度传遍梁国境内,再派快马送往雒阳、颍川、陈留、南阳、邺城等文风鼎盛之地。”
她顿了顿,特别嘱咐道:“对外宣称时,切记要说:此赋乃谢乔偶得灵感所作,自觉才疏学浅,文中或有瑕疵错漏之处,恳请天下高明之士不吝斧正。”
周密虽不明白为何要如此谦虚,甚至主动“求喷”,但还是毫不犹豫地领命:“喏!属下这就去办!”
从此,谢府君好梦中作赋,传遍天下。
《梁园赋》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迅速在士人圈子里激起了巨大的波澜。
不过数日,从睢阳到洛阳,从颍川到南阳,几乎所有文人雅士的案头,都多了一份墨迹未干的抄本。
睢阳各家书坊的抄书吏日夜赶工,依旧供不应求。
茶楼酒肆之中,随处可见捧着赋文低声吟哦或高声争论的士子。
那赋文辞藻华美,气势恢宏,将梁孝王时期的园林盛景、宾客云集描绘得如在眼前,又巧妙点出重开盛会、再续风流的期盼,引得无数人心驰神往。
“真乃神来之笔!梁园盛景,恍如昨日重现!”
“谢府君不仅能安邦定国,文采亦是斐然,巾帼不让须眉啊!”
“谢府君究竟何等神人,我定要前往一睹尊容。”
远在陈留隐居的边让,这位辞赋大家,手捧抄本,读罢一遍,又细细品读第二遍。目光在赋文的某几处微微停留,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是抄录有误,还是……他沉吟片刻,又缓缓摇头,将那一点疑虑暂且放下。
北海,郑玄的茅庐之中,清风徐来,伴着淡淡墨香。
名满天下的大儒须发皆白,正襟危坐于席上,手中捧着的正是那份传抄而来的《梁园赋》。
他看得极慢,极细,浑浊的老眼中时而闪过一丝亮光,显然是被赋文的文采与气势所吸引。
梁园盛景,跃然纸上,孝王风流,宛在目前。
读至中段,郑玄的手指在竹简的某一处停顿了片刻,眉头微不可察地拢起。
他并未立刻言语,只是将那一句反复看了两遍,口中无声地翕动,似乎在辨析音韵,又似在考量用典。随即,他继续往下读,神色如常。
然而,未过多久,又一处让他停了下来。这次,他沉吟的时间稍长,目光在赋文与窗外的青衿弟子间转了转,最终落在书案旁的经籍上,却并未去翻阅。
第三处“微瑕”出现时,郑玄终于放下了竹简,端起旁边的粗陶茶碗,輕轻呷了一口微凉的茶水。
他审视着整篇赋文,神情与其说是困惑,不如说是带着几分探究的趣味。
“谢乔……”他低声念着这个名字,像是在掂量,“豫州崭露锋芒,梁国扫平徐济,河北计淹蛾贼……如今,又作此雄文?”他想起了文中那句“恳请天下高明之士不吝斧正”的注脚,嘴角逸出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是无心之失,还是……别有用意?倒是有趣。
与此同时,京师雒阳,尚书卢植,也在反复吟诵着这篇《梁园赋》。
与郑玄的沉静不同,卢植读赋时,声音抑扬顿挫,带着一股金石之气。
他戎马半生,亦是经学大家,文武之道,皆有涉猎。
“妙则妙矣,气魄亦足,只是……”卢植读罢,将抄本往案上一放,目光扫向侍立左右的门生故吏,“此赋果真系那梁国相谢乔所作?”
一名门生连忙躬身应道:“回老师,确实如此。此赋已传遍各州郡,皆署名梁国谢乔。梁国相府还特意传出话来,说谢乔自觉才疏,文中或有错漏,望天下高士指教。”
“哦?请天下高士指教?”卢植挑了挑眉,手指轻轻叩击着桌面,“小小年纪,好大口气。以女子之身,坐镇一方,已是奇事。如今又能作出此等文章……是真是假?抑或是寻人代笔,故作姿态?”他并非全然不信,只是谢乔之前的名声,多在于其雷厉风行的军事手腕和对时局的精准把握,这突然展现的文学才华,反差太大,由不得他不生疑。
另一位年纪稍长的故吏则道:“老师,代笔之说,我看未必。谢府君入主梁国时日尚短,根基未稳,若行此沽名钓誉之事,一旦败露,反受其害。况且,观此赋气象,非胸有丘壑者不能为。依学生看,或许这位谢府君,确是文武全才。”
卢植沉默不语,重新拿起赋文,目光再次逡巡。他也注意到了几处似乎不甚妥帖的地方,但比起郑玄的纯粹从经学、音韵角度的审视,卢植想得更多的是这篇赋出现的时机,以及谢乔的真实意图。
借梁园,办文会,扬名声……好大的手笔,好深的算计。
这赋文,怕不只是文学,更是檄文,是请柬,也是试探天下士子人心的一块敲门砖。
他哼了一声,不知是赞是叹:“有点意思。这天下,越来越熱闹了。”
颍川书院内,荀彧与几位友人手执抄本,围坐灯下。
荀彧反复品读,脸上露出赞赏之色:“此赋不仅文采夺人,更难得的是其立意。于此乱世,欲借文会重振人心,凝聚名士,谢府君此举,深谋远虑,非寻常女子可比。”
旁边有人点头附和:“是啊,既为梁王扬名,又显自身才干,一举两得。”
雒阳城,在司徒府任奏曹掾的孔融兴奋不已。他年轻气盛,正是熱爱辞赋的年纪,得此佳作,如获至宝。
与友人聚在一处,反复吟诵,逐字逐句地探讨其中精妙之处,恨不能立刻飞往睢阳,去见见这位奇女子。
就连归乡祭祖的曹操,听闻此事后,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