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重生后男主崩溃了: 45-5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反复重生后男主崩溃了》 45-50(第2/10页)

细想想,现在说这些又有什么用呢当务之急是把那人揪出来才对。

    说来说去,还是她的心态发生了变化。在她以为前世只是个“梦”,并未真正发生时,她只想着怎么竭力去避免自己和家人踏入那样的命运。可当她知道那是真真切切经历过的,她的父母曾真的因此而受到牵连丧命时,她便不可遏制地生出了复仇的念头。

    她不再是仅仅想要把那人揪出来,还想要他付出他应该付出的代价,承担他应该承担的结果,而不是因为身份尊贵就被轻易放过。

    她甚至想,若对方真的是某位王爷,最终却只是如齐景轩一般由亲王被贬为郡王,那她大概会十分不忿。

    可现在想这些也没有用,与其去想将来不知道会不会发生的事,不如先想想眼下应该做什么,如何才能抓到那幕后之人的狐狸尾巴。

    沈嫣抛开脑海里这些纷乱的念头,转而对齐景轩道:“王爷,关于今年冬天营州地动的事情,你有什么想法吗”

    她在王府时提起过这场天灾,只是那时齐景轩的注意力都放在了两人前世共同的经历上,没太注意,眼下提起,他眉头不由紧皱。

    “营州不是我的封地,我实在说不上话。若想让当地百姓避开这场灾祸,必须得让朝廷出面,让他们在地动前撤离才行。”

    “我倒是可以告诉父皇,但他怕是不会信……”

    这场地动发生在五个月后,他总不能现在跑去跟皇帝说,他能预知小半年后发生的事吧

    虽然前几世的经历中他曾经这么做过,但那是因为他一直都没能破局,每次的经历基本都一样,他所说的那些事后来都一一印证了,所以父皇才相信他。

    这次从他在成安侯府醒来时,许多事就已经改变了,连他自己都不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又要如何说服皇帝相信他

    况且沈嫣所知发生地动的地方只有甘宁城,周边其他地方是否地动她并不清楚,为了避免更多人受灾,自然是要尽量多的将附近的人撤离。

    可营州乃大周边境,甘宁城恰是一座边城,附近有不少驻军,届时百姓撤了,驻军撤不撤撤的话要往哪里撤会不会影响到边防

    这件事涉及的问题实在太多,齐景轩着实想不出什么好主意,只得挠了挠头道:“容我好好想想,争取尽早将这件事告诉父皇,让他提前做好安排。”

    沈嫣同样没什么好法子,点头应道:“我也一起想想,争取……争取让大家平安度过这场灾祸……”

    虽然这一世他们一家没有离开京城,但营州仍有不少百姓。她若不知道也就算了,既然知道,又怎能对半年后的灾祸袖手旁观,怎么也要想法子减少一些伤亡才行……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又聊了一会,齐景轩不便在沈家久留,说完正事就拖拖拉拉一步三回头地出门了,再次感慨时间怎么过得这么慢,怎么还不到二十二

    等到了这个月二十二,他就可以将沈嫣娶进门,再也不用这样说几句话都要掐着时间防止旁人误会了。

    ………………

    同一日,距离江州德庆县十余里的一处荒郊野岭中,大雨噼里啪啦地砸落在林间,带着被扫落的残枝和树叶打在人身上脸上,让人看不清眼前场景

    徐槿瑜穿着蓑衣蹲在地上,呸了一声吐出飞溅到口中的泥水,抹了把脸问道:“怎么样能看出什么吗”

    蹲在地上的另一个年轻人摇了摇头,很是为难的样子:“徐世子,这两人死了有些日子了,而且应该是死后被人抛尸到这里的,这里并非案发之地,残留的线索应该不多。就算有,这么大的雨估计也早就冲毁了,还是先把尸体抬回去再说吧。”

    “你若实在不放心,等雨停后再派人来瞧瞧也是一样的。”

    眼下这情形,要看清眼前的人都困难,更别说看出附近有什么痕迹了。

    徐槿瑜咬了咬牙,站起身,抬头看了一眼头顶:“怎么就这么倒霉这乌云好像长在我头上了似的,从出了京就一直跟着我,到现在都没停过。”

    约莫月余前,他收到消息,说是曾有人看到一个和翠玲的妹妹长的十分相似的人出现在德庆县。

    他寻思着左右在京城也查不到什么线索,便出了京亲自来查这件事。

    结果才到这里没几日就找到了人,可惜是死的。

    虽然早料到了可能会是这样的结果,但亲眼看见线索断在眼前,还是忍不住十分生气。

    可气归气,他还是吩咐随行的下人将两具尸体抬上车送到最近的义庄,再请个老练的仵作来帮忙验尸,看能不能查出些什么。

    下人应诺,小心翼翼地去抬那两具已经严重腐烂的尸体,防止无意中破坏了尸体上的痕迹影响后面的调查。

    尸体被抬走后,徐槿瑜对方才帮忙进行了简单验尸的年轻人道:“多谢高兄了,你若不急着赶路的话,不妨坐我的马车,和我一道去德庆县落脚”

    徐槿瑜并不认得这人,是刚才他们赶来寻找这两具尸体时偶然碰到的。

    对方自称姓高,说是要去京城赴大理寺任职,经过他们身边时听他们说要寻尸,以为是发生了命案,便跟着一起过来看了看。

    眼下大雨不停,着实不便赶路,高峥没怎么犹豫便点了点头,对徐槿瑜拱手道:“那就多谢徐世子了。”

    他和小厮是骑马出行的,两人现下都已经被淋透了,怎么也得去前面镇子上洗个澡换身衣裳才行,不然就算夏季天热,恐也要染了风寒。

    徐槿瑜其实也没比他们好多少,他虽是乘车来的,但这密林马车根本进不来,只能停在外面。这么大雨,他身上蓑衣用处也不大,雨水早顺着衣领袖口等缝隙钻进去了,身上这会湿哒哒的,难受的厉害。

    见高峥没有拒绝,他笑着点了点头,两人携手并肩一同向外走去,边走边闲聊起来。

    “不知高兄是哪里人年纪轻轻就能到大理寺任职,真是厉害。”

    他本意只是恭维几句,不想却听高峥说道:“某江州本地人,家父乃翰林院侍讲学士高沛,因家中渊源,对刑狱断案颇感兴趣。这次去大理寺任职也只是历练一番,想跟前辈们学习学习。”

    翰林院学士高沛

    徐槿瑜一听,顿时恍然,眼中露出惊喜之色:“高兄原来出身江州高氏,难怪这么厉害。”

    江州高氏曾连续三代官至刑部尚书,这三位尚书各个都是刑狱的好手,在任期间破过不少大案要案。

    可惜到了这一代,高氏族中没再出什么刑狱天才,现任高家家主高沛更是对此毫无兴趣,只愿在翰林院修书,别的什么都不想干,更别提入刑部了。

    高峥既然是高沛的儿子,那无疑就是出自那个以擅长刑狱断案闻名的江州高氏一族了。

    高峥腼腆地笑了笑:“世子过誉了。”

    徐槿瑜对他印象本就不错,这会更是欢喜,寻思着定要将这人多留几日,让他帮忙查查翠玲妹妹的事。

    两人相谈甚欢,言语间提起京城时,高峥问了一句:“不知徐世子对翰林院的事情可了解”

    “我爹在那里任职,寄家书回家时说的都是些好事,好似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