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髓: 凤髓 第32节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凤髓》 凤髓 第32节(第2/3页)

端,戴着紫金的发冠,那眼角眉梢似有流光晕染,衬着雍容而慵懒的气度,霎那让扶微的世界变亮了。

    她心里一欢喜,原本趺坐着,几乎直起身来。他的视线扫过她的面颊,然后向众人揖手,“臣染了风寒,及到傍晚才好些。匆匆赶来赴宴,没想到还是迟了,请陛下与诸君见谅。”

    若说他病了,单看他的举手投足,并不显得颓唐。然而扶微能发现他眉间的疲态,他脸色并不十分好,可见的确是带病来参加的。

    她心里很不舍,又不能太招摇,天子左手首席的位置是为他留着的,她看着他落座,微侧过身道:“相父好些了么?”

    他望向她,眉目缱倦,彼此间的交流是心照不宣的温情,拱手一揖道:“谢陛下垂询,臣已经好多了。”

    好多了便好,她轻轻抿唇一笑,然后转过头,一直勉力支撑的肩背,倏地便松懈下来了。

    王侯们并没有那么容易应付,笑道:“适才蒙上恩典,赏赐臣等胡姬以充内庭。上千万不能厚此薄彼,把最要紧的相国给忘了。”

    这下倒令扶微难办了,她恨不得将他府里的女人都掏挖干净,怎么还能给他送胡姬!她为难地看了他一眼,他端着酒卮似笑非笑,大概看她吃瘪,很令他高兴吧。

    还好她聪明,给自己留了后手,因故作大度地叩击着漆案道:“丞相若有所需,朕自然不吝啬。不过那些胡姬都是充作王后与侯夫人的侍婢,丞相如今孑然一身,要了也没处供放,可是啊?”

    这问题算是丢给他了吗?丞相笑得温文尔雅,向她一欠身,应了个是。

    扶微感觉得到,他在她面前已经收起了獠牙和利爪,她说什么,他大概都不会反驳了。不需要多么浓烈地再三表明心意,他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她都能品咂出他对她的感情,这样就足够了。

    没想到他能来,她本以为他是有心避开这次会面的,因为并不知道接下去会有怎么样的走势,来了就是众矢之的。但他还是不放心她,怕她吃亏,即便病着也要为她撑腰。她的眼尾能够看见他的一举一动,他时不时关注她,她就知道自己是无虞的。他们催促他饮酒,她心里不大喜欢,想让他少饮,却又没有那个立场,于是七上八下抓耳挠腮,自己端起酒卮,大大地喝了一口。

    终于兜兜转转,还是议论到了天子大婚上来。文帝时期的王尚有健在的,爷爷辈儿,年纪不算太老,但辈分令人仰望。其中楚王便是老辈王侯里最有威望的,自然也能统领诸王。

    倚老卖老,不怕得罪人,这是老王们的通病。楚王哈哈一笑,话说得一点都不圆融,“陛下登基十年,近日终于大婚,不单是天下万民之福,亦是我源氏宗族之福。大殷君王,十六岁便可主政,陛下可知满朝有多少位官员?四海有多少亩田地?每年盐田税赋几何,各地驻防步兵、水军、骑兵人数?”

    这是借着考她,向丞相宣战吧!她笑了笑,“今日是家宴,不谈国事。”

    楚王的手摆起来,“陛下此言差矣,天家家事便是国事,王侯封地皆远离京畿,平时不得召见不能入京来。既然这次齐聚一堂,有些事当向陛下谏言的,少不得要说上两句了。”

    于是众人的目光齐齐转向丞相,那端坐着饮酒的人起先无关痛痒,但见楚王咄咄逼人,便将手里酒卮放了下来。

    磕托一声,殿宇也为之一震。他慢慢移过视线,微乜着眼审视楚王,“皇叔问陛下那些话,似乎有失公允。莫说陛下年未满十六,便是亲政了,税赋兵役一直在变,如何说得出准确的数目来?臣不问旁的,只问皇叔几件事,先帝时期有诏命,裂彭城郡为二,北置楚国,南置沛郡,如今沛郡可交付汉王?王侯每年对天子进献有三:献费,聘币与酎金,皇叔做到了哪几样?元佑六年免除了诸侯王官吏任免权,诸侯王不再治民,只能衣食租税,皇叔又遵循了没有?”他说完,倨傲地拱手,“皇叔功高,臣不敢自比,既然要细论长短,臣便向皇叔请教。”

    他问及的后两样,几乎没有一个郡国能够真正遵守,他四两拨千斤,也有敲打诸侯王的意思。

    扶微饶有兴趣地看向楚王,有时不得不说,政治是个很有意思的东西,只要能玩得转,天下简直无任何事能与之相比。

    楚王面色发红,有些气短,“这是鄙国内政,与君何干?”

    “皇叔说得好,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那么大国政事,又何劳皇叔操心?”他在寸土必争的针锋相对里,满意地看到楚王的脸色由红变得发黑,真有些担心啊,万一他上了年纪,一时气死了,惊了少帝的驾,那多不好!

    不过既然话赶话的说到这里,便没有什么客气的了。大多王侯响应了出租田邑的号召,但偏偏就是民乱爆发的燕王封地,竟然一点反应都没有,这就有些不识时务了。

    他正了正身子,对燕国国相一笑,“五月荧惑停于东南,东南有民乱,国相可知道?”

    国相一凛,忙起身揖手,“是,郡国上下都为止震荡。”

    “上谷和渔阳百姓生计艰难,陛下有令,公田养民以推恩。十二路诸侯之中,有八位将治下田邑赈济百姓,旁人尚且如此,风口浪尖上的燕王竟视若无睹,细想之下,令人胆寒啊!为王之人,当爱民如子,燕王如今作为,何以比拟?”他面色不豫,寒声道,“陛下大喜,燕王为何不入朝敬贺?”

    燕国国相额上冷汗淋漓而下,一面以袖擦拭,一面战战兢兢道:“王……王久病不愈……”

    丞相哼了声,“是无言面见陛下吧!孤倒不怕与人为敌,请国相传话与燕王,郡国百姓也是大殷子民,若治理得好便自救,若治理不好,朝中不日即派遣官员协同治理。希望到时候再听不见‘鄙国内政,与君何干’这样伤人心的话。臣在这丞相位上一日,便为社稷操持一日,待陛下罢免了臣,臣便可以交付朝政,卸甲归田了。”

    他这一番铿锵的话,把在座众人都说得有些讪讪的。燕国国相忙不迭揖手道诺,楚王看他的神情却恨之入骨,简直要吃了他一般。

    “丞相说得好,不知丞相是否听说一个传闻?蜀地截获一支私运兵械的军队,经拷问,此事与荆王及燕氏有关,不知丞相作何解释?”

    楚国与敬王的蜀国相邻,因此消息得来比其余诸国都要快。各国的动向,其实彼此都是关注的,但敬王刚将案子呈报给少帝,尚且没有大肆宣扬,楚王此时提起又正中命门,大家便怀着看好戏的心情,来审度丞相的反应。

    谁知丞相连容色都未变,只是紧紧蹙起了眉道:“皇叔想听臣作何解释呢?因这没首尾的事,引咎辞官吗?那些兵卒受谁派遣,上峰是谁,敬王问出来没有?无凭无据,说与燕氏有关,臣就当解释,那么若说与皇叔有关,皇叔又如何自辩?退一万步,即便燕氏涉案,与臣又有什么相干?臣自幼受文帝教养,生于京师,长于京师,阿翁对臣视如己出。后受封列侯,与众位阿兄并无二致。臣思阿翁养育之恩,夙寐不敢相忘,如今皇叔是要命臣认祖归宗么?如此也好,请皇叔下令宗正,将臣从玉牒上除名,臣便多谢皇叔成全之恩了。”

    他说最后一句的时候,眼睛是望向扶微的。何谓成全,指的就是他们之间的事吧。她心里弼弼跳起来,感觉不到这殿上的暗潮汹涌,只感觉到他如山如海的情义,是真切的,触摸得到的。

    楚王自讨没趣,扫兴得很。玉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网】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