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他手握逆袭剧本(快穿)》 170-180(第9/16页)
地三尺, 也要把 她找出来!这么大个人, 岂能就这么没了?再增派些人手,速速去找!”赵玄宏咬着牙,恶狠狠地道。
“是!殿下息怒。”
“行了, 你退下吧!没用的 东西!连这点儿事都办不好!”
淮景闻言眸色微暗,躬身退了出去。
这厢赵玄宏正在殿内无能狂怒,而另一边,太子赵玄璋望着身旁笑意温和的 宋策,深深叹了口气,自 嘲地摇头道:“宋公子,孤已 经 当了快十年的 太子,你此时择东宫为主投靠于我,怕是选错了人,明珠暗投啊!”
宋策闻言唇角微扬,再行一礼道:“太子殿下过谦了。殿下仁厚贤明,满朝文武皆有目共睹。如今臣选择追随殿下左右,不过是顺应本 心罢了。”
赵玄璋忙起 身,亲手扶起 宋策,目光悠悠望向殿外那 棵灰褐色的 柘树,勉强一笑:“宋公子有所不知,父皇近来越发疑心我了。前些时日吉河水患,孤不过是上书几条治水之策,便被父皇训责,说我久居深宫,不知民间疾苦。昨日朝堂之上,更是当着满朝文武的 面对我疾言厉色,怒斥我私心过重,行事狂悖。可若连建言都要被斥,那 孤这太子实在……”
说到 这,赵玄璋急忙止住话头,苦笑一声:“你若跟着孤,实无前程可言。”
宋策望着他黯然的 神色,心中一动。他经 历了多 个古代世界,自 然知晓历代储君的 艰难,也能明白此时他的 无奈与不甘。
“殿下,臣以为,陛下如今对殿下多 有不满,或许并非是殿下所行之事有失,而是……”
“而是什么?”
宋策顿了顿,抬眼看向赵玄璋,轻声道:“而是陛下年事渐高,对手中权柄愈发看重,见不得任何人有丝毫僭越之举,包括殿下您。满朝文武尽知殿下一心为国,提出治水之策本 是好意,却被如此误解,实乃陛下心中疑虑作祟。”
赵玄璋闻言神色一厉,低声道:“还请宋公子慎言!”
宋策笑了笑,继续道:“如今殿下虽处境艰难,但也并非毫无机会。臣愿为殿下出谋划策,助殿下化解当下困境。”
赵玄璋看着眼前这位新晋的 解元公,眸中神色复杂。他自 然清楚宋策此番表态,不仅代表他个人,更意味着其身后威武侯府的 一切势力,都愿成为自 己这个东宫太子的 助力。如此少 年英才 ,锦绣前程在望,他实在没有推拒的 道理。
“好。”
一连过了几日,宋策才 拎着一个食盒,神秘兮兮地来到 东宫,求见太子赵玄璋。
“殿下以为,此物如何?”
说着,宋策掀开食盒,一股甜香顿时在屋中弥漫开来。他从盒里端出一盘冒着热气的 蒸红薯,郑重摆在赵玄璋面前。
赵玄璋目光落在盘中的 红薯上,不禁心生疑惑。他拿起 银箸,试着轻轻戳了戳那 绵软的 表皮,好奇问道:“这是何物?”
“殿下不妨尝一尝。”宋策笑着说。
赵玄璋略一颔首,细细嗅了嗅红薯的 香气,而后小心地夹下来一块,稍作犹豫后便放入口中。
“这东西……香气沁人,入口酥软香甜,虽然稍显干涩,倒也别有一番风味。”
宋策笑了笑,科普道:“此物名为红薯,在咱们大越朝可多季种植。红薯适应性强,喜暖,耐旱,极易存活。其产量之高,一亩即可产数十石粮食,远超其他粮食。最主要的是,红薯既可蒸煮,亦可烤制,做饼做汤都不在话下。在那些番邦国家,则有一年红薯半年粮之说。”
赵玄璋闻言愣在当场,握着银箸的手微微发颤。他的 目光死死盯着盘中的 红薯,一亩数十石的 产量,这对日后的大越朝意味着什么,作为一国储君,他再清楚不过。
大越朝虽地域辽阔,但每年总有不少 州县饱受饥荒之苦。农人勤耕却不能温饱,此事一直都是赵玄璋心中最痛心难过之处。
今夏西北大旱,多 地粮仓见底,百姓们流离失所,流民已开始往京中聚集。若这红薯真能如此高产,再广泛推广种植,定能解决大越百姓的温饱问题。
“宋公子,你是从何处寻得此物?”赵玄璋声音低沉,却难掩其中急切。
宋策拱手道:“回 殿下,这红薯是臣偶然从一位番邦商人处所得。臣已 在自 家后园试种,如今收获颇丰,产量也确实如那 人所言,极为高产。”
说着,他从袖袋中掏出一本 册子递到 赵玄璋面前,“这是关于红薯的 种植打理记录,何时播种、如何播种、如何浇水施肥,臣都一一记载下来了。”
赵玄璋忙接过册子,迫不及待地翻阅起 来。他越往下看越兴奋,一连说了三个好字。
“好!好!好!”
待赵玄璋翻至末页,他才 猛一合掌,将这册子合于掌心。暖阳斑斑,映得他眼中泛起 水光:“真是天 佑我大越,有此粮食,社稷定能绵延万代!”
宋策看着一脸激动的 太子,忽然开口道:“殿下,您还是将此物献给陛下为好。”
赵玄璋闻言一怔,似是没想到 宋策会这么说。此人将这红薯暗中献给他,难道不是为了在他面前露脸立功吗?
“你此话何意?”
宋策垂眸一笑:“殿下可知,若想让这红薯遍植天 下,离不得陛下的 金口玉言。改稻为薯、调拨秧种,哪样少 得了朝廷督办?其间需要大量的 人力物力,仅凭殿下一己之力,恐难成事。”
“前日殿下与臣长谈,直言圣心难测,忧心自 身处境。近些年陛下宠信佞臣,对殿下难免生了嫌隙。可若您献上这可解百姓温饱的 红薯,陛下自 然也乐得当一回 明君。如此一来,陛下对您的 猜忌或有所缓和,而您在朝堂之上的 处境,亦会大为改观。”
赵玄璋放下那 本 种植册子,微微坐直了身体:“孤……当真可破此困局?”
“殿下一试便知。”
临近晚膳前,赵玄璋双手捧着装有红薯的 食盒来到 东阳殿求见建安帝。
建安帝皱着眉望着一脸恭敬的 太子,目光扫过盘中的 红薯,语气不辨喜怒:“太子这是何意?莫不是觉得朕每日膳食过于精细,才 特意寻来这些山野之物糊弄朕?”
赵玄璋重重跪下,以额触地,在青砖上发出一声闷响:“启禀父皇,此乃产自 番邦的 粮食,名红薯。其耐旱高产,一亩可产数十石,儿臣已 命人试种,果真产量颇丰,收成足抵寻常作物数倍。若能尽快推广种植下去,定能一解西北流民饥荒之困。因此,儿臣不敢耽搁,特来将此物献给父皇。”
这话一出,东阳殿内骤然一静。
建安帝猛地起 身,两步走到 阶前,目光灼灼盯着盘中的 红薯。好一会儿,他才 举箸t 夹起 一块红薯放入口中。很快,一股软糯香甜的 滋味就在他的 舌尖散开。
“好,甚好……”
建安帝苍老的 眼底泛起 波澜,目光柔和道:“太子,你有心了。这些日子朕忧心国事,对你愈发严苛,你莫要心怀怨怼。朕所做这一切,都是为了磨炼你,让你日后能做个明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