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金手指是看广告: 130-135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三国]金手指是看广告》 130-135(第4/18页)

嘴唇哆嗦着,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谢乔没有打乱大汉的既定制度,陈达依然是中央朝廷任命的敦煌太守。

    只是他的一切權力都被架空了,他,以及他原来的幕僚,郡府的一干尸位素餐的官吏,都被派往城外农田,耕种。

    陈达被带走后,谢乔看向屏风后的陈珩。

    陈珩皱起了眉头,她虽然智谋不算顶尖,但基本的政治嗅觉还是有的。他立刻明白了其中的关窍,这是为了堵住朝廷悠悠之口,在名分上不落把柄。可这样一来……

    “如此一来,郡府岂不是群龙无首,政务瘫痪?”他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这正是我要交给你的任务。”谢乔走到他面前,目光灼灼地看着他,“我要你,暂代郡府职权。我带来的文吏人才会填充进各个位置,辅助你处理政务。而你,将出任一个新设的职位——督军御史。”

    “督军御史?”陈珩喃喃自语。

    “对。”谢乔颔首,“督军,不仅是督我麾下大军的军纪,更是监督那些在农场里‘赎罪’的官吏。他们的一举一动,都由你来监察。御史,则代我巡查民情,安抚百姓,清点户籍,恢复生产。我的大军要继续东进,河西将是未来几个月的主战场。敦煌,是我的大后方,我需要一个绝对信得过的人,为我筹措粮草,安定民心。”

    这几乎相当于将整个敦煌郡的民政大权,都交到了她的手上。

    这信任,重逾千钧!

    士为知己者死!恩主不仅救了他的命,更给了他一个实现抱负、为百姓做事的平台!

    她说道,“做起来吧。”

    “诺!”陈珩重重地应了一声,转身离去。

    次日清晨,一缕晨光刺破黑暗,照亮了敦煌城。

    城中的百姓们小心翼翼地推开门扉,惊奇地发现,街道上那些杀气腾腾的士兵虽然仍在巡逻,却秋毫无犯,甚至会对他们投以和善的目光。

    而更让他们震惊的一幕,很快就上演了。

    一隊长长的队伍,在士兵的“护送”下,从太守府的方向,缓缓走向东城门。队伍中的人,一个个垂头丧气,面如死灰。

    百姓们定睛一看,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走在最前面的,不正是作威作福了许多年的陈达太守吗?还有他身后的,郡丞、长史、各曹掾史……全都是城里有头有脸的官老爷!

    只是此刻,他们全都脱下了华丽的官袍,换上了一身粗布麻衣,手里拿着锄头、铁锹等农具,形容憔悴,步履蹒跚,活像一群要去服苦役的囚犯。

    “这……这是怎么回事?”

    “陈太守他们……这是要去哪?”

    街道两旁的百姓们议论纷纷,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他们躲在屋檐下、墙角后,交头接耳,既震惊,又感到一种莫名的快意。

    “听说了吗?那位谢大司马下了令,让这些官老爷去城外种地,说是要让他们尝尝咱们老百姓的苦!”一个消息灵通的货郎压低声音说道。

    “什么?种地?让太守去种地?”

    短暂的寂静之后,人群中爆发出压抑不住的窃笑声,很快,笑声越来越大,越来越放肆。

    有人指着队伍中的某个官吏,大声说着他当年如何讹诈自家的钱财。有人对着陈达的背影,狠狠地吐了一口唾沫。

    那积压了多年的怨气和愤怒,在这一刻,找到了一个宣泄的出口。

    在队伍的旁边,陈珩骑在一匹马上,身着一身崭新的武吏官服,腰悬长剑,面容肃穆。

    队伍走出了西城门,走向那片的田野,开始了耕种。

    大军继续东进,从敦煌成收编的五百郡兵,经过[军营]的短时间训练后,被编入了战斗序列。多是西凉步卒,少数擅长射术或马术的,则被编入西凉弓手或西凉铁骑,进一步壮大。

    谢乔骑在马上,立于大军阵前,她的身后,是如林的长矛,如云的旌旗。她没有急于求成,下达的命令只有一个字:稳。

    为保持军阵的严整,大军的推进速度并不快,基本上以投石车前推的速度为大军的整体速度。

    这些狰狞的战争巨兽,由数十名健壮的士卒合力推动,巨大的轮毂在沙石地上碾出深深的辙痕,发出“嘎吱嘎吱”的沉重呻吟。整支军队,就如同一座正在缓慢移动的钢铁堡垒,每一步都踏得坚实而沉稳,向着东方碾压而去。

    而骑兵部队,则化作了从这座堡垒上放飞的猎鹰。

    数千名西凉铁骑,以前出大部分兵力的方式,如同一张撒开的大网,呈扇形向着前方和两侧的戈壁深处侦察而去。马蹄扬起的烟尘,在苍黄的天幕下,拉出一条条长长的轨迹。他们是大军的眼睛和耳朵,是锋利的獠牙。

    他们的任务,是扫清前方道路上一切潜在的威胁,无论是在戈壁深处苟延残喘的小股马匪,还是敌方派出的、鬼鬼祟祟的斥候。任何敢于窥探这支大军虚实的敌人,都将在第一时间被这些猎鹰撕成碎片。

    十日之后,捷报频传。

    风沙依旧在戈壁上肆虐,然而,这支大军的前进,却并未伴随着预想中的惨烈厮杀与血腥攻伐。恰恰相反,所过之处,竟是一片诡异的平和。

    敦煌郡六县,龙勒、敦煌、效谷、广至、冥安、渊泉尽数纳入谢乔系统的【城池】列表,后四县也都如敦煌一般,没有任何抵抗,大军围城后,便举城投降,几乎是兵不血刃。

    大军每到一城,关于那位陈太守和敦煌官吏们在城外官田里“躬耕赎罪”的消息,早已通过商旅、流民的口,比最快的军报还要早一步传到。这则消息,对于那些作威作福惯了的官老爷们而言,比千军万马兵临城下还要可怕。死亡或许是一瞬间的痛苦,但这种剥去一切尊严,在昔日自己所鱼肉的百姓面前,像牲畜一样被驱使劳作的惩罚,却是日日夜夜无休无止的折磨。

    这是一种诛心之策。

    当大军的先锋出现在广至县城外的地平线上时,城头甚至没有升起一面代表抵抗的旗帜。以县令县长为首的一众官吏,早已脱下了象征身份的官袍,换上了一身素服,战战兢兢地跪伏在道旁,额头紧紧贴着黄土,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献出家财?”谢乔发出一声讥讽的轻笑,“那些本就不是你的东西,你有什么资格拿来向我献媚?”

    她不再看他们,而是将目光投向那些远远躲在街道两侧,探头探脑的百姓。他们的脸上,交织着恐惧、好奇,以及一丝微弱的希望。

    谢乔勒住马缰,朗声道:“广至的父老乡亲们,听着!我,谢乔,今日至此,不为屠城,不为劫掠!只为一件事。”

    她猛地拔出腰间长剑,剑尖直指跪在地上的那群官吏。

    “清算!”

    “凡过往盘剥百姓、贪赃枉法者,一律严惩!凡被他们侵占的田产、夺走的财物,一律归还!”

    短暂的死寂之后,人群中爆发出难以置信的骚动。

    有人激动得浑身发抖,有人喜极而泣,有人则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只是呆呆地望着那个立马横剑、身姿如松的女子。

    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