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种田养活二十万边军: 130-140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我靠种田养活二十万边军》 130-140(第15/16页)

,便是各式各样的书籍。

    他看书看得杂, 除了正统的四书五经,儒释道三家名篇典籍以外,上至天文星象,下至地理游记,工科农书应有尽有。

    曲花间看着那一箱箱满满当当的书籍,头都要大了,便是他自己也没有看过这么多书,也不知道一个曲酌一个十岁的小孩儿,如何完成这庞大的阅读量的。

    “狸奴,你这书也太多了吧!都看完了?”

    他指着一个装着各种山川游记的箱子,低头看向曲酌。

    曲酌不好意思地抿嘴笑笑,“还没有呢,游记话本算是闲书,我只闲暇时偶尔看一看,还有一半没有看过。”

    一半也不少了,带着杂役过来帮忙收拾的曲宝惊异地翻了翻那些书籍,“小少爷,您这些书都哪里来的啊?也太多了。”

    “经义典史是学院发的,游记杂书是在书局买的,这一箱那些孤本是黄夫子和石夫子借给我誊抄的,哦,还有一些是池夫子送我的。”

    “这些都是你抄的?”曲宝看向曲酌手指着那个箱子,惊叫道。

    “这怕是有几十本吧,得抄多久啊我的天爷!小少爷你怎么不叫小贝帮忙抄?”

    小贝是曲花间专门给曲酌找的小厮兼玩伴,比他大两三岁,也跟着在新学读书,抄抄书是没问题的。

    他性格比曲酌活泼些,在曲府又没受过什么磋磨,与昔年的曲宝差不多,被曲酌当成性子跳脱的小哥哥养。

    听他提起自己,小贝连连叫屈,“小的倒是想帮忙,可少爷不肯呀。”

    曲酌笑了笑,“夫子没限制时间,我便得空抄一些,倒比光用眼睛看记得牢些。”

    “你读书用功是好事,可也要劳逸结合,别一味地读死书,闲暇时玩一玩,或是锻炼身体都是可以的。”曲花间摸摸曲酌梳得一丝不苟的发髻。

    别家大人都是劝孩子用功读书,他却得劝儿子别太用功,传出去怕是要气死许多家有‘逆子’的父母。

    曲酌点点头,“我知道的,干爹教的那套炼体拳法我每日都有练习的,爹爹。”

    曲花间闻言无话可说,但还是叮嘱他要多休息,没事出门和朋友游玩一番,曲酌皆是乖乖点头。

    这孩子,懂事得让人心疼。

    曲花间微微叹口气。

    在湖面结上第一层薄冰的时候,穆酒总算回来了。

    曲花间也部署好渔湖的一切,稍作休整后,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往京都方向出发。

    水榭外,一队装满行李的马车静静停靠在路中间,只等着主人出门来便可以出发。

    红砖铺设的宽阔道路足以容纳六辆马车并排同行,此时却人满为患,路过此处的车马根本无法通行。

    曲花间和家人以及随行的其他人一同走出曲府,见到的便是这番场面。

    渔湖大街上人头攒动,县里县外的百姓天不亮就到了此处,翘首以盼。

    “出来了!大人出来了!”

    离曲府最近的百姓见到人出来,兴奋高呼,很快这个消息就顺着人流往远处传去。

    这些人都是来给曲花间送行的。

    不知是谁走漏了风声,叫他们知晓曲花间会在今天离开渔湖,并且大概是不会再回来了。

    渔湖县的百姓都是五湖四海汇聚而来的流民,昔日家乡遭遇灾祸,流离失所,是曲大人救了他们。

    给了他们粮食度过灾荒,还让他们有了赖以生存的田地,建设了属于自己的家园。

    这么多年来,来到这里的百姓没有冻死饿死过一人,也没有受过欺压委屈。

    渔湖县美好得像是诗文里的世外桃源。

    这些东西是谁给他们的,百姓们再清楚不过。

    曲大人于他们,是东家,是镇长,亦是再生父母。

    如今他要走,百姓都知道他是奔前程去了,说不定以后还会当皇帝。

    百姓不敢阻拦,但求相送一程,他们带着家中最拿得出手的礼品,想要送给曲大人。

    可任凭大家苦苦劝说,曲大人手下的人都不松口,无论如何也不肯收下这些礼物。

    几位在百姓当中很有名望的乡长被选为代表,从人群中走出来,拱手朝曲花间行礼。

    “大人,听闻您要离开渔湖去往京城,从此山高路远怕是再不得相见,还请大人收下乡亲们的一点心意吧。”

    曲花间看着这一张张朴实的面孔,有些感动。

    自己这多年来的经营,终究还是值得的。

    但他还是婉言拒绝了乡长,“乡亲们这份心意曲某领了,但东西就不拿了,路途遥远,行李太多也是不便。”

    “大人就收下吧,不说全部收下,好歹将这些瓜果带上,不值当什么,路上垫垫肚子也是好的。”

    几位乡长面色恳切,连连劝说,曲花间拗不过,最后只好象征性地收了些瓜果吃食,稍微贵重些的都拒绝了。

    启程的时候,水泄不通的人群自发让出道路,供曲家的车马前行。

    百姓们站在路旁,有的面露不舍,有的眼里噙着泪水,也有人在众人看过去的时候轻轻挥手告别。

    不知是谁起的头,人们陆陆续续跪下来,顷刻间宽阔的道路上便跪倒了一片。

    “大人慢走啊!”

    “大人一路平安!”

    “祝大人前程似锦!”

    “将军,您也保重。”

    “学生恭送夫子。”

    除了曲花间,人群中也有跟同行其他人告别的。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能和曲花间走到一起的,也都是些深受百姓爱戴的良善之辈。

    曲花间素来喜欢骑马赶路,此时却拉着穆酒躲在马车里,不肯露面。

    不光是渔湖县的百姓们舍不得他,曲花间自己也舍不得这里。

    除了青岱县,他在渔湖县待的时间是最长的,这里还是他亲手建设而成,感情自然是不一般。

    前来相送的百姓,虽不是都认识,但大多都是熟面孔,如今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见。

    如何不叫人不舍。

    曲酌和祖父单独坐在另一辆马车里面,他掀开车帘,看着外头的百姓冲父亲依依惜别,下心有些感触。

    十里长街,百姓自发泪别,从古至今,有几人能做到?

    而这人,竟是自己的父亲,虽无血缘关系,但他早已将两位父亲看做亲爹,也暗自发誓,要成为他们那样的人。

    强大,温柔,照拂苍生。

    车队行进得并不快,但从水榭到城门口也不过两刻钟的功夫。

    原以为出了城便能加快速度,没想到城外官道上也依旧人山人海。

    时值初冬,地里的庄稼早就收成了,百姓们没有挡路,俱都站在道路两旁的旱地里。

    田地的主人也顾不得旁人将他们的田地踩紧实了不好翻耕,混在人群里目送着车队离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