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他手握逆袭剧本(快穿)》 150-160(第13/16页)
分寸的唠了几句家常话。
在原身的记忆里,小时候宋父宋母忙工作,都是曾婶子把小小的他拽回家给口热乎饭吃。那时候各家各户的口粮都不富裕,宋母十分过意不去,往曾家送了好几回黑面,都被曾婶子推了回来。
“二小才多大,能 吃家里几口饭食?”
正因为 如此,宋策才要替原身全了这段情谊。如今他出息了,自然要好好报答人家。
远亲不如近邻,这关系不都是走动出来的么?
等小两口走后,曾婶子关上门,小心翼翼地拆开了宋策拎来的那包东西。
最上层是一包带着红包装的龙虾酥,中间一层是六个 又大又圆的红苹果,在这个 物资匮乏的年代,曾家都快两年没吃过水果了。
谁家有 那个 闲钱呢?
曾婶子拿起一个 苹果闻了闻,感慨道:“二小这孩子,心里头还记挂咱们呢。”
“那还不是你心善?”曾叔呵呵笑着,“当年胡同口里这么多户人家,也 就 你肯给那孩子一口热乎饭吃。”
曾婶子白 了他一眼,指了指这一大包东西:“你说说,要不是我,咱们一家子能 吃上这苹果?”说着,她打开最底下的袋子,解开活扣的那一刻,两人都愣住了。
“好像是……是白 面?”曾叔磕磕巴巴地问。
曾婶子拎了拎白 面袋子,咂舌道:“这白 面足有 三五斤!好家伙!二小从哪弄来的细粮啊!眼下这个 时候,这东西可不好弄!要是过年能 包一顿白 菜饺子,那得多香!老头子,咱家还有 肉票不?”
“有 ,有 ,还有 半斤瘦肉票,临过年了我就 取了去,让家里孩子们都过个 好年!”
曾家老两口拢共有 一儿一女,大儿子在木材厂上班,小女儿在国营饭店当服务员,俩孩子的工作都不赖。大儿子前年成了家,如今还没有 孩子,夫妻俩跟着老两口一起住;小女儿去年也 结了婚,对象是大儿子木材厂的同事,是个 好脾气的人。平时小女儿夫妻俩住在公婆家,要是赶上厂里放假也 回来看看老两口,一大家子虽然偶有 摩擦,但总体上还是和睦的。
等大儿子和大儿媳妇下班回到家,见着这堆东西也 吓了一跳。
曾婶子把做好的饭菜端上来,做主分配道:“老大,这苹果是稀罕物,我跟你爹留一个 就 够了,剩下五个 ,你们两口子分三个 ,给你妹子留两个 ,白 面嘛,就 给你妹子家里匀一顿汤面的量,咋样?”
大儿媳妇一听还要给小姑子分两个 苹果,顿时脸色就 有 点不好。可一听曾婶子后面的话,她又松了一口气。一顿汤面而已,能 分出去多少白 面?
曾婶子看着大儿媳妇变幻的脸色,拍了拍她的手,笑道:“燕子啊,妈再给你匀一斤白 面,得空了就 给你爸妈送过去,让你家里也 跟着沾沾光,一起过个 好年。”
大儿媳妇一听这话,脸“腾”地一下就 红了。她嗫嚅道:“谢谢妈,就 是巧妹那边,分得是不是少了点……”
曾婶子呵呵一笑:“那就 也 给她匀一斤。咱们这一家子和和气气的,比啥不强?这包糖啊,妈做主,留着给你们两口子吃!”
大儿媳妇更不好意思了,“妈,这……这糖多金贵啊,你跟爹留着吃吧!”
“我们老了,不爱吃甜的。燕子,你听妈的,你赶紧拿屋去,要不一会儿巧妹过来妈不好说。”
“哎,哎。”大儿媳妇一边应着,一边拎着东西快步往屋走。
曾婶子把大儿子也 赶回屋里,然后偷偷从柜子里拿出一小包糖塞进 布袋底下,准备等小女儿回来让她带走。
曾叔看见这一幕立马对着曾婶子竖起大拇指,直夸道:“还是你会打算!厉害!”
“那是!这还用你说?”
就 这么着,曾家一家子靠宋策和简芳宁送来的年礼,热热闹闹地过了个 好年。
第159章 七十年代知青(二十三) 我要建设!要……
“小策, 这五斤精肉已 经冻好了,你把肉装布袋里,第一次上芳宁家, 可别失了礼数。”
简芳宁看着宋母准备的两大包东西, 连忙摆摆手, 不好意 思道:“妈, 东西太多了, 给家里留点 吧!我们家人口少, 吃不了这么多。”
宋母摇摇头, 不赞同道:“你这孩子,妈让你拿着你就 拿着!现在天冷, 家里搁哪也放的住。人少怕啥, 留着自家人慢慢吃呗!”她说着, 又解开袋子,往空着的缝隙里塞了两包白糖和两袋子花生。
看着宋母又拿出两包点 心还要再装, 简芳宁赶紧拦住她:“妈, 里面已 经放了三包点 心了, 够吃了,够吃了。再说,包里东西太多,已 经塞不下啦!”
宋母不信, 试着往袋子使劲t 压了压, 果 然, 一点 余空儿 都没了。
“哎, 好吧!”
宋母遗憾地把点 心放到桌上,看向 一旁的宋策,眼神里带着点 笑意 :“二小, 过来搭把手,把这袋子提到边上去。”
宋策点 点 头,弯下腰想把袋子提起来,没想到刚一使劲,就 被 袋子本身的重 量给镇住了。
“妈,你这袋子里都装了什么?怎么这么沉。”
“没多少东西,也就 十斤白面、十斤大米、五斤精肉、五斤粉条、四个猪蹄、还有两包白糖、三包点 心、五斤花生、两瓶罐头,别的好像就 没了。”
宋策:“……”
简芳宁:“……”
“那另一个袋子呢?鼓鼓囊囊地装了什么啊?”宋策忍不住问道。
“你三姨她不是毛毯厂的吗?厂里有那些瑕疵的毛毯,价钱也公道,我寻思给芳宁家里带上一条,自家用着也合适,暖和着呢!”
宋策闻言就 笑,“妈,你这回是不是都把咱家搬空了?”
“你这孩子!”宋母作 势要打,“你头回上门,咱们家不得拿出诚意 来?”
简芳宁在一旁看着,心里既感动又有点 过意 不去。她抬头看向 宋母,摇摇头道:“妈,真的不用拿这么多东西,我爸妈他们……”
不等她说完,宋母就 笑着拍了拍简芳宁的手:“好孩子,咱们以后就 是一家人了,跟妈还客气啥?”
“嗯!”
京市和山县在地图上虽然挨着,但实际距离并不近。要坐火车去,估摸也得用四五个钟头。
简家居住在山县边缘一个叫德洋新村的城中村里,早先这里是化工厂家属院,后经山县改革,许多工厂引入大批量临时工人再就 业,以致山县临时工人口暴增,各个工厂周边都围绕着家属院形成类似于 后世的城乡结合棚户区。
说是城里吧,但这里的人居住的多是自建平房,且没有集中供暖和自来水,只有一些公共水龙头可供使用;可若说是农村,这些地方又统一归街道办管理,原居民也都是城市户口。
所 以,即使居住条件很差,但为了这层“城市身份”,也有很多人选择留在这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